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37515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化教材 还地理本源与本色摘要:“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地理应该是贴进生活的,地理教材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然而,现如今的教材,理论性太强,太抽象;通俗的帖近生活的案例太少,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感悟,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通过在课堂内外的实践研究,积累并丰富着地理生活化“元素”,力求还地理教材以本源与本色。关键词:课标,亮点,践行,建议一、 生活化教材的“根” 在课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有如下两点要求: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即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质。其中,学习“对学生生活与生存”有用的地理是其的核心与亮点。二、“满

2、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新课标改变了以往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定位在培养全民素质的高度。从而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和体验,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从新课标的两点基本思想可以看出:要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地理,要教给学生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用的地理;为此,在教学中就要践行新课标的理念,要教给学生“对其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教给学生“能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的地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教学与本源与本色,是执行新课标理念的主要途径,也将会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二、 生活化教材的四大亮点。(一) 吸引

3、:只有生活化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与学生平时生活能够对接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大自然的奥秘:如斗转星移的变化、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气象变化、天气变化、风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河流的补给、水循环、地形的变化、地貌的发育、自然带的分布、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等。(二)通俗:只有把教材通俗化,才能达到帖近生产与生活,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增进课堂交流,才能真正把地理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也只有通俗化教材,地理的核心思想才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更充满魅力。(三) 互动:因为教材的有些文字太过生硬,有些内容理论性太强,有些篇幅可读性不强,对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造

4、成障碍;所以,通过把教材生活化,拉近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就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活力,促进他们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双边及多边互动与交流。(四) 有趣:因为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再面对的是很乏味与缺少生机的课堂,他们势必会身心俱疲,缺乏热情与动力。所以,把教材进行生活化,挖掘一些富有生活内涵的内容,那么就会有趣得多了,因为只有师生在某一内容上有共同值得讨论的东西,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师生双方的思维才能达到“共振”,才能取得优异的效果。三、 在课堂内外践行生活化教材。(一) 课堂内生活化教材。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冷空气来了,台风来了,气温回

5、升,城里比乡下热,食堂里吃的反季蔬菜,田里种的农作物的变化,身上穿着的变化,晴天与阴天的白天与晚上的气温感觉,周边交通的变化,天冷盖被子,“一场春雨一场暖”,“一阵秋雨一阵凉”,春夏秋冬的变化,寒暑易节的变化,河流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周边花红柳绿的变化,日月星辰的升落变化,城里乡下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不同区域间人口流动的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等。教师都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力,把它随时搬进地理课堂,通过设问与讨论,甚至实践与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都能使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分布、地理成因与生活对接,对原理与成因理解感受的更为透彻,更会使他们对身边的事与人更加关心,更加留意,更会学会从生活中思考

6、,从思考中提升。2、 通过地理实验来生活化教材。地理事物的成因与规律是很富有魅力的,很具有规律性的,因为是科学规律,我们往往不能在课堂中亲历其变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验证其原理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例如:在讲到热力环流时,我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及问题:(1)若把装冰块的盆放在A处,把装热水的盆放在B处,应把点燃的香从哪处小孔插入更好?为什么?姬惠光,搭起激活学生思维的平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根据实验看到的结果,把示意图中的直线画上箭头,表示热力环流。(3)把下列图示内容填完整:例如:在讲锋面系统时,我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及问题: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

7、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发生如何变化?(2)该实验可以用来模拟哪一种天气系统? (3)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发现,锋面总是往哪一侧倾斜?为什么?3、 通过身边的案例来生活化教材。“案例教学”是各个版本新教材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各版教材都选择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案例教学”这种模式最早是在美国的哈佛商学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典型性、生动性、模拟性等特点,能起到对某些问题的清晰归纳及具体演化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可谓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但是,我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如下问题:(1)案例不是教

8、师所编,教师不感兴趣(2)有些案例太脱离学生的实际 (3)个别案例略显牵强,代表性不强。为此,教师就要多搜集生活化案例,来辅助教学。例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神舟飞天、嫦娥一号探月、两会报告、京沪高铁、三峡工程、黄河断流、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奥运主题、两岸三通、中国海军出行索马里、省内或市里地理事象的变化等,只要是跟身边的地理有关的时事热点,我都会认真搜集,并进行精心编集与整合,设计成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表达与争论。在此过程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会强化,在实践与反思过程中会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更会升华他们的理想与信念。4、 通过讲述与描述来

9、生活化教材。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以及规律都可以用来实验的,有些是没有条件进行模拟的,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师生身临其境的讲述与描写来展示地理事物。这个要求教师或学生必须具备清晰的语言与饱满的热情。例如:在讲到河流补给时,讲到了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时,我跟学生亲口描述了这么一个地理事象:“每到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时,正值松花江上沿岸桃花盛开的时候,姬惠光,邵小福名校新课程教学案地理,中华书局,页。片片桃花洒落在积雪消融的河面上,顺着湍急与冰冷的江水顺流而下,红花、白雪、蓝天多么迷人的一幅春江雪景图啊!”再如:在讲水循环时,我带着学生共同想象并描述了水循环的过程:“如果我们能跟着水作一番旅行

10、的话,那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快乐之旅。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我们伸着懒腰离开我们的母亲大海,然后进入云层,化作朵朵美丽的云彩,随着阵阵春雷,亦或化作春雨滋润着华夏大地,亦或在唐古拉的冰晶中闪烁,而后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流入东海,哺育万物这就是水循环,她是多么神奇与迷人啊!”5、 通过动态摸拟来生活化教材。象地球运动、气流运动、岩浆活动、地貌变化等都很抽象,也很难做实验,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动态模拟,例如flash、3Dmax、几何画板等动画制作软件能够制作出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的模拟动画,来模拟刻画并生活化教材。例如:在讲地形剖面图的视通性问题时,我用powerpoint特有的自定义动画功能

11、,逐步呈现,然后攻克这一难点,反之,若用板画想快速、生动、直观地解答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动态模拟与呈现,这个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地理问题一目了然了。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说明: 。(2001年高考江浙文综卷)分析:解这类视通性的问题时,关键要能作出观测点与观察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但在例题讲解与示范时,用Powerpoint逐步展示就非常方便,比用板图要直观得多,便捷得多。第一步:画剖面线,第二步描点并画

12、剖面图,第三步作判断。(见图)6、 通过视频呈现来生活化教材。地理教学中有些教材的内容本身生活色彩非常浓,只要适当地加以挖掘与处理它就会富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像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化、交通、旅游、环境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这一部分往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知哪一个季节,田里种的是什么?长得怎么样?哪里人口多?哪里城市化水平高?哪里交通方式有何变化?哪些地方有哪些旅游资源?有何特色?大气、水、地表的环境怎样变化?这些东西往往不可能实地观察,或者观察也有限,但是通过编辑、采集一些视频,往往能对这一部分内容增加感性认识。例如:我在讲纺织工业时,给学生讲了亚麻纺织,学生对亚麻不熟悉,但

13、我给他们播放了我的好朋友某集团公司老总从欧洲拍回来的视频。学生看了如痴如醉,增进了对亚麻这种农作物的习性、分布、长势的了解,也增进了对亚麻纺织工业的了解。例如:在讲台风时,我编集了一段超强台风的视频,台风的成因、移动过程、摧毁力、应对的过程,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对于处在不可能亲历台风的人们,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增加身临其境的生活感觉。7、 把师生双方的生活经历当教材。每年每月几乎都会有些天文奇观、日月食、双星捧月、流星雨等,教师都要随时留心,并作适当记录,然后整理以便作课堂教学的活教材,这样会增强吸引力。平时学习、考察、开会、多做一个有心人,拍些照片,拾些标本,作些笔记,回来整理以后都会成为活生生的

14、教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例如:去海南时拍了“天涯海角”,去新昌拍了“倒脱靴”,去黄山拍了“飞来峰”,去泰山拍了“金刚经”、去九寨沟拍了流泉飞瀑、去长江三峡拍了一系列风景照和视频等。在讲到旅游时,也可以请学生谈谈他们去过的地方,以及那里的特点,吸引人的地方;讲农业时请他们谈谈家乡种植的农作物;讲到工业时请他们谈家乡的特色工业;讲到交通时,请他们谈谈家乡交通线路的变化,以及对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影响等。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意皆教材,教师也好,学生也好,不可能踏遍每一个想去的地方,通过神游,同样会增进对美好地理事物的了解,增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进对周边事物的关怀,增进对人地协调思想的体验。(二

15、) 课外如何生活化教材。 除了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亲历、感受生活化教材外,在课堂外生活化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通过预习感受生活化教材。平时教学过程中,大凡涉及跟生活有联系的地理教材,可以布置一些跟生活有关的地理预习题。例如:在讲人口迁移时,布置这样几个问题。你的祖籍在哪里?你们是从哪个年代迁来的?迁过来的原因是什么的?现在生活得怎样?还跟老家那儿有联系吗?老家那儿生活有变化吗?例如:在讲农业区位选择时,布置了这么几个问题。家乡现在田里种的是什么?家乡现在地里种的是什么?家乡田里种的农作物有何变化?家乡农田的种植面积大小有何变化?家乡农业布局的变化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2、 通过调查感受生活化教材。例如:在讲商业网点布局时,布置了这么几个问题。请调查一下所在镇的商业网点分布情况?请调查一下所在乡镇的商店里主要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请画一幅所在乡镇商业网点分布的平面图?请分析一下商业网点布置得是否合理?为什么?3、 通过上网感受生活化教材。在讲关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去查询,查找相关的内容,从而为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例如:江苏省的人口有多少?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各占多少比例?苏州的成市化水平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