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535743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防水工程篇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SZJSQB2.7-2003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SZJSQB2.7-2003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防水工程现浇混凝土有抗渗等级要求,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地下室、水泵、水池等工程。2、施工准备及主要机具2.1材料2.1.1 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掺用外加剂时,亦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在受侵蚀介质作用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2.1.3 石子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2.1.4 掺和料级粉煤灰

2、或火山灰,细度通过0.1mm筛孔筛余量不应大于5%,0.09MM筛孔筛余量应为10%30%,掺量由试验确定。2.1.5 外加剂根据粗细骨料级配情况,抗渗等级要求及材料供应情况等,可采用加气剂(松香酸钠或松香热聚物)、密实剂(氢氧化铁或氯化铁防水剂)、早强剂(三乙醇胺)或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MF或NNO减水剂)及膨胀剂(UNE膨胀剂)等,掺量由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皮带运输机、装载机、散装水泥、罐车、机动翻斗车、自卸翻斗汽车、履带式起重机、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大、小平锹、铁板、磅秤、水桶、胶皮管、串筒、溜槽、混凝土吊斗、铁钎、抹子、试模等。2.2 作业条件2.2.

3、1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程序、浇筑方法,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2.2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办理隐检预检手续,并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2.2.3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积水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模板在浇筑前1d浇水湿润,但不得留有积水;钢板内侧应刷好隔离剂。2.2.4准备足够数量、质量合乎要求的砂、石、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材料,以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2.2.5 施工机具设备经维修、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电源充足,可满足施工需要。2.2.6浇筑混凝土用脚手架走道已搭设完毕,运输混凝土道路修筑好,经检查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2.2.7试验室根据实际原材料质情况,通过试配提

4、出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水泥用量(含掺合料)不少于320kg/m.含砂率35%40%;灰砂比宜为1:21:2.5,水灰比不大于0.6;坍落度不大于5cm;如用泵送混凝土或掺外加剂时,不受此限;掺加引气剂的防水混凝土,其含量应控制在3%5%。2.2.8 防水混凝土抗压、抗渗试模已备齐。3、施工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 输混凝土浇筑 养 护3.2 混凝土搅拌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搅拌,先将砂、石子、水泥一次倒入搅拌筒内搅拌0.51.0min,再加水搅拌1.5205min,外加剂量后加入.搅拌前外加剂应用拌合水稀释均匀,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11

5、.5min.但搅拌掺引气剂的防水混凝土时,因其含气率与搅拌时间有关,不可过长,以免气泡消失,搅拌时间应控制在1.52.0min。3.3 模板支设模板要求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湿性小,支撑牢固;墙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应在螺栓中间加止水片(图1),管道、套管等穿过墙时,应加焊止水环(图2),并须满焊。图1 预埋螺栓套管方法()螺栓加焊止水环;(b)预埋套管;(c)螺栓加堵头1-地下防水结构;2-模板;3-横撑木;4-立楞木;5-螺栓;6-止水片;7-套管(拆模后螺栓拨出,内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8-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坑底割去,用膨胀水泥浆封堵)3.4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

6、用机动翻动斗车,自卸翻斗汽车,手推胶轮车或吊斗运送到搅灌地点;道路应平整,并尽量减少运输中转环节,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在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拌合。3.5 混凝土浇灌拌好的混凝土要及时浇筑,常温下应在30min内运至现场,于初凝前浇筑完毕;如运距较远或气温较高时,宜掺缓凝型减水剂.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对厚度大于或等于25cm的结构宜为13cm;厚度小于25cm及钢筋稠密的结构宜为35cm.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0M,超过时应串筒、溜槽、溜管或开门子下料,进行分段分层均匀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为2530CM,相邻浇筑面必须均衡,不留垂直高低槎,必须留槎时,应

7、作成斜面,其坡度不大于1/7.图2 预埋管道,套管方法(a)固定式穿墙管;(b)套管式穿墙管;(c)群管做法1-地下防水结构;2-预埋套管;3-止水环;4-预埋套管;5-安装管道;6-防水油膏;7-细石混凝土或砂浆;8-封口钢板;9-固定角钢;10-浇注口;11-柔性材料3.6 混凝土振捣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插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表面再用铁锹拍平拍实,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压,以增加表面致密性。3.7 施工缝的位置及接缝形式防水混凝土结构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底板和顶板只允许留垂直施工缝

8、,留在结构的变形缝或后浇灌带处;墙体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其位置留在底板面上部200300mm处,不得留在剪力或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墙交接处,如墙体需留垂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后浇灌带处.墙体水平施工缝的形式可做成企口缝,高低缝,平缝,平缝加止水钢板或橡胶塑料止水带等(图3).当墙厚在30CM以上时,宜用企口缝;墙厚不小于30CM时,可采用高低缝或平缝安止水片,止水片采用钢板时,接缝处用电弧焊接封闭;用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应用热压胶结,如墙体留垂直施工缝,亦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或浇灌缝带处,一般留凹形企口缝或垂直平缝埋设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片,以延长渗漏路线。图3 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形式构

9、造(a)凸式企口施工缝;(b)凹式企口施工缝;(c)高低台式施工缝;(d)平缝加止水片或止水带1-金属止水片或橡胶,塑料止水带3.8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新旧混凝土槎处,继续浇筑前,施工缝处应凿毛,清除浮浆及松散石子,用水冲洗保持湿润,用相同等级减半石子混凝土或去石子水泥砂浆先铺2025MM厚一层,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3.9养护防水混凝土浇筑后46h应覆盖浇水养护,3d内每天浇水46次,以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d。3.10拆模防水混凝土结构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方可在其上面继续进行下道工序,达到70%时,方可拆模。3.11冬期施工混凝土冬期施工,当气温在5以下宜采用蓄热法,搅

10、拌用水适当加热,并适当掺加早强型外加剂,使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低于+5;模板及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和草垫进行严密覆盖保温.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与周围的气温不得超过15.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分层回填土并夯实,不得长期暴露,以避免因干缩和温差产生裂缝,并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和抗渗性的提高.冬欺不宜采用蒸汽养护法或电热养护法。4、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4.1.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1.2 防水混凝土必须密实,其强度和抗渗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1.3 施工缝、变形缝、后浇缝、止水片(带)、穿墙管、支模铁件等的

11、设置和构造,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严密出现渗漏。4.2 一般项目结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孔洞、露筋、夹层、裂缝等缺陷;预埋件的位置、标高正确。4.3 允许偏差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4.3。5、成品保护5.1保证钢筋,模板的位置正确,防止踩踏钢筋和碰坏模板支撑。5.2保护好预埋穿墙管,电线管,电线盒,预埋铁件及止水片(带)的位置正确,并固定牢靠,防止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造成位移,挤偏和表面铁件陷进混凝土内。5.3在拆模和吊运其他物件时,应避免碰坏施工缝企口和损坏止水片(带)。5.4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防止地基被水浸泡,造成不均匀沉陷,或长时间曝晒,

12、导致出现温度收缩裂缝。 表4.3 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高层框架高层大模1轴线位移5尺量检查2各层标高5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5+5-2尺量检查4墙垂直度每层3用2M托线板检查全高H/1000,且不大于2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5表面平整53用2M靠尺楔形尺检查6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尺量检查7预埋管,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8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25 -0用吊线和尺量检查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且不大于30注:1.上表允许偏差系指高层大模,高层框架地下屋,如其他工程可使用其他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值; 2.H为墙

13、全高。6、应注意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6.1墙、柱模板固定应避免采用穿铁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水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6.2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防止随意加大坍落长;浇筑应分层均匀进行;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或超振,或将止水片(带)振偏或未按要求处理施工缝而造成渗漏水。6.3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以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及回填土完毕,以防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下沉,引起结构裂缝。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7.2混凝土试验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验块)。7.3隐蔽记录。7.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5分项变更及洽商记录。7.6其它技术文件。第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