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534325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好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对策探讨摘要:地方性银行有很强的意愿去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但也面临授信过程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的两大难题。本文着力从地方性银行内部人力资源安排、风控手段的选择以及审批权限的合理均衡等几方面来探讨解决两大难题的途径,以实现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有效风险控制。关键词:地方性银行 中小企业授信 风险控制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显突出,故此,8月份人民银行调增地方性商业银行的10%的信贷规模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在内的各地方性银行由于资金实力的原因,难以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去争夺大型优质企业的信贷

2、业务,而如果仅对居民提供技术含量较低的零售银行业务,又难以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地方性银行有非常强的意愿去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但是这些银行也会因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造成有时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时会踯躅不前。本文拟就地方性银行如何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一、稳定且高素质的信贷人员是基础一支高素质的信贷从业队伍是做好授信风险控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特殊性,对一线客户经理和授信审批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一)应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稳定性多数中小企业为便于竞争,不愿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财务报表失真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造成银企之间的

3、信息不对称。当前地方性银行中小企业客源的开发主要依靠一线客户经理对潜在客户的直接接触,获得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实力、实际控制人信誉状况等软性信息,均依赖于客户经理去获取。客户经理作为授信业务贷前调查、出账、贷后管理整个流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职业操守和风险把控能力对于一笔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效果至关重要。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地方性银行因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客户经理存款和创利的考核力度,在淘汰不胜任绩效考核的客户经理的同时,又通过较高的提成比例来吸引新的客户经理的加盟。这样,不仅造成银行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也会使客户经理“逐利而行”,滋生道德风险。个别客户经理会出现在贷

4、前调查中缺乏风险意识,报喜不报忧,贷后管理中粗枝大叶,对重大风险信号漠然视之等情况。这也造成授信审批人员的“逆向选择”,即对客户经理提供的中小企业相关的软信息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审批过程中对客户经理特别是新招募的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一并考虑,就势必导致银行内部中小企业软信息的传递效率降低。在此,建议地方性银行应向欧美大行学习,对暂时业绩不佳的客户经理增加包容度,以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稳定性,并在绩效考核体系中适度增加反映贷前调查质量和贷后管理水平的指标。(二)确保审贷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稳定性。一笔贷款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怎么贷的信贷决策基本上是由专业的授信审批人员确定的。授信审批人员

5、不应追求授信审批的零风险,也不应接受过高的风险。对一笔授信业务,审批人员一般考虑风险因素多些,而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和业务部门考虑授信业务的效益因素多些。几方面加强沟通和协调是必要的,但应注意防止业务部门、支行和客户经理对审批人员的正常审批造成干扰。地方性银行应保障授信审批在内的风控条线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出现风险控制和业务营销由同一个行级领导负责的情况,也要营造一种有助于审批人员独立审贷的内部氛围。地方性银行应按不同行业配备足够的审批人员,使其专注于某一业务领域,并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行业分析和研究。配备足够的审批人员将有助于在保持审批质量的前提下,整体提高审批效率,以避免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出现所

6、谓“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另外,如果授信审批人员从业时间较长,不但经验相对丰富,而且在审贷过程中通过对本地特定行业的广泛接触,会积累一个较为广泛的信息源,就可从中小企业的利益关联者(股东、关联公司、债权人、债务人、竞争对手、员工、供应商、顾客)间接获得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的信息,有助于科学的信贷决策。考虑到中小企业授信决策中需要掌握的一些软信息较难全部传递到总行,授信审批人员在审贷过程中应尽可能去企业实地调查,并加强与支行之间的沟通,以降低软信息在行内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因为授信审批人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对其业务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不少银行已大幅提高了审批人员的待遇。但是还有些地方性银行存在着

7、审批人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的情况,造成审贷队伍的不稳定。如果没有德才兼备的审贷队伍,将无法保证中小企业授信业务获得专业的审批。而且,审批人员不稳定也有可能造成道德风险。这种审贷决策与本行利益不一致的道德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将难以估量。二、采用适宜的风控手段是关键除银企信息不对称外,交易成本较高也是困扰中小企业授信的难题之一。适宜的授信风控手段应是有效降低授信风险的手段,也应是交易成本较低的手段。而做好行业投向分析及信贷政策指引,不仅有助于客户经理科学地选择信贷营销对象,也有助于降低贷前调查的交易成本。(一)降低中小企业授信交易成本的几项措施地方性银行应与当地实力较为雄厚,内控较为严密的专业担保

8、公司建立稳定且富有效率的协作关系。此类担保公司的保前评审机制将有助于降低信贷审查的交易成本,而且灵活的反担保措施也能较为有效地防范违约风险。即使贷款出现问题,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履约后将大大降低银行的最终损失。通过联保贷款、国内买方信贷等信贷产品,银行可利用同业或上下游等利益关联者对授信客户的信息优势,在获取信息方面实现“搭便车”,以降低信贷监控的交易成本,并增加风险保障措施。一组联保贷款的各借款人(同时也是同组其他借款人的担保人)应为在同行业中或上下游中较为熟悉的不同企业,银行应杜绝关联公司获取联保贷款的情况出现。因为关联公司作为一致行动人,不仅可能会放大银行信用,还会使银行利用联保方式来降低信

9、息不对称的意图落空。国内买方信贷业务是银行向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提供授信,用于支持其向特定的厂家(如客车、印刷设备等生产厂家)购买相关产品,并由厂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或者回购担保。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行业龙头性的生产厂家是做好买方信贷的关键,一则其担保实力雄厚,二则因品牌感召力较强,对下游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大,并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其推荐给银行的买方信贷客户的整体风险度将偏低。地方性银行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中小企业授信客户(包括其实际控制人)的资金结算。中小企业一般议价能力不强,对资金结算的技术要求不高,地方性银行有可能掌握授信的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资金结算。通过掌握较多的资金结算,一方面有利于提

10、高授信的综合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其货款收付,支付工资、租金、水电费用、税费等账户信息,特别有助于银行及时掌握其是否出现多次签发空头支票、账户被查封、不及时支付员工工资、租金等重大风险信号。在贷前,除了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抵质押保障措施的企业外,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受理其授信申请前应要求其在本行有一定时间(如三个月)以上的结算记录。(二)做好信贷政策指引中小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状况受所在行业发展周期影响明显,所以做好贷款的行业投向分析对于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非常有必要。地方性银行多数尚不涉及跨地区经营问题,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其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规

11、划,较为及时、准确地进行贷款的行业投向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及时出台本行的信贷政策指引。信贷政策指引应明确对于某些发展前景较好、利润水平较高的行业予以重点信贷支持,对于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较快的行业实行信贷收缩,并提出针对不同行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好的信贷政策指引将有助于客户经理科学地选择信贷营销对象,也有助于其明确应该掌握的授信企业的重点信息,以便在受理申请时根据行业特点对中小企业重点信息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调查了解,有助于降低贷前调查的交易成本。三、还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地方性银行处理好审批权限的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均衡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授信审批效率和质量相冲突的问题。此外,地方性银行应注意积累相关信

12、贷数据,在应用新的信贷技术方面保持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今后市场竞争和风险控制方面更高的要求。(一)实现授信审批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均衡地方性银行管理层次较少,信贷决策迅捷,是其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优势之一。从进一步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应该给予支行较大的信贷审批权限。从加强风控的角度考虑,却应该尽量将审批权限集中在总行手中。地方性银行一直在审批权限的集权和分权之间,授信审批的效率和质量之间进行平衡。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由总行掌控授信审批权,以避免在较大的经营压力之下支行或分支机构出现严重的内部代理问题(即总行无法监控每家支行的业务操作,出现部分支行行长或客户经理不以本行的利益为出发点

13、,造成信贷风险损失)。即使对支行授权,授予的审批终审权应限于金额不大,不需要太多自由裁量权的信贷业务。好在多数地方性银行目前网点不多,不涉及跨区域经营,授信审批权限由总行集中所造成的矛盾并不突出。随着部分地方性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加大,浙商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已设立了异地分行。其管理链条随之拉长,总行处理中小企业授信相关软信息的能力就有所减弱。在此情况下,不可能将授信审批权限都集中于总行,而应对异地支行、分行办理中小企业授信业务进行较大的审批授权。但其总行风控部门必须加强对异地分、支行包括授信审批在内的风控机构和人员的垂直领导,使异地分、支行的授信审批人员如总行审批人员一样保持

14、较高的独立性。(二)做好应用更加科学的贷款技术的准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银行界已将信用评分技术应用到小额贷款的发放上。这种技术借鉴了信用卡授信的经验,不依赖一线信贷人员的个人判断,而是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模型和信息技术对小企业客户特别是其业主的信用记录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其信用分数来预测其违约或不良行为的概率,从而做出信贷决策。从美国银行业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技术可大大降低关系型贷款中来自信贷人员的内部代理风险,并有助于对小额贷款的批量处理,明显提高了审批效率和质量。我国与美国国情不同,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信用评分技术现阶段在国内的可靠性还

15、较差,尚不完全适合中小企业贷款。但应该注意到,国内有部分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有意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已开始意识到信息透明对于外源融资的重要性,有意愿承担相关的信息成本,去“硬化”对外相关信息。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信用评分技术迟早将是国内微小企业(中小企业中实力较弱的一类企业)贷款技术的主流,地方性银行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在建立数理统计模型和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地方性银行将来在应用信用评分技术等创新信贷技术方面无所作为。国内企业的地域特点明显,地方性银行涉及跨区域经营的情况不普遍,其设计的统计模型会更为准确地反映本地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关键特征,使评估的结果更加科学。所以地方性银行应注意积累借款企业的长期数据,特别是其银行借款和资信纪录,尽快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并保持一定的前瞻性,为将来应用创新信贷技术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