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13583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23. 工程概况 24. 地质条件 24.1 工程地质 24.2 水文地质 45. 施工部署 55.1 施工准备 55.2 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55.3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65.4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66. 施工方案 76.1 梁位置布置 76.2 施工步骤 76.3 施工工艺流程 86.4 技术要求 97. 质量保证措施 127.1 质量目标 127.2 质量体系标准 127.3 强化质量保证体系 127.4 建立健全本工程质量管理机构 138. 安全保证措施 168.1 安全组织机构 168.2 安全保证体系 178.3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188

2、.4 施工用电安全 189. 文明施工、环保体系及措施 209.1 文明施工 209.2 环境保护措施 23冠梁、砼支撑(角撑)及挡土墙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1兴业路站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 11G101-1)1.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6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1.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1.8 钢筋机械连

3、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1.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1.10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 。1.11 钢筋焊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01,J104-2001)。1.1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1.13 国家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程规则和标准;1.14 本工程项目所明确的现行有效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等;1.15 公司内部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2. 编制原则2.1 以确保安全

4、为前提,并具有可操作性;2.2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2.3采用IS09001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2.4 地面及地下按照武汉市文明工地标准做好文明施工;2.5 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3. 工程概况兴业路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 地下一层为站厅层, 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有 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 DK24+658起讫里程为右DK24+583.5- DK25+040.8,标准段 宽19.7m,有效站台计算长度为118米,宽度11米。车站共设十个出入口,出入口 均在东西两侧分布,衔接周边住宅小区。其中,1切号出入口设在车站、规划 建设大道北延线东侧;X号出入口设在车站、 规划建设大道

5、北延线西侧;其 中IVVWW号为预留出入口。车站总建筑面积 16186.5m2,车站采取明挖 法施工,含出入口及风道工程。本工程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墙顶采用整体现浇梁作为连梁即冠梁, 基坑支护 采用内支撑, 第一道为砼支撑, 局部位置设置砼角撑, 既有外侧导墙因双管高压 旋喷桩止水及加固破除,现需要施工挡土墙。冠梁尺寸为 1400X 800,砼支撑尺 寸为800X 800,挡土墙梯形截面上下底为 250+550,高为17511951。混凝土 等级为C30砼。4. 地质条件4.1 工程地质兴业路站场地位于 I 级阶地展布区,地势平坦、开阔,总体地势微向长江 倾斜,车站范围内地面高程 19.4-21

6、.2m。根据钻孔揭露,场地表层分布人工杂 填土,其余为第四系全新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坟头组泥岩和白垩系古近系 东湖群 (K-Edh) 泥岩、泥质粉砂岩。各时代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 (1-1) :以混泥土地坪、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工业废 料为主的人工填土,厚 0.8-4.0m,最大厚度达9.1m。该层在场地分布基本连 续,堆积年限约 1 0年以上。素填 土(1-2) :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块、块石等记住垃圾,厚度0.9-4.3m不等,最大厚度6.1m,底板埋深一般2.1-5.7m,最大埋深9.1m。分布 于地表或 (1-1) 层杂填土以下,分布不连续。堆积年限 10 年

7、以上。淤泥(1-3) :也称上层淤泥,呈灰黑、灰褐色,主要为暗埋原湖、塘、沟、 浜 内 沉 积 物, 含 有 机 质 及 少 量 砖、 瓦 、 碎 石等 杂 质, 有机 质 含量 1.55%-2.68%,厚度 0.3-4.0m 不等。断续分布于 1-1 杂填土或 1-2 素填土之下, 底板埋深一般 1.8-5.4 ,最大埋深 8.0m。粘土 (3-1) :褐黄 - 灰褐色,切面光滑,呈可 - 硬塑,局部软塑。厚度 1.0-6.7m 不等,顶板埋深 1.0-8.0m 。淤泥质土 (3-4) :深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少量粘土,有粉土薄夹 层,略有臭味,有机质含量 0.75%-0.80%,软塑

8、流塑状,局部呈可塑状,偶 见螺壳碎片,稍有光泽反应,切面光滑,手摇之有水析出,呈饱和状态。厚度 多在 0.7-5.3m 之间;分布不连续,顶板埋深一般 4.4-8.4m 。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 (3-5) :灰灰褐色,粉质粘土呈软可塑状, 粉土、粉砂呈松散稍密状,上部多以粉质粘土、粉土互层为主,一般呈千层 饼状,下部以粉土为主夹粉质粘土和粉砂,单层厚度1-3mm局部单层厚度较大。粉土与粉砂互层是上部粘性土层与下部砂土层之间的过渡层,底部往往与 其下部的砂层呈渐变关系。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组成比例大概为42%、38%、20%,厚度 1.0-11.5m 。该层在车站范围内均有分布,顶板埋深 5

9、.5-11.2m 。粉砂 (4-1) :灰青灰色,粉细颗粒组成,含少量泥质,夹薄层粉土及粉质 粘土,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上覆地层主要为 3-5 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 层,下伏地层为 4-2 粉细砂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五明显界线,厚度一般 3.0-14.8m, 车站范围分布基本连续,底板埋深 7.0-21.0m 。粉细沙 (4-2) :灰青灰色,细粒为主,其次为粉粒,含泥量低,总体上较 为纯净,饱水,中密状态。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和粉质粘土层 (4-2a) 透镜体, 4-2a层厚度一般在0.5-1.0m左右,局部厚度达5.3m,此外局部夹含砾中粗砂透 镜体。该层总厚度 7.7-27.2m ,该层

10、在车站范围内连续分布,顶板埋深约在 16.8-27.2m 间。砾中粗砂(4-3) :灰- 杂灰色,颗粒组成以中、粗粒为主,含砾石、卵石, 砾卵石含量多为 10%-15%,局部较高在 25%以上,为砾砂,此外偶见卵石,饱 水,呈中密密室状态。卵石一般呈次圆状,成分多为石英岩。厚度 1.2-5.7m,基中SQJZ6-II09-21厚度最大,达13.1m。该层呈透镜体状。圆砾、卵石夹中粗砂 (5) :灰色,主要由圆砾和卵石组成,其孔隙为中粗砂 充填,局部含泥质,砾卵石粒径 2-80mm不等,最大直径11cm卵石多呈次圆一 次棱角状,成分多为石英岩,密室。车站北部卵石含量较低,主要由粒径 2-6mm砾

11、组成,该层局部为砾卵石中粗砂,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在1.3-22.3间,埋深在36-44.6m。此外,该层中上部多见有厚10cm左右的钙质胶结层,胶 结较好,似砾岩。泥岩(15a):主要呈灰绿色,偶夹有棕红色、紫红色条带,主要矿物成份为 粘土矿物,多泥质胶结较差,岩芯呈土柱状,性状似土,坚硬,刀可劈裂;顶 板高程为-22.6-36.2 m,埋深 43.0 56.8 m。车站范围内钻孔普遍揭露该 层。泥岩、粉砂质泥岩 (15b) :主要呈棕红色、紫红色夹灰绿色条带,部分呈灰 绿色,物质组成主要为粘土矿物,碎屑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及云母;泥 质结构,泥质胶结较差,岩芯呈中等长柱状,轻击可断。该层

12、局部夹有砂岩 和砂砾岩透镜体,砂砾岩岩芯多为松散砂、砾卵石,砾卵石粒径一般小于 4cm,少数4-6cm,呈次圆状,成份主要为石英岩和石英砂岩,含量约为 50%-60%, 其间 充填 中 粗 砂 , 成 岩 程 度 低。 该 层 未揭 穿 。 顶板高 程为 -28.1-47.5m ,埋深 48.3-64.5m 。车站范围内普遍分布。泥岩、泥质砂岩 (20b) :灰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白云 母,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层状构造,倾角陡。基岩顶板高程 -28.9-29.2m , 埋深 48.4-49.8m 。车站起点附近有钻孔揭露。强风化岩体(20b-1) 厚一般1.4-13.0m ,风化

13、裂隙发育,岩芯多土柱状,手捏可碎。中风化岩体 (20b-2) 较 完整,岩芯呈碎块状和短柱状,锤击声哑、易碎。4.2 水文地质本车站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层间承压水两种类型。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含水性与透水性不一,地下水位不连 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位埋深为 0.7-3.8m 。承压水为本区主要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粉土 与粉砂层 (3-5) 、粉砂 (4-1) 、粉细砂 (4-2) 和砾卵石夹中粗砂层 (5) ,主要接受 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含水层顶板为微弱透水的粘土 (3-1) 或淤泥粘土 (3-4) , 顶板埋深 5.5-11.2m ,底

14、板为志留系 (S2f) 或白垩系古近系 (K-5) 基岩,埋深43.0-56.8m,含水层厚度不均,一般为 34-46m。本区孔隙承压水动态变化特征 主要表现为:枯水期,地下水补给长江,承压水位较低,丰水期长江水补给地 下水,承压水位较高,平水期江河水位一般略低于或略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 向江水排泄或江水向地下水补给,径流速度缓慢。地下水位与长江水位涨落相 关,年变幅为 3-4m。5. 施工部署5.1 施工准备5.1.1 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做好施工队、组长 及工人的技术交底工作。5.1.2 在开工前准备好本工程所需的规范、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5.1.3 与业主、监理

15、单位进行轴线和水准控制点的移交,并依据移交点和平 面图进行复测,建立平面控制网,同时办理验收手续。5.1.4 开工前全面调查地上、地下障碍物和管线情况,进行具体位置交底, 对暂未改迁的要标明位置, 做好保护措施。 红线以内妨碍施工管线作好拆除、 改 迁及保护。5.1.5 冠梁、砼支撑(角撑)及挡土墙施工前,必须先破除硬化面,开挖至 冠梁底,人工风镐破除连续墙浮浆及超灌砼,再进行场地平整,并夯实冠梁、砼 支撑梁底区域,保证冠梁、砼支撑梁底土面平整。5.2 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5.2.1 施工顺序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 , 施工顺序如下: 第一阶段破除既有市政道路路面及硬化混凝土场地。 第二阶段土方开挖至冠梁、砼支撑梁底标高处,并整平。 第三阶段破除连续墙顶浮浆及超灌砼至冠梁底标高。第四阶段绑扎钢筋。第五阶段立模板。第六阶段砼浇筑。第七阶段拆除模板并养护。5.2.2 施工进度安排4号基坑内施工时间为 40天;1 、 2、 3号基坑内施工时间为 40天;I号出入口施工时间为30天;区号出入口施工时间为30天2号风亭和nm号出入口施工时间为 30天;3号风亭和切号出入口施工时间为3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