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33656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K60+400~Y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60+400-K60+60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v前言工程概况拟建YK60+400K60+600高边坡为贵州省公路工程第8标段董当乡拉良村与平芽组之间的陡 坡处,为YK线的一段边坡工程,路段长200m,中心最大挖方高度约10.16m,初步定为4级挖方 边坡。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采用钻探、地质调绘,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对拟建高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设 计布置,共布置了 4个钻孔,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2000地形图为底图,重点对不良地质体和地层 分界线展开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完成工作量见表1-1。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1项目单位数量附注测量勘探点坐标测量点/次

2、4/8钻孔,放点4次,收点4次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1:2000Knp0. 25半仪器法,路中线两侧各250m范围钻探钻孔m/孔147. 2/4机械钻探,泥浆护壁,全孔取芯取样原样土试样件2岩石试样件4试验原位测试标贯(SPT)次/重型动探(DPT)次/室内 试验土的物理试验组2土的力学试验组2岩石抗压个2饱和水质简分析组1物探咼密度电法H1/条295/1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地下水位观测次/孔8/4静止水位4次,初见水位4次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拟建项目位于贵州省附近乡村道路及机耕道可以到达拟建场地,交通相对较为便利。2. 2地形地貌、气象水文边坡区属构造剥蚀-侵蚀坡地地貌区,拟建边

3、坡然坡度2535 ,相对较陡。拟建边坡区地 面高程为870900m。坡面植被发育,主要为乔木及杂草,平台侧面坡地基岩局部出露,边坡左侧 方向发育一条冲沟,为季节性流水。边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0C,极端最高为40.6C,极端最低为一3.5C, 年平均降雨量为1335mm,最多年降雨量1623.4mm,最低年降雨量为781.2m,年日照时数1350-1520 小时,年无霜期335天。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暂时性地表面流及沟谷的季节性流水,流量受降雨量及冲沟 上游给水量控制。地表暂时性面流主要顺坡向沟谷下游排泄,最终汇集至坝王河;少量沿基岩裂隙 下渗补给地下水。2.

4、3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揭露,测段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Qe+町落石、块石,呈片状分布 于坡地表层,厚度约为4.423.5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小米塘组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角 砾状白云质灰岩。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地质断面图。表2-1地层岩性特征表系统组符号岩性特征埋深(m)揭露厚度(m)第 四 系全新 统q4Q c+di4块石土:深灰、青灰、黄灰色,碎块石成分主要为 白玄质灰岩、灰岩,块径约为2-33cm,块石1可充 填粉质粘土和角砾土,稍密至中密状。04. 423. 5系中统小 米 塘T XH12中风化灰岩夹白玄质灰岩:青灰、深灰色,隐晶质 结构,中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 碎。

5、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呈碎块状,节 长多为10 25cm,石质较硬,锤击尸脆。4. 455. 8未揭穿,揭露 厚度大中风化角砾状灰岩:灰色、肉红色,角砾状结构, 中层状构造;角砾为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受构造 作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可见铁质渲染,岩体 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及柱状,节长多为4-30cm, 岩体锤击声稍脆,RQD=42%,采取率约为70%。& 016. 30未揭穿,揭露 厚度大2. 4地质构造与地農动参数据工程地质测绘,该边坡段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局部小型复式褶皱发育,岩层基本呈单斜构造, 附近岩层产状为74 Z1040 ,节理产状分别为Ll:155 Z48、L2: 88 Z84。

6、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E183062001)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 2008),桥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 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E02-2013 )规范执行。2. 5水文地质边坡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暂时性地表面流,地表水断面流量受降雨量控 制,主要顺坡及冲沟向低洼处排泄,部分沿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边坡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滞水:主要赋存于平台坡地的碎石土土层中,含水层厚度变化不大,分布延伸至斜坡地带, 贮水条件较差,仅季节性有水,水量贫

7、乏。基岩裂隙水: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仃2沖)灰岩夹白云质,受构造影响、风化作用影 响,浅部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及风化裂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基岩裂隙水。该类型地下水通过大气降水 垂直入渗、上覆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下渗补给,沿裂隙以脉状渗流形式呈点、线状向沟谷谷底等地形 较低处侧向排泄,受裂隙发育程度、充填物等因素制约,该含水层贮水空间有限,分布不均,贮水 量小。项目区域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坡地地貌区,地下水循环交替快,地下水化学类型简单。对混 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边坡段处于低山山腰坡地处,地形较陡,其不良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的落石、块石

8、。2.7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第1层落石、块石(Qe+di).灰黄、黄褐色,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块径约为3-16cm, 碎石间充填少量粘土及角砾,稍密状为主,采取率为63%,主要呈片状分布于斜坡地表。第2层中风化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丁2加):青灰夹浅红色,隐晶质结构,中层状构造,节理裂 隙发育,岩体破碎,局部裂隙面见铁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柱状,块径为5-18cm,岩质较硬, 锤击声脆,RQD二38%,岩芯采取率约为79%,全场分布,未揭穿第3层中风化角砾状白云质灰岩(TqXh1):灰色、肉红色,角砾状结构,中层状构造;角砾为 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受构造作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可见铁质渲

9、染,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 及柱状,节长多为4-30cm,岩体锤击声稍脆,RQD二42%,采取率约为70%,仅LZK83#钻孔揭示,且 未揭穿。3、边坡稳定性评价3.1自然山坡的稳定性评价边坡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坡地地貌区,拟建边坡为穿越山腰而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第 四系崩坡积的落石及块石。边坡平台左侧边缘坡地自然坡度2535 ,相对较陡。坡面表层植 被发育,主要为乔木及杂草。局部基岩出露良好,表层风化一般,节理裂隙发育。坡体平台覆盖层为第四系崩坡积(Qe+町 落石、块石堆积体,厚度较大,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 统小米塘组(丁2*皿)的中风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以及角砾状白云质灰岩,揭露厚度较大,

10、地表未发现 斜坡变形破坏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边坡稳定性良好。3. 2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区岩土层主要由崩坡积的落石、块石,中风化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以及角砾状白云质灰岩构 成,其中崩坡积层厚度较大,揭露厚度约4.4023.5m,强度一般;中风化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厚度 较大,该地层未揭穿,性质较好,在节理裂隙的发育条件下岩质较大多呈中层状;中风化角砾状白 云质灰岩,揭示厚度约8. 30m,仅LK85#钻孔揭示该地层,其性质较好,在节理裂隙构造发育的条 件下岩质呈层状及块状。开挖坡体长时间暴露或遇水易软化,抗剪强度将会降低,情况严重时,边 坡易发生掉块或产生滑塌变形,需采取防护加固措施。边坡体主要由落石

11、、块石以及中风化岩体构成,节理裂隙发育,可能形成不稳定楔形体,对边 坡稳定不利,现根据工程地质测绘成果对边坡楔形体分析如下:右侧边坡:见图3-1,岩层与坡面为小角度相交,基本为顺向坡。岩层与节理L12交线倾向于坡外,但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对边坡稳定性具一影响,岩层与节理L12交线小角度倾向于坡内,且 倾角小于坡地倾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L1与L2交线倾向坡外,倾角大于边坡倾角。此种情 况不易形成不稳定楔形体,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E2号3向) 倾CO 角 倾P8853C面 层 岩7O1X面 构 结551X48L面 构 结8848 合 组号组合交 线向) 倾CO 角 倾/(1X L-C66O11

12、2 /(L2C-L85323 /(2211383-1右侧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3. 3边坡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根据公路边坡设计规范(JTG D30-2004)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提供边坡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4-1 o边坡设计参数建议值表4-1层序号岩土名称土石 等级边坡建议坡 率承载力基 本容许值基地 摩擦 系数faokPa1块石土IV1:1.5 1:1.752600.32中风化灰岩夹 白玄质灰岩V1:0.5 1:0.75800-12000.23中风化角砾状 白玄质灰岩V1:0.5 1:0.751200-15000.23.4边坡开挖方式、坡率及防护措施1、建议边坡开挖

13、时应分级预留平台,建议平台宽2m,每级开挖高度810米。建议平台及坡 顶边外应设置截、排水沟,加强坡内、坡外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排放措施,并加强坡面防护及绿化措 施。2、边坡岩体节理较发育,在结构面切割组合下易形成不稳定楔形体,对边坡稳定不利,建议 开挖过程中应注重结构面的测量与分析工作,对不稳定楔形体及时进行加固支护。3、边坡体主要第四系崩坡积落石及块石构成,长时间暴露或遇水易产生滑坡,崩塌,建议后 期加强支护措施和截排水措施。4、结论及建议4J结论(1) 通过本次勘察,以查明了边坡边坡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 自然山坡处于稳定状态,附近无新近构造活动迹象,区域稳定性好,未见不良地质现

14、象, 地质环境条件较好,适宜公路建设。(3) 边坡开挖后形成的右侧边坡岩层倾向与开挖坡面同向,且倾角小于开挖边坡倾角,不利 于边坡的稳定。4. 2建议1、建议边坡开挖时应分级预留平台,建议平台宽2m,每级开挖高度810米。建议平台及坡 顶边外应设置截、排水沟,加强坡内、坡外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排放措施,并加强坡面防护及绿化措 施。2、边坡岩体节理较发育,在结构面切割组合下易形成不稳定楔形体,对边坡稳定不利,建议 开挖过程中应注重结构面的测量与分析工作,对不稳定楔形体及时进行加固支护。3、右侧边坡岩层倾向与开挖坡面同向,且倾角小于开挖边坡倾角,不利于边坡的稳定。建议 加强右侧边坡的支护措施和截排水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