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535742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 精选多篇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焦裕禄”一个早已深入每位中国人心中最熟悉、 最响亮的名字。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甘愿做人民公仆的情怀, 他为改变“兰考”深入调研无私奉献精神,在参观这次事迹展之后,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官是为了什么?为名利?还是为人民?焦裕禄同志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品质和精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 更在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不愧为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儿子。4 月 12 日,带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无限敬意和怀念,我踏进了吉林市博物馆。正厅鲜红背景板上醒目的 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览把我带

2、到了那不平凡的岁月里。事迹展览分为“烽火岁月”“激情年代”“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五个部分。展览生动详实地展示了焦裕禄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科学求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焦裕禄同志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具有鲜明的引领作用,这面飘扬了半个世纪的旗帜,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它暗示了党的宗旨和党对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根本属性,回答了为谁服务。一、学习他甘愿清贫热爱人民的精神。“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甘守陋室的清贫,坚守生活原本的平淡,崇尚超越,攀登一流”教师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就必须成为“真”的传人、“善”的护神、“美”的精灵

3、真善美的化身, 因为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师德核心是师爱,这种爱至高无尚,体现在师德行为中是以爱育爱。“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为其成功的人生奠基。在师德建设和群众路线学习中, 我要学习焦裕禄在工作上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敢于担当的责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用爱心谱写教育的新篇章。三、学习他坚持党性廉洁自律的精神。作为党员,我深知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不仅代表荣誉,更代表责任。因此,我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时时刻刻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激励和鞭策着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 积极进取,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

4、的先锋模范作用。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廉洁自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无私的胸怀,以公平的公正之心,做好本质工作。无论工作的顺与逆,无论承担的多与少, 我都始终以一名领导干部的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和对二实验教师和学生负责的态度,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逐渐打造二实验小学优质教学的窗口。无私大地不需生,仰俯人民最有情,铁骨精神传大地,风标一化从心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可以照出自己思想境界、 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活动有时限,学习无期限。我要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焦裕禄的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

5、量。焦裕禄永不磨灭的丰碑(以先锋模范为镜)本报记者龚金星任胜利人民日报( xx 年 03 月 24 日 06 版)有这样一个人, 50 年前他的名字就响彻神州大地。直到今天,依然鲜活生动,他的精神,是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实干精神服务群众的办法,得从群众中找3 月 19 日,河南兰考,泡桐花正在鼓苞。沿产业集聚区前行,穿过中州乐器厂展厅大门,悠扬的古筝声从里面传来。“展厅里这些古筝的音板都是用兰考泡桐制作的,兰考土质长出的泡桐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能好,声音悠扬悦耳,独有韵味,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一曲终了, 90 后女孩袁曼曼手抚古筝,满脸自豪。“泡桐

6、树啊叶叶绿,看见泡桐就想起了您,就想起了您 ?”这首兰考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民谣,让人泪眼蒙眬,思绪也随之飞回到了50 多年前。1962年,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 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很多人选择了外出逃荒。 焦裕禄一来到兰考,就把原来的“劝阻逃荒办公室” 改成“治理三害办公室” ,并担任主任。 “服务群众的办法,还得从群众中找!”在这场艰苦的摸底调查中,他和调查队的同志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 蹲在泥泞里歇息,成了名副其实的“泥腿子”。张庄村村民魏振中向记者讲述了其父魏铎彬与焦书记交往的一段往事:

7、1963 年 3 月,焦裕禄为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来到了张庄。听老农魏铎彬说,他母亲的坟每年冬春都被狂风扒开露出棺材。 后来他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从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坟盖住,狂风就再也刮不动了。焦书记听完后,兴奋地站起来:“这个办法好! 1 个人 1 个早上封一个坟, 100 人、 1000 人、 1 万人、几十万人,干 1 年、两年、 3 年,用翻淤压沙的办法把沙丘封住,栽上树,种上草,岂不把骇人听闻的沙丘变成了锦绣田园。”焦裕禄在病危住院期间,还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说:“你们把泡桐拍照片来让我看看,我看看兰考的泡桐开花了没有。”在兰考城关乡朱庄村村口,他亲手栽种的那棵泡桐树高耸挺

8、拔,已 20 多米高,深深根植于兰考大地。后人给它取名为“焦桐”。如今,遍布兰考 1000 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 500 多家相关企业、产值 100 多亿元、解决 4 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焦裕禄的实干精神,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开花结果。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 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等,众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经常到兰考参观学习,在面临困难时,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从焦裕禄精神中找方法,寻对策。公仆情怀共产党员应在群众最困难时出现3 月 20 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人流如织。从松柏林中拾级而上,人们会

9、聚于此,追忆焦裕禄事迹,缅怀他的精神。在一个个举行入党宣誓、重温誓词活动的团体之中,一位老人步履蹒跚,眼含泪花,用颤抖的声音说:“焦书记,俺来看您啦 ?”这位老人叫李玉英。“俺是爪营乡樊寨村的,到县城看病时来瞅一眼焦书记。”回忆起焦书记,老人双手微微颤抖,激动不已:“焦书记可真是个好人。当年俺还没出嫁,见过用箩斗抬淤泥的焦书记,在俺心里,能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领导,就是好领导。”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 475 天,就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他却把共产党人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连连的夏季,全县84 个风口、 1600 个沙丘都编了号、绘了图;全

10、县的河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讲解员董亚娜回忆:“去年的一次讲解中,当我讲到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到梁孙庄看望梁俊才老人时,前来参观的一位群众顿时失声痛哭。”原来,他是梁俊才老人的孙子辈亲戚。当年,梁俊才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 9 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却没喝群众一口水。董亚娜说,每到 6 月新麦收获时, 就有农民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 摆在焦裕禄墓前;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焦裕禄, 依然亲切地称之为“老焦”。75 岁的老党员、现任爪营乡敬老院副院长雷中江老人回忆在

11、兰考火车站偶遇焦裕禄的情形: 站台上大雪纷飞, 候车室里挤满了准备背井离乡逃荒求生的灾民 ?焦裕禄噙着眼泪不停地向乡亲们鞠躬: “大家是被灾荒逼走的,真对不起你们哪!我们很快会用热炕头、白面馍馍把你们接回来的! ”采访时,72 岁老韩陵村村民在二胡的伴奏下,唱起了豫剧探水情。粗犷沙哑的高亢唱声, 如泣如诉的二胡伴音,让人们穿越时空,好像看到焦裕禄为治洪水,跟群众手挽手、艰难地在水中前行的情景 ?离开兰考前一天,焦裕禄留下一篇只定下标题、没来得及完成的文章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篇文章其实是种下一个幸福兰考梦。半个世纪以来,兰考的党员、百姓,努力用汗水灌溉这个梦。”有名的“干家儿”、双

12、杨树村党支部书记吴青云说。“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把爱民的责任放在心坎上,把惠民的举措落实在行动上, 把富民的成效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把为民的理念植根于思想上。”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说。艰苦朴素富丽堂皇的事不能做,想也很危险焦裕禄纪念馆,一队队参观的人群,在“干部十不准”展板前驻足深思。“十不准”背后的故事是:当年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当即把全家“训”了一顿,让孩子立即把票钱送给戏院。后来还专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全县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时任兰考县委办副主任张明堂对一件事记忆犹新: 1963 年的一个三伏天,焦裕禄带着他到城关乡王爷庙调研, 口渴难当嗓子冒烟, 吃了路边地里几个瓜。焦裕禄让他给

13、瓜主送二两粮票和二角钱。 瓜主说,不值钱不用给。看到钱没付,焦裕禄把他带到黄河大堤边,说:“他不收,我们不可以不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张明堂打心眼里被老焦的人格魅力折服,赶紧把钱送去。有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 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焦裕禄走了,留下 6 个孩子,两位老人。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从来都没有忘记丈夫的那一句嘱咐: “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焦裕禄的嘱咐,徐俊雅记了一生。“一天不死,我就会

14、守着这间焦书记跟农民代表开座谈会的屋。 ” 双杨树村 67 岁的姚留学把记者领到他家后一处老屋里:“当年焦书记在这间屋里,见砖坐砖,有石坐石,和群众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路子,终于走出了双杨树道路。”姚家的院子历经 4 次翻新,唯独把这间老屋保留了下来。儿女们曾劝他把老屋拆了,既能扩大些住宅面积,也能当做门面增加点收入,可老人坚决不同意。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父老对谁生死系?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焦裕禄,一座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永不磨灭的丰碑读长征精神代代传有感大冶市实验小学六( 5)班张文璇自从军事顾问李德同志率领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国红军主力踏上了向西突围的征途。 这次长征经历了二万五千里, 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 伟大的毛主席因此写下了壮丽的诗篇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