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35881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授课人学校名称教学对象四年级科 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表现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景。接着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能够分别得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况可得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时,能够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一般都能说出算式。接着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它们之间能够用什么符号

2、链接?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再提问: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己给这个定律命名,因为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名称。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经历发现并归纳乘法交换律、交换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想-验算”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类比、分析、概况的水平。 3、感受数学跟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准确使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实行简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3、题。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学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方式协助学生准确使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概况出乘法运算的定律。(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为了协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采用了复习旧知,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再通过师生互动,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后采用巩固拓展,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实行了交流、反馈。层层紧扣,由浅入深,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课堂,再现了师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4、、成长。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教室学生准备:预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师准备:制作好课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演示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第二个环节:互动新授。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1、 复习旧知识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53+_=a+_26+36+64=26+(_+64)342+(158+86)=(342+_)+_ (2)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67+87+1365+50+50+135 师: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 小结: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

5、+b+c=a+(b+c)2、 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定律?1、 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话说明题意。并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425=100(人) 或254=100(人) (3)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425=254 (4)让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里说说有什么发现。 (5)假设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师板书:ab=ba强调这就乘法交换律。2、探索

6、乘法结合律。 (1)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汇报。汇报预测“ 方法一: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计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0(桶) 方法二:先计算每组种的树要浇多少桶水,再计算一共要多少桶水? 25(52) =2510 =250(桶) (3)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4)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1325)4 13(254) (24125)824(1258)学生计算并汇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发现的规律?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7、。这叫乘法结合律。(5) 假设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素,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教师板书: (ab)c=a(bc)3、 比较归纳。 提出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4、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 (2)订正时注意书写的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分别使用了什么运算律。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分析师范能够实行简便计算。 1、 以下各式使用的乘法换换率是否准确?为什么? 2005=5200 166=616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2、 在以下方框中填上恰当的数。501

8、54=50(_)125832=(_)_3、 用简便方法计算。 261258 2532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 学生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交流后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说说题意。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这样等式,小组讨论,并得出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并参与全班的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生思考后个别汇报。 学生计算后,思考汇报,集体交流,提升感性理解。 学生尝试写

9、。 在教师的引导喜爱,学生进步比较、区别,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全部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说说书写时注意问题,从计算中使用了什么运算律。 学生观察、分校思考后,开始计算。 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反馈。总结心得体会。 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后,并进步反馈。 通过加法运算定律练习及猜想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质疑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同时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探索规律做铺垫。 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得出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分析水平。 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

10、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利用有效的练习提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的规律,提升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让学生自主探索、验证,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间的异同。 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基础上实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升学生的简算水平。 通过小结进一步明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协助学生对课堂知识实行梳理,加上了对乘法定律的理解与使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是为了协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便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11、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反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主动中,构建知识,理解和使用知识,在自己的概述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了协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便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本节课表达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是无用的。例如,在验证猜想的教学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分组实行交流,最后全班实行交流,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写出一些符合乘法规律的等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练习题,又加深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之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效地促动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