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施工程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23492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油施工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油施工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油施工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油施工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油施工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油施工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油施工程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油气施工程序中石化东北分工司工程公司一、搬迁上井;搬迁上井第一步要派人到井场了解井场状况1、要看道路是否平整,通井机是否能顺利到达井场就位。2、要看井场是否有水井,水泵是否能下入井底,水井是否供应 施工需要,3、 要看施工井套管尺寸,井深,以便准备相应的施工工具,井 口是否有护帽,周围是否有泥浆及钻井液等。4、要看井场面积是否满足施工需要,通井机怎样摆放合理。二、就位、立塔1、如井场卫生状况良好,则通井机,以及各种施工辅助设备,(包括发电机值班房、油管桥、灭火器、风向标、储液灌、 地锚、水泵、消防带等)由基地搬迁至井场。2、旋地锚,通井机起塔,摆放油管桥,准备施工。三、接收油管1、根据井深,

2、向油管站调运相应米数的油管及配套井口。2、油管到达井场后卸到油管桥上摆放整齐,数好根数。四、安装井口1、将采气树或采油树上半部份拆下,将下半部分安装至施工井 套管上,并要在双公上涂抹黄油,缠上密封胶带,(注意不要上错扣) 保证套管与井口之间不刺不漏。五、通井、探井底1、新井射孔前,必须用通井至人工井底并连续探两次井底,指 重表悬重下降不大于两小格,两次深度误差不大于0.5米为 合格。2、通径规格套管通径规外径不小于套管内径6-8mm,其长度不得小于 0.5m,底部不得呈锥型。3、操作规程3.1通井前必须装好井口四通。3.2通井至人工井底100m左右时应减速。3.3并要备足洗井用清水。六、洗井1

3、、质量标准利用泵车连续大排量循环洗井,排量不得低400升/min,并至 少循环两周以上,洗井用水必须清洁,含砂量小于0.03%,洗井要求 达到返出清水所含机械杂质小于0.1%,洗井流程必须不刺不漏。新井洗井前先用清水替出井内泥浆,必须洗到井底。2、操作规程按设计要求把管柱下到洗井深度,然后开泵正洗井。七、试压新井洗井完毕,必须装全装好采油(气)树,对套管、人工井底 及采油(气)树进行密封性试压,清水试压15MPa30min压降小于0.5MPa且稳压3min为合格。套管试压前,必须对地面管线试压,压力大于施工压力1.2倍, 3min不刺不漏为合格。试压前以井口压力表为准,不得用水泥车 压力表代替

4、。八、降液面1、洗井后,若采用负压射孔,则须降液面,2、降液面一般分为两种(1)抽汲降液面(2)气举降液面3、降液面后须下压力计测液面,保证50m射孔液垫(为保护 射孔层位不受压井液污染须配制(D50或CYQ等活性液作 为射孔液垫)九、起下管柱1、油管逐根用通径规通径,通径规外径60mm,长度400mm,2、清洗公扣、目扣,并在公扣内侧打磨成1.5X30。倒角,不合格 油管不准入井。3、管鞋内径不大于33毫米,油管鞋上部连接筛管,筛管孔总面 积大于或等于油管截面积。操作规程对动力、天车、游东滑车、井架、绷绳及工具等进行详细的检查,确 保施工顺利进行, 下油管柱,必须由技术员负责用钢卷尺对每根油

5、管、每个入井工具精 确丈量无误,然后配好入井次序,编号,记录清楚完整,暂不入井的 的油管应分开摆放操作台除必须的工具、用具外,不得堆放其它杂物,油管桥不得低于 井口,油管丝扣必须清洗干净。起下油管必须才穿戴好劳保,绞车操作员必须密切注意井口,不得盲 目起下。起下油管时吊卡必须卡牢,规格相符,舌头有保险销,吊卡 销子栓 在吊环上,严防高空掉落,井口操作人员必须将吊环插入吊卡耳环,并插入销子后方能起下每根油管入井前,应先用手对扣,待入扣后,再用油管钳上紧,卸扣 时要打好备钳,要检查丝扣是否上完,有无错扣,丝扣未完,分析原 因,不许硬提。下油管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用通径规通径,油管提起后检查通径规是

6、否掉出,确实掉出后方可队扣,油管丝扣必须清洁,对口前要涂匀丝 扣油,上提要慢,严禁接箍顿井口。十、起下封隔器各部件油管扣必须用手拧紧,余3扣,再用管钳上紧。操作规程1、入井前对封隔器进行逐项检查,确认其性能符合标准规定。2、其内径能顺利通过所用工具,各部件完好无损3、按设计配好管柱,做好详细记录及画好草图,做到下得去、卡 得准、丝口严、封得死、起得出4、封隔器入井前,必须用刮管器刮削套管5、下封隔器应效准拉力计,并记清悬重,下放速度不宜过快,操 作必须平稳,不得猛提猛放、猛刹,遇阻加压不得超过2格, 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禁止强下。6、起封隔器前,应循环洗井,解封后应上下活动管柱,上提管柱 不

7、宜过快,以防抽汲作用引起井喷。7、起下封隔器,一定要打好备钳,严防下部管柱倒扣落井。十一、探砂面、冲砂质量标准1、下管柱反复探2次,拉力计悬重下降不大于2小格,两次深度 误差不大于0.5m为合格。2、当砂面高于设计砂面时需要冲砂,冲砂至设计深度,待出口含 砂稳定于0.1%以下后,上提2-3根油管,停泵3-5小时再实探 砂面。操作规程1、冲砂前检查好提升、洗井、防喷设备及工具、管线,保证冲砂 顺利进行。2、冲砂管柱必须戴管鞋,不允许带筛管和封隔器冲砂。3、冲砂液必须按设计要求准备,其用量必须保证在井筒容积2倍 以上4、冲砂前,油管提至砂面2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方可下放 冲砂,冲砂要正冲,5、

8、冲砂至设计深度后,大排量洗井,排量400升/分以上,待出砂 稳定在0.1%以下,上提2-3根油管停泵。6、探砂面符合设计要求后,结束冲砂十二.、填砂、打水泥塞质量标准1、砂面深度应高于被封层3m以上2、 水泥塞打好后,候凝48小时,进行密封性试压,请水试压 15MPa,30分钟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3、探水泥塞同探人工井底操作规程1、根据人工井底深度及井下情况做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备足油 井水泥和洗井液、顶替液、按设计配好管柱入井,地面管线试压 15MPa。1、 水泥浆必须混合均匀,比重不低于1.8。2、入井的水泥浆量、顶替液量必须计量准确,反洗井时中途不得 停泵,排量适宜洗出多余的水

9、泥浆3、 从配浆到反洗井时间不得超过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施工步骤1、油管下至设计深度1-2m处,充分洗井,正替水泥浆及顶替液 至设计井深2、上提油管至设计水泥灰面以上1-2m后,安装好井口3、 大排量反洗井,待水泥浆洗净后停泵,上提4根油管后,关井 候凝。4、候凝48小时,先探灰面,然后试压。十三、射孔a)射孔前准备工作按射孔通知单要求进行常压、负压、加压射孔时,井筒的准备工 作。要求排液设备达到井场,具备射孔后可立即投入排液条件时, 方可射孔。b)射孔技术要求按射孔通知单要求进行射孔(或补射),严禁误射、漏射,发射率 100%,若低于80%必须补射。十四、排液射孔后应立即转入排液,不得延误

10、。c)排液方式根据本区实际情况井深大于1600m测试层,以气举方式为主。井 深小于1600m测试层以抽汲排液为主。d)排液标准2.1气层采用油、套压交替放喷待无液体喷出时,关井4小时以上再用油 管放喷干净为止。放喷时必须用油嘴控制。井内液垫低于50m视为排液合格。2.2油层排出井筒内压井液后,液性一致(如含水、氯根波动值小于5%)。2.3水层必须排出井筒容积1.5倍液体(含压井液)且氯根波动值小于5%。2.4干层必须排出全部压井液(滑脱除外),1500m以上层位井筒液垫低于 100m视为合格。十五、测原始地层压力排液工序完成后,下压力计至距油(气)层顶部15m以内实测 地层压力。e)稳定标准井

11、口稳定24h,误差小于0.1MPa,井底压力稳定24h,误差小于 0.05MPa。如果超过100h压力未稳,将不再继续测压,只要求测 得目前最大压力即可。特殊情况由主管部门另行通知。f)测静压梯、静温待井底压力稳定后,实测静压梯、静温。实测静压梯度在底部停两个50m点,然后每隔100m测一个点直 至井口,用实测点作出该井压力曲线。g)实测井口压力恢复曲线关井时 记录时间,油压、套压,以便做出井口压力恢复曲线, 关井同时记录时间,油压、套压,h)压力计、压力表的要求按规定定时定期校验。十六、求产1、气层求产求产时,流量计必须安装在分离后,气产量在800m3/d以上时, 用临界速度流量计;气产量在

12、800m3/d以下时,垫圈流量计。0.1MPa,产量波动小于0.5%。2、产液层求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产液层一般为负压地层,均为非自喷井,求产 采用抽汲求产。要求定深、定时、定抽次连续4个班次(每班8小时)求产,产量波 动值小于5%,每班测一个流压值,最终四个流压值加全平均值取得 该层该制度下流压值。对于自喷井要求同气层求产。十七、测压恢入井压力计量程应该根据该测试层的实际情况选择,量程应在设计压力20%-80%之间。压力卡片要求具有流压台阶稳定时间要求达到24小时以上,井口压力及井底压力波动值均应小 于0.1MPa,如有特殊要求将由技术主管部门另行通知。测压恢同时,实测井口压力恢复曲线。十八、取样1、气样:在产量稳定时取两瓶气样(每瓶500毫升送化验室分析) 油样:在产量稳定时取一个油样(3000毫升)送化验室做原油分析包括地面取样和井下取样。水样: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取得水样做现场分析,如有地层水须送化验室做水的全分析。十九、小结测压恢结束后,3天之内提交测试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