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综述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51358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帧中继综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帧中继综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帧中继综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帧中继综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帧中继综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帧中继综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帧中继综述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帧中继综述报告摘要帧中继是对宽带和广域网坫进行敷据访问的重要枝术,它能满足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帧中继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发展的必要性;较详细地叙述了帧中继的原理,帧中继的技术特点,阐述了帧中继的未来发展与实际应用。关键字:帧中继;工作原理;中国公用帧中继网;帧中继网应用一、概述11.1引言11.2技术背景21.3技术特点21.4技术要求31.5拓扑结构41.6帧中继适用情况41.7帧中继与X.25协议的主要差别5二、帧中继网工作组建与用户接入方式52.1组建帧中继网52.2帧中继组网设备62.3用户接入6三、中国公用帧中继网73.1国家骨干网73.2省内网83.3本地网83

2、.4直达路由设置8四、帧中继应用8五、结语9六、参考文献10一、概述1.1引言帧中继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信息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帧中继网络的由帧中继节点机和传输链路构成的,是继X.25之后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之一。网络提供两个或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以便进行通信当传统的模拟线路逐渐被数字光纤传输线路所替代,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且分组交换技术中的纠错、重传等显得不必要时,新的数据通信方式帧中继就出现了,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帧中继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在使用简化分组交换传输协议相关信息的前提下,以帧(最多可达4096Byte)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的信

3、息传输、交换方式。由于继承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帧中继又叫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技术所以受到人们青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l 速度远高于传统的包交换技术;l 更适合突发性数据应用;l 适合高速LAN的互连;l 鉴于差错检1删和纠正由端用户设备执行,减轻了网络的额外处理;l 具有较强的图形传输能力。1.2技术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等终端的智能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终端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原来由分组网络所完成的功能。例如,终端系统可以进行差错纠正等。此外,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LAN)之间的互连成为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高性能光纤

4、传输媒体的大量使用的事实,提出了新的快速分组传输处理技术帧中继(FR)。帧中继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将X.25协议规定的网络节点之间、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每段链路上的数据差错重传控制推到网络边缘的终端来执行,网络只进行差错检查,从而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1.3技术特点(1)高效性帧中继使用统计复用技术(即带宽按需分配)向用户提供共享的网络资源,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量共享,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帧中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协议处理,将更多的带宽留给用户数据,因而能向用户提供高吞吐量、低时延业务。用户不仅可使用预定带宽,还可在有空余带宽时,超过预定值“偷

5、占”更多的带宽,而只需付预定带宽的费用,真正是“物超所值”。帧中继伎术的这些特点对易出现突发性大数据量业务的用户是极具吸引力的。(2)经济性用户在选择使用帧中继业务之前必须弄清两个问题:是否真正满足其高数据量、易出现突发性业务的需求;是否真正经济实用。帧中继中有几个带宽参数: 承诺的信息速率( CIR )、承诺的突发尺寸( Bc)、超过的突发尺寸( Be)、承诺的时间时隔(T c), 用户在申请入网时必须与网络运营者共同协商,确定这些参数。其中,CIR 是一个传送速率的门限值,当用户传送速率低于CIR 时,正常情况下网络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送。(3)可靠性由于帧中继仅有0SI一层和二层核心功能,无

6、纠错和流量控制,网络采取出错就放弃的简单工作方式,网络可靠性似乎成问题。但是下文讲提到的开展帧中继业务的两个前提条件:传输线路质量好,终端智能化程度高,前者保证了网络传输不易出错,即使有少量错误也可由后者(高智能化终端)去进行端到端的恢复。同时,网络为保证自身的可靠性,采取了PVC管理和阻塞管理。报告接(UNI和NNI)是否依然有效;指示网络中各PVC当前的状态;显示PVC的增加和删除。因此,用户和交换机可以清楚地了解目前网络中的运行状况,不向正在发生阻塞或已删除的PVC上发送数据,以避免造成信息丢失,保证网络充分运行。帧中继采用显示阻塞通知实现阻塞控制。(4)灵活性首先,在帧中继网组建方面,

7、由于帧中继的协议十分简单,将现有数据网上的硬件设备稍加修改,同时进行软件升级就可实现,且操作简便。同时,在用户接入方面,帧中继网络能为多种业务类型提供共用的网络传送能力并对高层协议保持透明,用户不必担心协议的不兼容;IBM以及很多路由器厂家均已宣布支持帧中继UNI协议,用户不必担心帧中继网的接入问题。1.4技术要求l 用户的业务要求,以业务的流量和流向为依据;l 易于网络的扩展和升级;l 兼顾现有网络的资源和互通;l 网络建设的经济性;l 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l 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组网帧中继网络,应特别注意网络可扩展性、互联性和灵活性。所谓可扩展性是指网络的容量(包括节点数量、中继线数量的

8、扩展能力)和用户端口的增加(包括各种速率的端口配置能力)。灵活性是指帧中继网络对各种数据型应用的支持能力,用户速率的可变化性和用户的接入能力。而互连性是指帧中继网络应该能够与其它网络互通,包括设备和业务的互通。在互连能力方面应要求不同厂家的设备应在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能够互连工作。1.5拓扑结构星形拓扑、环形拓扑、等级(树型)拓扑、网状拓扑。1.6帧中继适用情况当用户数据通信的带宽要求为64Kbps-2Mbit/s或更高,且通信节点多于两个的时候, FR可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建立多个虚电路。也就是说,用户各节点形成树状结构时,由于帧中继业务的PVC(永久虚电路)业务可大大降低用户设备的投入,帧中继就成

9、为一种首选解决方案。低于64Kbit/S的选择可分组交换。当通信距离较长时,尤其是城际或省际电路时,由于帧中继费用相对较低并且具有高效性,用户可优选帧中继。 当数据业务量为突发性时,由于帧中继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功能,选用帧中继可以有效的处理突发性数据。 当用户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时,帧中继的灵活计费方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是用户的理想选择。例如:LAN互连,图象文件传送,虚拟专用网等。相对于DDN电路,帧中继更适合于点到多点的业务。DDN的点到多点业务只能提供轮询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主点只能与一个从点进行通信,并且轮询的实现要靠终端软件辅助实现。帧中继业务采用与分组网类似的PVC方式,可提供与所有从站

10、并发地双工通信能力。另外,由于帧中继支持突发数据,也比较适合于局域网互连或业务突发量较大的应用。用户在申请帧中继电路时,是以PVC为单位的。每一条PVC都要注明CIR、Bc、Be、DLCI等参数,DLCI值从16开始。1.7帧中继与X.25协议的主要差别帧中继是继X.25后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帧中继与X.25都同属于分组交换。与X.25协议的主要差别有:(1)帧中继带宽较宽。(2)帧中继的层次结构中只有物理层和链路层,舍去了X.25的分组层。(3)帧中继采用D通道链路接入规程LAPD。X.25采用HDLC的平衡链路接入规程LAPB。(4)帧中继可以不用网络层而只使用链路层来实现

11、复用和转接。(5)与X.25相比,帧中继在操作处理上做了大量的简化。不需要考虑传输差错问题,其中间节点只做帧的转发操作,不需要执行接收确认和请求重发等操作,差错控制和流量均交由高层端系统完成,大大缩短了节点的时延,提高了网内数据的传输速率。二、帧中继网工作组建与用户接入方式2.1组建帧中继网采用这种基于ATM技术提供帧中继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始发和终接两侧的交换机上完成帧中继与ATM和ATM与帧中继的互通功能。在互通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协议转换。互通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交换机在实施这些协议变换时,应按照相应的国际标准来实现,否则难以保证业务的连通。FR-SSCS应符合I.365.1建议,CPCS和

12、SAR应符合I.362建议中的AAL5的规范,ATM应符合I.361建议。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建设专门帧中继骨干网时,还应针对各地的业务需求采取不同的网络配置。在经济发达、业务量大的地区配置吞吐量大、处理能力强的交换设备;其他地区配置吞吐量、处理能力较低但价格相对便宜的小型交换设备;近期尚无业务需求的边远地区的省会城市,可暂不配置专门的帧中继设备,作到分层次地开展骨干网建设。2.2帧中继组网设备1) 节点设备根据帧中继网络结构层次,可将帧中继节点设备分为三个档次在全国骨干网和省内干线网节点上,应配置吞吐量大、端口接入速率高并有汇结能力的节点机,以保证快速、有效、经济地传递各种信息

13、。用户节点机可根据本地具体业务发展情况,选择吞吐量大小适宜的节点机。2) 网管控制设备网管控制设备包括全国网NMC、省内网NMC和相应节点NMT3) 帧中继用户入网设备帧中继网上的用户入网设备应有多种不同类型。除接入符合帧中继UNI接口协议的帧中继用户终端外,也可使用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使任何基于HDLC和SDLC的设备接入帧中继网络。2.3用户接入1.局域网(LAN)接入方式:目前,帧中继主要应用在LAN的互连,实践证明,帧中继是互连经济、方便、灵活和投资少,收效快的最佳网络解决方案。帧中继的迅速发展和推广使LAN性能价格比不断上升,形成对帧中继市场的正反馈。LAN用户接入帧中继网

14、络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LAN用户通过路由器或网桥设备接入帧中继网络,其路由器或网桥具有标准的帧中继UNI接口规程; LAN用户通过帧中继拆/装设备(FRAD)接入帧中继网络。2.终端接入帧中继网的形式:这里的终端通常是指一般PC机,也包括大型主机。大部分终端是通过FRAD设备,将非标准的接口规程转换为标准的接口规程后接入到帧中继网络。如果终端自身具有标准UNI的接口规程,那么可作为帧中继终端直接接入帧中继网络。3.专用帧中继网接入公用帧中继网的形式:用户专用帧中继网接入公用帧中继网时,通常将专网中的一台交换机作为公用帧中继网的用户,采用标准的FR UNI接口规程接入到公用帧中继网络。4.建立

15、帧中继的必要考虑在进行帧中继的网络组织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重要因素:用户的业务要求,以业务的流量和流向为依据;易于网络的扩展和升级;兼顾现有网络的资源和互通;网络建设的经济性;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组网帧中继网络,应特别注意网络可扩展性、互联性和灵活性。所谓可扩展性是指网络的容量(包括节点数量、中继线数量的扩展能力)和用户端口的增加(包括各种速率的端口配置能力)。灵活性是指帧中继网络对各种数据型应用的支持能力,用户速率的可变化性和用户的接入能力。而互连性是指帧中继网络应该能够与其它网络互通,包括设备和业务的互通。在互连能力方面应要求不同厂家的设备应在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能够互连工作。三、中国公用帧中继网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是我国适应数据通行要求,面向公众数据通信而建立的帧中继网。中国公用帧中继网依据相关因素分为3层,及国家骨干网、省内网和本地网。3.1国家骨干网国家骨干网由各省会城市、直辖市的节点组成,覆盖全国3l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南京和西安 8个节点为骨干网枢纽节点,负责汇接、转接骨干节点的业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