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5135711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测数学运算技巧: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容斥原理类型是目前国家、各地区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的“常客”题型,对于大部分应试者来说,还是比较头痛的一种类型。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三元)例题:假设有100人参加了三个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55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65人,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的有70人,同时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是31人,同时参加数学和英语兴趣小组的人数是40人,同时参加语文和英语兴趣小组的有25人,则三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是多少人?(1) A

2、+B+T=至少参与一项的总人数(无重叠)(2) A+2B+3T=至少参与一项的总人数(含重叠部分)(3) B+3T=至少参与两项的总人数(含重叠)(4) T三项都参与的人数。这里介绍一下A、B、T分别是什么A=x+y+z;表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在图中反应的区域就是每个圆圈互不重叠的部分。B=a+b+c;表示仅参加了两个兴趣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图中两两相交的部分总和(不含中间的T区域)T=全部都参加的人数。也就是图形当中最中间的部分T。例题通过公式有如下解法:(1) A+B+T=100;(2) A+2B+3T=55+65+70=190(3) B+3T=31+40+25=96实际上我们要求的

3、是T, (1)+(3)-(2)=T。 即得到答案T=100+96-190=63、三元容斥公式应用实例三元容斥涉及的对象比较多。我们通常建议考生根据不同提问情况区别对待。本小节先对一般情况的题目做一些分析。例:如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纸片,覆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290,其中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的面积依次是24、70、36,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09国考】A.15 B.16 C.14 D.18【解析】参考答案为B。 这就是典型的容斥原理图形。求解的阴影面积即为三个集合都相交的区域。根据公式(1) A+B+T=290(2) A+2B+3T=64+

4、180+160=404(3) B+3T=24+70+36=130则组合这些表达式就会得到:(1)+(3)-(2)=T=290+130-404=16 故答案是16例:某市对52种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抽检,其中8种产品的低温度不合格,10种产品的可溶物含量不达标,9种产品的接缝剪切性能不合格,同时两项不合格的有7种,有1种产品这三项都不合格,则三项全部合格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有多少种?【11国考】A.37 B.36 C.35 D.34【解析】参考答案D。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他把我们传统做容斥原理的习惯思维颠覆了一下。通常我们都是根据已知条件 多少合格的人后求多少不合格的。那么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公式所代

5、表的含义颠倒过来用,A表示至少有一项不合格,B表示至少有2项不合格,T表示三项都不合格。根据公式:(1) A+2B+3T=8+10+9=27;(2) B=7;(3) T=1.可得到A+B+T=27-B-2T=27-7-2=18. 因此合格的有52-18=34.例:甲、乙、丙三个人共解出2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12道题,每道题都有人解出。只有一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只有两人解出的题叫做中等题,三人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多()题?A.6 B.5 C.4 D.3【解析】参考答案C。 稍微整理一下题目,难题也就是三个圆圈中不参与重叠的部分,也就是公式当中的A所表示的;中等题目是只重叠过1次,也就是公式当中的B,简单题则是公式当中的T。(1)A+B+T=20(2)A+2B+3T=123=36要求解的是A-T=?;通过上述两个表达式变型可得到:(1)2-(2)=A-T=202-36=4.如果不知道怎么变型求解。可以利用我们上面讲的代入消去法去做,令B=0, 则可把三元变为2元。即 T=8,A=12. 即A-T=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