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533239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政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仙桃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炼全国名校模拟试题重组(中国古代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7山东济宁检测)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 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2017河北保定调研)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2、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3(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b,给予)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4(2017河南新乡第一次检测)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3、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 5.(2017河南郑州质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2017四川宜宾调研)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这一变化表明了()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 B.伦理政治的勃兴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 D.对“天命”的质疑

4、7(2017湖南省郴州市高三检测)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BC D8(2017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校联考)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9(2017武汉调研)国语周语上云:“夫

5、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10(2017巴中诊断)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出礼则入刑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D以刑代礼11(2017云南昆明质检)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王国相对独

6、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12.(2017安徽淮南调研)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13(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C参

7、知政事大权在握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14(2017河南商丘模拟)“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15(2017长春一模)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

8、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6(2016江西新余高三期末)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汉武帝设中朝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设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 BC D17(2017河南八市质检)“(刘邦)慢而辱人。然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成功的原因是 ()A不拘小节,性格豪放B兵多将广,有雄厚的实力C让异姓

9、将领据地为王D封子弟为王,巩固刘家天下18(2017湖北黄冈一模)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9.(2017福建龙岩模拟)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

10、、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0(2017四川成都名校调研)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BC D21.(2017广东韶关摸底)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22(2017江南十校联考)草子木一书中记载,元世祖“立中书省以总庶务,立枢密院以掌兵要,立御史台

11、以纠弹百司”。世祖尝言:“中书朕左手,枢密院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这说明元朝 () A形成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和军权 D皇权受到更多的制约23.(2017湖南郴州模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 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24(2017安徽合肥一模)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

12、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的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二、非选择题(52分)25(2017陕西师大附中调研)历史发展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

13、,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三秦朝对山东地区的管辖(见右下图)(1)分析材料一, “天下变局”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的变化。(8分)(2)据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回答,秦朝在山东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26(2017江苏徐州一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相,秩千石,一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二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为国家最高官吏,对传统的以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作为皇帝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不少决策错误,避免祸国殃民之政。虽受到皇帝和谏官自身政风的局限制约,但其监察功能是毋庸置疑的。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明清时,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