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535743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 1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

2、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材料 【成语】:三折其肱 【拼音】:sn zh q gng 【解释】: 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久病成良医 3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点评 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

3、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2 【汉字书写】:三折其肱 【汉语注音】:sn zh q gng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二子将伐公,齐

4、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 【成语语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其肱的意思】:三:数次;肱:手臂。指多次折断胳膊,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变成一个好的医生。比喻处事遭受较多的挫折,就会慢慢总结出很多经验,从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三折其肱的近义词】:久病成医、三折肱,为良医、三折之肱; 【三折其肱的反义词】:不经世故; 【三折其肱的故事】 晋国时期,中行氏与范氏集团齐心同力联合起来准备出兵攻打晋定公,这种如临大敌的情况造成了人心惶惶的局势。很多

5、人认为晋定公肯定在劫难逃,但是有一部分有识之士却认为战争的成败主要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度,如果老百姓们不支持晋定公那么他必然是九死一生的。中行氏与范氏的行为是背信弃义,相信很多百姓不会认可他们,而晋定公现在虽然流落到寄人篱下的地步,但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这就好比经过三次折断手臂的人在经过治疗以后最终痊愈,他在经历三番五次的治疗中尝尽了断臂的痛苦滋味,也充分了解了造成断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只要方法正确就会变得锐不可当,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后就不会再失败了。 【三折其肱例句】 西汉.孔鲋孔丛子.嘉言:“夫三折肱为良医,梁丘子遇虺毒而获瘳。” 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三折其肱造句】 他因常年病入膏肓,对于用各种药也是耳熟能详,甚至也能开个草药方,这真的是“三折其肱”了。 只要是历尽千辛万苦,从艰苦中披荆斩棘成功的人,都可以说是发愤图强在困境斗争三折其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