《黄河颂》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376596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河颂》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颂》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知识点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内容赏析()序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2.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 神?伟大坚强3. 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二) 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 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 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

2、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三) 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 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 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 世代炎黄子孙。(2) 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 神的城防。(3) 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

3、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 民族。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 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 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 厚感情。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 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三、补充资料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 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四、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 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一一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

5、他的创作灵 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 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 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 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个方面赞 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二、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也属于这类。点拨: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诗歌的积累。三、略四、略五、略点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先描述了这“河中之王”的汹 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一一黄河泛滥和外族侵略,然后歌 颂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最后借黄河的怒吼表达自己对胜 利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