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13617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10月11日满分:50分考试时长:20分钟第1卷(3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神灵为主导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君主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 B专

2、制王权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 家族宗法观念A .3.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 亥革命了”,所谓“周朝的革命”主要指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世官制,.T.,4. 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 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A.各诸侯国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B.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C.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意图D.

3、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5. 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君主#制中央集权县(令)A.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6.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D.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可

4、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圭寸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8.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 .其弊端日益突出C .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发展为九品中正制9.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 宰相权

5、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10.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 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 (地主、士绅和官僚 )之间,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 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 , 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 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 卖官鬻爵B. 土地自由买卖 C. 科举取士 D.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11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反映出唐朝和北宋在政治理念上的相似之处是A. 重视官员的推荐和征用 B. 注重对皇帝的监察制约 C.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D. 削

6、 弱地方以强化中央12.997 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 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 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13. 宋代官制分官、 职、 差遣三种, 只有得到 “差遣” 了才能掌握实权, 南宋史尧弼描绘道: “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 ”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B .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C .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 .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14.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 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

7、较高 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 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 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 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 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 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15.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段话 反映的实质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第卷(20分)材料题,

8、本大题共计 2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6. 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的基础, 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 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材料二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 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 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材料三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

9、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 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 史政治地理十六讲J*J/*)1 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因素。(4分)2与材料二所述情形相比,材料三中元代行省划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的变化趋势。(8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1-10 BDACB BCBDC 11-15 CDDAC16.【答案】1 因素:集权统治的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4分)#8 分)2特点:实行犬牙相错的原则。影响:不易产生分裂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8 分)3中央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