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282713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十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

2、,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的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2“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

3、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5.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

4、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6.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7.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5、。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8.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

6、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农民负担减轻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洋务经济兴起9.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0.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

7、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11.右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

8、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2.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13.“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 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B. 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14.

9、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15. 史载,1887年,上海徐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一毛钱。园内专设戏台,演出昆曲等,每晚张灯结彩。自1896年始,徐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如1 900年徐园刊登的广告:“今有英、美、法活动影戏运来上海,仍假本园十二楼上开演”。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近代广告业的起步 B. 戏曲艺术的中西结合C. 昆曲艺术的大众化 D

10、. 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16.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A. 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 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C. 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 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17. 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 )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11、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18.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C.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D.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19. 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中讲道: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背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这主要表明民国初

12、期( )A. 社会习俗发生变革B. 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根除C. 民众思想比较保守D. 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20. 面对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但是切入点不一样,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切入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改善社会福利待遇 C.挽救大公司大企业 D.提高关税,限制进口21. 1933年,罗斯福明确指示:“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于是国会决定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此时美国:( ) A.实行金本位制,改革货币制度 B.

13、放弃金本位制,消除关税壁垒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推行通货紧缩,削减财政开支22. 右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是:( )A.A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D.20世纪70年代以后, B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23.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

14、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24. 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下列关于“改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指令性计划经济 B.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C.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 D.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7分第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