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13657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特训38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河北衡水模拟)“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2高城镇化率会使()A城市病更为严重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12.解析:第1题,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

2、率,说明其他要素对人口向城市集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而能够起到该种作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发达。第2题,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高城镇化率不一定会带来城市病。高城镇化率说明农业水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对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影响不大。答案:1.A2.C2015年7月,北京市明确了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下图京东新城一带)。结合下图,回答35题。3推测北京市迁移行政职能的首要目的是()A平衡地区发展B提升国家形象C分散主城区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4与京北、京南新城相比,在通州地区(京

3、东新城一带)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优势条件是()A农业发达 B位置条件C用地充足 D人口稠密5通州行政副中心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是()A农业 B制造业C建筑业 D服务业35.解析:第3题,北京市作为首都,人口压力大,迁移部分行政职能,可以缓解人口压力。第4题,结合题干中协同京津冀发展的信息及图示通州处在北京、天津中间的位置,可见其位置条件优越,便于行政职能的发挥。其他几项,和京北新城、京南新城相比,优势不突出。第5题,作为行政副中心,职能主要是政治、文化职能,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答案:3.C4.B5.D(2018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4、。据此完成67题。6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B7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答案:C(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89题。8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

5、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解析:从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答案:B9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C(2018河北唐

6、山一模)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011题。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6个5个4个8个2个5个7个10.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11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产业集聚、

7、升级与拉长产业链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BCD1011.解析:第10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第11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正确。故选B项。答案:10.B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

8、等特色产业区域。(1)根据材料分析嘉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8分)(3)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大量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10分)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市靠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丰富等都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2)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环境污染治

9、理、调整产业结构等。(3)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答案:(1)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区域工资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等。(4分)(2)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4分)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4分)(3)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

10、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6分)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4分)13(经典题)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便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分)(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

11、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10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

12、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分)(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4分)(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4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4分)(4)机械增长。(2分)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