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357490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规章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1.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2. 食品采购查验管理制度;3. 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4. 从业人员健康和卫生管理制度;5.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6. 消费者投诉管理制度;7.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8.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9. 食品加工操作管理制度;10. 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食品经营者需提供)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为履行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防范经营风险,确 保食品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必须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自律档案, 并妥善保管,自觉接受监 督检查。二、必须按照工商部门制定的自查记录表对自己的经营资格

2、、经营场所、经销食品、经营行为等如实逐项自查,每周一次、每月一表,自查记录存入自律档 案妥善保管,随时接受检查指导。三、对自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未认真履行自查义务,发生食品违法经营行 为的,工商部门将从严查处。食品采购查验管理制度为规范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保障公众餐饮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 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兼)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 安全法律知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3、。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 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包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三、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 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 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留存盖有供货方公 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四、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 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

4、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五、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 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 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六、从弄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 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 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七、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 禽畜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 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

5、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 合格证明原件。八、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九、 批量采购进口食品、 食品添加剂的, 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是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十、 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 应当查验、 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十一、 食品、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 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 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 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

6、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品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十二、 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 进货时间顺序整理、 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为营造安全卫生就餐环境, 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特建立以下制度:一、建立并落实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及加工用具、容器清洁消毒和维护制度, 各岗位相关人员按照要求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使场所及其内 部设施随时保持清洁。二、 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 (包括地面、 排水沟、 墙壁、 天花板、 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废弃物及时

7、清理, 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 必要时进 行消毒。三、 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 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四、 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防止害虫孳生。 除虫灭害工作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除虫灭害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避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五、 设施、 设备及工具容器可采用化学消毒方式, 其有效氯浓度为 250mg/L,一般工具、 容器消毒作用时间为 5 分钟以上。 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消毒后以洁净水冲洗干净。六、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七、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

8、用场所妥善保管。八、 应建立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 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业人员健康和卫生管理制度为保证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保证 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制定从业人员健康和 卫生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如下: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才上岗。二、患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能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三、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四、工作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五、经常观察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凡发现腹泻、发烧、伤口化脓等情况,应 立即暂停食品从业,待到医院确诊、治愈后方可上岗。六、定期组织

9、食品从业人员学习有关卫生知识。七、每年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 训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如下:一、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 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 并建立培训档案。二、应当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加强专 (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三、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从业人员包括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从事食品采

10、购、保存、 加工、供餐服务等工作的人员。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 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 培训,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五、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 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 后再上岗。六、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 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消费者投诉管理制度为了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维护公司诚 信形象,特制定消费者投诉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如下:一、建立和保存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二

11、、设置专人负责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三、受理投诉应礼貌待人,语言文明,并做好投诉处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投诉质量问题、购买数量及时间、购买地点、购货票据、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等。四、投诉处理部门根据投诉内容对投诉情况进行核查, 确定投诉是 否属实。五、经核查投诉问题属实的,立即采取有效纠正措施,防止事件再 次发生, 并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协商解决;经核查投诉问题不属实的,处理人员应向消费 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六、记录应及时归档管理,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为预防突发严重食品安全事故, 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 最大限

12、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 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特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具体制度如下:一、成立应急组织1、应急组织是应急处置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处置的组织基础。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2、总经理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3、各组织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方具体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跟踪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情况, 及时向总指挥报告。 所有组织成员应保证通讯畅通, 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二、监测、预警及报告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 加

13、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 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 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三、充分识别紧急情况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1、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2、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

14、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3、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4、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5、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6、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7、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8、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9、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四、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1、当有信息显示公司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 应立即报告总经理。 总经理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

15、 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3、突发的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停水使生产无法正常生产时,如果停产时间超过工艺规定时间, 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 并确定数量, 做好标识然后处理。4、原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确定处置方式。5、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或国家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 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时, 应正确不合格的产品范围, 采取销毁、召回等措施防止危害发生。6、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 照成恶劣社会影响, 应急组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相关人员对外进行澄清,尽量减少对公司的声誉的损害。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档案公司应整理保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记录 , 并建立安全事故管理档案。为规范餐饮服务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 保障消费者餐饮安全, 根据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