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52345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中学语文古文教学方式方法 【摘要】古文也叫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写的文章。由于时间、空间及历史的发展,古文中的许多字、词、句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区别。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古文占有相当的篇幅,如何才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古文的大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将学生带到古文的意境中,让学生感悟其魅力,逐渐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被古典文学的博大和精深而折服,全身心地投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文教学 学习兴趣 鉴赏领悟中学语文教材收录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名家美文,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

2、诗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领学生感受文中的内在之美,用古文的博大和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渐渐陶醉,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华儿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所肩负的责任,让他们学习语文更多了神圣的使命感。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时期对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语文必须承担的任务。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它把无生的文字变成有生的语言。默读是一种很好的意念之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抗干扰力。因此在古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诵读教学,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既可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作品,积累古文材

3、料,又可陶冶情操。 2.教学生快速掌握古文大意 古文教学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学生在学习古文中可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了解古代人物的品质及其贡献,见贤思齐,受到教育;还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生活经历及其精神面貌。俗话说:“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古文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中不但体会了古文的大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作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快速地把握古文大意。 3.还要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好书不压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在古文教学中,常常安

4、排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训练,这样经过多次重复,看似复杂的古文原来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二、品味古文之美,感悟古文意境 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古文本身上做做文章,古文的博大和精深足够学生叹服,但是如何让他们感悟到这种博大和精深就是教师要做的工作。我们可以从著名的章句入手,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佳言名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有效工具,先从字面入手,再到作者的历史环境,再到文章的文学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溺于文化氛围中,而不是以一种看客甚至是过客的心态走马观花。开始时可能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当学生适应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折服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之后,学习效

5、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会随着学生“深陷”其中的程度而呈指数增长。 让学生自发感悟古文的魅力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逐渐适应古文学习,让古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其次,要让学生感悟古文的语言之美,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横亘千年的历史名句,其语言之美、意境之深、韵味之长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尽悟,教师可以在这些文化瑰宝上做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被古文的博大精深而折服,陶醉其中;最后,将这种学习进行一定的升华,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民族意识,真正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负责,这对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人格品质都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古

6、文教育的升华 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人格品质初步成型,教师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们知识,更应该教授给学生如何去做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最高责任和使命。而古文教学虽然不能够完全做到上述这些,但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一种民族感和使命感。古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是传承的使者,学生是文化传承的继承者,我们都肩负着民族的使命,如果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的话,学生很容易在心中形成一种使命感,将语文的学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上升到一种民族的荣耀和自豪,这对学生的人格和品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对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也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在中学语文的古文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流于表

7、面形式,要将学生带到古文的意境中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魅力所在,逐渐地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最终被古典文学的博大和精深而折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另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文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更有了一层荣耀感和使命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四、古为今用,强化美育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能以吟几句古诗、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为终极目标,他们不应该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博古通今,古为今用,从古诗文中汲取知识和养分,做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语言美。晏子使楚以简洁的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晏子的机智和凛然。佳作的语言

8、形象、优美而精炼,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领会和运用。 情感美。愚公移山要启迪学生学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读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需引导学生感悟其身处困顿却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只有教得情思横溢,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对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已非常成熟,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足够倾尽人的一生去理解和感悟。古文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所要承担的责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所要承担的责任,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参考文献】1李意英.怎样学习古文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4).2余其博.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201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