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513598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中西文化起源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上一节讲到中西民族生存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的自然基础是河流,而西 方文明是海洋,这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生产形式和经济模 式,这一节,我们就中西民族不同的经济生活形态来做进一步的探讨。一.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一)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的三点区分:磨制石器,制 陶,出现农业)(1)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发现最初的农具:石斧、石铲、骨锄、陶刀;小米和粟的 皮壳说明:黄河中游已经广泛种植耐旱的粟谷和蔬菜,形成稳定的农业定居点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骨耜,木耒耜等种稻工具和大量炭化的稻谷。出现

2、家畜的驯化和饲养(2)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华夏居民主要谋生手段。出现灌溉 系统和排水工程。2. 发展(1)夏:农业是关系国之存亡的命脉这一部分,很难找到史料记载,但是从流传下来,大家都熟知的神话传说 中可以看出,农业已是当时主要的经济形式。同一时代的西方的神话大都是宙斯,阿伽门农等神力和勇士,而我们这一 时代的神话却是: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一神农(炎帝);教民耕种的后稷;为民治水的大禹养蚕抽丝的嫘祖;(2)商代:农业是华夏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关于这一部分的历史考证,我们主要从殷墟甲骨文中寻找。甲骨文中很多基本词语的字型都与农业密切相关。例如:男: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

3、也。(3)周代:农业是经济生产活动的中心内容 周王朝对诸侯功臣分赏土地,赐予田产和臣民,使他们成为拥有土地和 农奴的领主 周代帝王开始身体力行的方式,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充分显示统治 者对于农业的重视。诗经周颂写到: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从周代始,由民间歌谣汇集的诗经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及农民生 活的描绘。(4)自周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铁制农具及牛马等蓄力的广泛使用;施肥灌溉等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 修秦国开凿的郑国渠,李冰主修的都江堰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形成了延续两千多年的稳定自足的农耕 经济。二.与农耕经济并存的文化形式1. 游牧文化一

4、一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侧面。(1)游牧文化形成的条件西北高原隔壁与盆地大漠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状况不适宜发展农耕文 化,长期定居,因而形成以塞外为基地的自成一体的游牧文化。(2)为什么说游牧文化只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侧面?游牧民族擅长征战掠夺,与中原农耕文明长期处于冲突对抗的局面,历史 上有几次入主中原,但是,每一次的入侵都改变不了华夏民族的主要面貌,而 是自己的游牧文化很快就会被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同化。历史上有多个鲜明的例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时鲜卑族建立的政 权,而他入主中原后的改革中,首先实行的是实行均田制,重视农业,然后推 行汉制,移风易俗,要求鲜卑人穿汉服,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

5、讲汉 话,改汉姓等等。满清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采取采取种种措施,并且很多都是强制性 的,终究无力扭转大局,最后满族只剩下东北边隅之地还有着本来意义上的民 族存在,其余满人早已被汉族所融化,从事农业生产。所以说,游牧文化改变不了以农耕为基础的中华文化的主导特色和基本性 质。2. 工商业文化一一只是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1)古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文明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也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里我们 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为与西方的工商业相比,我们所谓的工商业也 只是保证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发展:原始社会的制陶;商代的青铜冶炼;战国炼钢技术;纺织技术等商代末年,商人出现。后来也出现

6、了商业繁荣的大都,和富甲一方的大商 人。(2)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重农抑商的明显倾向的历代统治者大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一对商业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 的发展。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都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政治目的,宣 扬国威。综述,中国的经济长期停留在以农业和依附于农业的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男 耕女织模式。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 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也是中华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基础。 中华文明被印上农耕文明的印记。二.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西方的文化也是以新石器时期的畜牧,农耕,定居为发端的。但是,由于 地域有限而又多山的地理

7、条件,使得难以满足生存需求,只能从新谋求生存途 径。(一)迈锡尼文化的工商业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1. 商业方式:利用本地物产资源制造各种外销产品,通过海上商路,运往 地中海沿岸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换回本地人生存所需的粮食和其他商品。2. 主要商品:橄榄油、葡萄酒、毛织品、木材、精美的陶器和石瓶、装饰 富丽的青铜刀剑、金银工艺品等。3. 生产方式:大规模的生产,劳动有明确分工,对工人和奴隶集中管理和 监督。4. 影响:其经济模式和文明萌芽,对希腊罗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希腊1. 希腊式的经济结构:以橄榄油和葡萄酒的制造和制陶、纺织业为基础产 业,不断通过海上的贸易和殖民扩张向外开拓和发展

8、。生产活动:耕地的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粮食的生产,而冬季多雨,夏季干 燥的独特的地中海气候有利于橄榄和葡萄的生长。外交贸易:通过海上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换回粮食。殖民活动:为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不断进行大规模 的海上殖民活动。2. 商业范围,发展规模:(1)遍布地中海周围大部分地区,发展到黑海沿岸;(2)马其顿王国时期,统治区域扩展,商业贸易扩展到东非,阿拉伯,中 亚和印度,甚至是遥远的中国。(3)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兴旺繁荣,大都会城市成倍增长。3. 政策支持: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 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如提倡学习手工技术,欢迎外邦手

9、工艺人的移民,鼓励手工业品 的出口等。直到伯里克利执政,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工商业主,更主张积极发展 工商业。(三)罗马罗马帝国不仅全面继承了希腊文明的经济模式,并将其扩散到欧洲中西部 的广大地区,和不列颠群岛,为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条大路通罗马,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 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交流。可见罗马 商业的繁荣,帝国时期,罗马是东西方产品贸易的中心。综述,古代的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的生产方式得力于欧洲工商业的复兴,和航海业的复兴。如果没有没有古希腊 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为基础,很难想象近代西方新型的工商业组织的建立和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还要经历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西方在其培育的相关文 化传统中获得丰厚的滋养,有力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东西方文化的根源,我们发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早就来 两种文明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 的经济基础,必然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我们的农耕经济,和西方的商业经济 分别决定了两种文化怎样的政治制度呢?请听下节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