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35092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的挑战与新的应对 (一)摘要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 国际国内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给“9+2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亟需我们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一是加大区域合作的力度,在中西部地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二是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加速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速率和进度,推动东部地区加速产业转移;三是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四是充分发挥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加速 “9+2之”间的大通道建设;五是加大进口,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消除汇率风险,缩小国际贸易顺差,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关键词 区域合作; “9+2;”新挑战;新机遇在中国经

2、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际国内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给“ 9+2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我们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一、 “9+2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9+2的”区域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东部 (含港澳地区 )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水电价格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此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这是人们对于这一区域合作抱以极大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近年来,我们遭遇了新的挑战。第一,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破 7,这使发展外向型经济遭受了极大的汇率风险,出口利润大幅

3、度下降。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面临艰难局面,谋求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困难。第二,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同样低成本优势与中国中西部地区争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成本优势,许多东盟国家均拥有。因而,它们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对手。据统计,广东的鞋业企业中,目前有 25% 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设厂,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率低于我们的预期。第三,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缺陷,使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缺乏应有的成长条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普遍滞后于东部,一些改革只有原则性的、

4、笼统的政策,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从而使改革措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吸引投资时,在优惠政策方面恶性竞争,不顾条件、不计成本,优惠条件不断变动,甚至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这种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大大抵消了中西部的低成本优势。第四,中国大规模的出口和大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国际条件大大恶化。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护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我国已连续 10 多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涉案损失每年高达 3

5、00-400 亿美元。这些新的挑战使初涉国际市场的中西部地区困难加重,难度增大。面对上述挑战, “9+2区”域合作应当有新的理念, 新的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得以巩固与提升。二、对 “9+2区”域合作的战略判断从战略上看,我们以为,在当前,对 “9+2区”域合作亟需在战略上弄清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中国继续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中心的必要性毫无疑问,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要确保中国继续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赢家,当然要不断构造动态比较优势。但是,这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的国家来说,在当前及今后

6、一个较长时期,都将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极需要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因此,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平稳完成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的必然选择。2.正确判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抵制所造成的影响在国际分工已经完成新一轮调整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抵制应当是有限的。美国60%的日用品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供应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这种制裁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性的,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彼此的贸易合作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与美国、 欧洲和日本即使是在 “政冷 ”的条件下, 也有着 “经热 ”的发展势头的理由所在。3.人

7、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风险人民币升值的确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利润下降的风险,但是在消化汇率风险方面依然有着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引起进口价格的下降,这对于我们发展加工贸易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4.当前,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抓住这一轮产业升级与转移的机遇,加速和扩大与东部地区的合作港澳地区和内地的

8、产业结构具有阶段性差异:内地尚处于 “二三一 ”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港澳地区已经处于“三二一”的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从生产要素看,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廉,而港澳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人工成本昂贵,两地劳工工资水平相差8-10 倍;在资金方面,一方资金呈相对过剩状态,大量资金需要寻找出路,而另一方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港澳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是其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港澳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和企业急需往外转移,以寻求低廉工资、土地和广阔市场条件下的新发展。因而,中西部与东部有着广泛而又长期的合作空间。中

9、西部地区试图离开这样的发展轨迹,另辟路径是不现实的。这是由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生产力发展差距所决定的发展流程和发展梯度。三、面对新挑战的应对策略1.加大区域合作的力度,在中西部地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进入了经济资源全面短缺阶段,随着中央 2007 年对 2274 种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这 2274 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大约提高了 30%,加之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资源短缺的趋势愈显严峻。出于生产成本考虑,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 “腾笼换鸟 ” 的态势,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扩张和梯次转移,仅珠三角地区大约就有上万家企业要向其他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有着积极的意义。中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大规模承接这一产业转移。当前,在承接转移方面,要着力培育区域合作的增长点,展开东中西三部分的合作。随着东中西三部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不断深入,有必要由东中西三部分地区政府牵头,在中西部地区设立若干个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比如说,共同建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发区,定向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以提高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和产业发展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