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35770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下面以唐宋诗词中的名句为例,略谈杨柳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一、生意盎然、绿阴萋萋的早春意象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所以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来作为报春的使者,从而约定而成杨柳 的早春意象。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诗中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 水烟中,更袅娜迷人,与春雨洗过的粉红色的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阳春三月生气盎然的景象。再如 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温庭筠更漏子中“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等,诗中袅袅柳丝,嫩绿柔长,惹人喜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温和明丽的春景图,在这幅 图中,如缺少了杨柳的意象,则

2、一切将变得黯然无光。二、哀婉凄切、恋恋不舍的别离意象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 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杨柳的别离 意象。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 情难舍之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怨?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 巳。”这里虽将别情写到了极至,然写得稍嫌抽象,将它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里写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句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

3、惨刻骨 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三、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岁月意象杨柳固然袅娜妩媚,但蒲柳(水杨)又是最先凋零之物,敏感的闺中之人常所以而生发联想,特别是暮 春之时,柳绵(也称柳絮,柳树长出的像有棉絮一样茸毛的种子)飞舞,都能给人以韶华易逝、青春难驻 的感慨。如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来见到杨柳发青正是一年春光来临的 大好季节,可转眼间冬去春来又一年,主人公想到蒲柳先衰,感叹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生怕丈夫看不上 自己的伤感之意便油不过生。再如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朱淑真送春 “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等,都以柳绵、垂杨的意象抒写了春光易逝的

4、感慨。四、牵肠挂肚、剪理还乱的闲愁意象写不尽的是离愁,道不完的还是离愁。作为人之七情之一的“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写好它着实不 易,那种剪持续、理还乱的感觉如同柳丝之绵长一样年年生发,断了又来,又如柳絮之飘忽无定,所以杨 柳便又成了古代文人笔下的闲愁象征。它能赋抽象事物以形象的色彩。如贺铸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飞絮、梅雨来状写多而持续,沸沸扬扬的闲愁。又如冯延巳 鹊踏枝“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诗人把杨 柳、柳絮都当作了写春愁的典型意象。虽然闲愁的范围极广,如功名未就能够愁,爱情失意能够愁,朋

5、友 离别能够愁等,但诗人在摹写时,都喜欢用青柳、飞絮作为意象去把它们具体化、形象化。五、魂牵梦绕、独具一格的乡愁意象因为垂柳喜水,往往长在水边,它犹如沙漠里的驼刺,天山的雪莲一样,自然地成了水乡的特殊标志, 所以在古诗词中人们经常用杨柳作为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 似汀洲”,写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杨柳这些生在水边的物象,自不过然地引出了作者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 子之愁。又如唐人折杨柳歌“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宜同折,故人怀故乡,”也是以杨柳起兴, 写出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在这些诗歌中,杨柳显然成了故乡的象征。六、风流绮丽,刻骨铭心的爱情意象春风杨柳,风景

6、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景,自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明月作证,杨柳 为媒,引出了一段段风流千古的佳话。故而在古诗词中,杨柳有时也成了爱情的象征。如欧阳修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明月杨柳作证,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甜美回忆,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生 活的向往。七、窈窕多姿、可可宜人的美女意象杨柳柳枝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些都与美妙女子的身体、眉毛特征相吻合,所以古人常以杨柳作 为美女的写照,如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杨柳写其家妓小蛮柔弱纤细的腰枝,再如韦庄女 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以柳叶喻女子漂亮的眉毛,极有特点,以至成了人们赞美女子容貌时 的习惯用语。八、无喧无哗、幽静宜人的隐居意象阴阴杨柳,丝丝垂挂,幽静宜人,晋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之后,在家宅旁种了五棵柳树,因自号为“五 柳先生”,所以杨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居的象征。如刘慎虚的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 堂”,即写出了自己在这环境中读书的隐者之乐。以上仅仅粗略地归纳了唐宋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当然还不能涵盖全部,杨柳在古今诗词中还有其他丰富 的意象,如今人毛泽东在蝶恋花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一句中以杨柳代指杨开 慧、柳直荀两位烈士,顿翻新意。所以我们在读古诗词时,还要结合具体背景去审视这些意象,方能求得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