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33656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数学资料第四单元 运算律第三课时 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教学目标: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举例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发思考,强调了由旧知入新知、举一反三的作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由题入手,引出猜想。课件出示准备题:(4+8)+6、4+(8+6),学生计算出得数。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再看这题,19+62+38和19+(62+38),得数会相同吗?(相同)我们来猜猜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教师适当引导。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2. 验证猜想,形成规律。(1)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

3、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女生完成:3024+(73+6)(13+8)+5男生完成:(3024+73)+613+(8+5)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动手,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2)。果园里有桃30个,梨40个,苹果50个,一共有多少个?老师进一步启发:以上几个加法算式,每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交流。你们能根据这三个等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出它们的计算规律吗?(先独

4、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3.得出结论,板书课题。这个计算规律在加法中叫“加法结合律”(板书)。这样的计算规律,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乙数+丙数)(+)+=+(+)(a+b)+c=a+(b+c)同学们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三个数相加,先加其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使计算简便。运用加法结合律,能使计算既简便又正确。【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猜想,用质疑引导思考,为得出结论作好铺垫,让学生收获求知的喜悦。】三、反馈练习

5、,落实应用1、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57+288+43=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客观存在,感受运算律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题侧重让学生体会算式的等值变形。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第4题是对加法结合律的拓展应用,体会运算律的广泛性。四、课堂总结: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到位,把上节所学的交换律和这节所学的结合律综合运用,是简便计算的重要途径。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a+b)+c=a+(b+c)57+288+4357+288+43=(57+43)+288 =288+(57+43)=100+288 =288+10

6、0=388 =388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确特征;然后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引发学生由几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新精品数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