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有的四个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35805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应该有的四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修炼”家庭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打上家庭的“烙印”。如果把孩子比作是一块白布,那么家庭就是一个大染缸,父母则是为孩子染色的人,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成为怎样的人,关键看父母在家庭的环境里能够调配出什么样的颜色,以下四项是每一位父母所要修炼的:修炼一: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需要有适合的成长环境,这里所说的适合的环境,并不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些只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做到的,也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完成任务,这只是满足了孩子的基

2、本需要,也是最底层的需要。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划分,吃饱穿暖是第一需求,就是生理的需求,接着就是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需求是层层递进的,当我们能够吃饱以后就会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当我们自身安全了,我们才会有心情去体验爱和归属的感觉,那么当我们有了爱和归属的时候我们就要求被别人尊重,被尊重体现了我们自身价值,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事情来证明我们的存在。修炼二:建立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很多教育书籍都提到了,关系大于一切,关系胜过任何教育。那么这里的关系到底是指什么关系呢?关系并不是单单指亲子关系,它包括: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夫妻之间、婆媳之间

3、,等等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只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走进误区。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婆媳之间经常大吵大闹,矛盾重重,又怎么可能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要想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的,这就好比是一个运转的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在这个系统中,夫妻关系又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轴心,也是保持家庭系统平衡的砝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修炼三: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条件。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这需要父母的协助

4、和配合,更需要父母自身要有良好地习惯。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两人每天“垒长城”“打游戏”,孩子绝对不可能会有好习惯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强化,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够形成的。所以父母们不要抱着会有神丹妙药,孩子吃了就会养成好习惯的幻想,更不要又“一招鲜”或者是“速成”的想法,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孩子的成长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要不断地改变,最起码也要跟的上孩子的成长。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养成好良好地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主线。修炼四:切记被分数面纱蒙住眼睛有的家长只是紧紧抓住“分数”这一中心

5、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拿到好的分数就一定会成为好的人,有了好的成绩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这种观点已经被无数的事实证明是极端错误的。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一点的时候,不管周围有什么事物都会视而不见,当父母只关注孩子分数的时候,身上的优点也会被父母当做缺点来对待的。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视觉而产生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严重的打击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父母失去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除了这个点还有其他的更多更重要的点。然后,父母们却被分数的面纱蒙住了眼睛,以至于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有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已不再是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了,变成了

6、一个让孩子看到就害怕,在心里想起来就痛恨的人。虽然孩子们没有说,但是父母的言行给孩子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早晚会发酵,这个时间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变本加厉的还给父母的,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应对厌学孩子的三大秘诀阅读数:697发布时间:2014-02-19返回目录*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

7、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2、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

8、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家长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可是在具体到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的时候,很多

9、家长就迷茫了,过于严格的爱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帮孩子做决定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对孩子有求必应?帮孩子解决所有烦恼?如果你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收效却甚是显微,那么,不妨来看看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一、宽松的爱随着儿童的成长,家长应该给儿童越来越宽松而有弹性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家长可以不露痕迹地引导;尽量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自己做的决定;即使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或选择,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时候,也放手让他去做。二、尊重的爱一切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孩子都有权利发表意见,参与决定。父母无权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无权对孩子任意侮辱

10、与打骂。期待天下的父母们再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把他当成一个人,尊重他,理解他。李宁的父亲当年一心想让李宁学音乐,但自从他发现儿子喜欢体操,便全力支持儿子,才有了李宁的辉煌;李时珍的父亲改变初衷,让儿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医学,才有了古代伟大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引导,启发,但绝不可强制!三、无条件的爱不管孩子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不管孩子表现好还是表现差,不管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孩子,请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信任他。家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和加油站。人在离开母体时,其与生俱来的巨大恐惧感,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缺乏父母给予的无条

11、件的爱,那么,这种恐惧就没有及时被消除,那个“烙印”就会永远存在,他会极度缺乏“安全感”,这将深深影响其日后人格的完善。而消除这一烙印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无条件的爱。四、有原则的爱爱孩子应该有底线、有规矩、有原则,要勇于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说“不”,勇于对孩子不适的行为进行纠正,千万不能朝令夕改,恩威并施。有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爱与严格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怎么爱都不过分,但爱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爱会淹没孩子的良知,麻痹孩子的心灵,渐渐地吞没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目中无人,他们甚至向最亲的人举起屠刀。五、智慧的爱当问题发生了,不应指责或者抱怨,而是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解决。我们无须给孩子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要启发他、引导他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帮助。正确的爱让孩子养成的性格:乐观向上、有进取心、有好奇心、兴趣广泛、有独立自主精神、有爱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爱劳动、有创造精神、勤于思考、有责任心、自信、坚强、乐观、善于合作、诚实、富有挑战精神等人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