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13537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渗硫处理技术(精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面渗硫热处理技术1.1 渗硫技术的产生作为一名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 虽然我平名日里勤奋好学, 深知天道酬勤之 里。但我仍觉得我所学之皮毛, 最近多于图书馆翻阅各种资料, 所以在此简单的 做些分析。目前,材料的表面渗硫方法主要有 4 种,分别是 :液体渗硫、固体渗硫、气 体渗硫、 低温等离子渗硫等, 电解渗硫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渗硫方法, 法国的低温 盐浴电解法 (即 BT 法 ) 及其改进后的各种方法已被法、英、德、美、意、日等 国广泛采用。一般摩擦系数是未处理试样的 30%50%,也有报导20号钢在室 温电解渗硫时摩擦系数约为非渗硫 10%20%。中温渗硫是以硫酸钠作为含硫 源,外加一些化学腐

2、蚀剂,处理温度为550C左右,保温时间取决于渗层的深度; 低温渗硫常以(NH2)2CS为主要试剂,辅助试剂等物质,处理温度低于 200C, 由于温度低,所需时间较长。1.2 渗硫技术主要种类1.2.1 固体渗硫又称粉末渗硫,一般以Fe粉为供硫剂,与适量的催化剂防粘接剂等制成 50 100目的细粉状混合物,在500r900r高温炉中向工件表面渗硫,工艺类似于 固体渗碳,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随工件材料不同而选择。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 投 资少,成本低,通用性好。缺点是劳动条件差,温度高,工艺时间长,质量不稳 定,目前在生产上已应用不多。1.2.2 气体渗硫即离子渗硫,是将含硫气体 (如 H2S,

3、CS2 等)通入密闭炉中,加热使之分解 出活性原子 (离子)进行工件表面渗硫。离子渗硫是一个广义的工艺概念。实际应 用中,它包含了单纯的离子渗硫、离子硫氮共渗和离子硫氮碳共渗等多种工艺, 渗硫的发展是同现代润滑理论上一些新发现分不开的。 根据这个理论: 在高速切 削时,摩擦生热特别厉害, 为了延长刀的寿命, 大家用富含冷却性的肥皂水来冷 却,因为水的冷却能力两倍于油。等到进刀吃重时,切削速度相对降低,此时摩擦生热为次要问题, 于是切削油以润滑为主, 肥皂水宜含较多的油或者改用稀薄 的切削油。 如果切削情况进一步严重, 则在铁屑与刃口中间产生足够的压力, 可 以破坏稀油的薄膜,此时宜用富含粘附性

4、的油脂或单独使用或与矿物油混合使 用。如切削与刃口中间压力再增大, 则油脂分子亦被破裂, 铁屑会“焊”着刃口。 于是设法使铁屑不 “焊”着刃口就成为金属切削中的主要问题。 后来有人试验在 切削油中加入硫磺粉或硫化物, 在压力极大, 温度极高的情况下进行切削, 结果 硫磺在切削点上受到高热, 发展它的活动能力, 在铁屑底面形成一层高熔点极薄 的膜;该膜不特使铁屑不焊着刃口, 反而增加铁屑子与刃口间的滑动性, 于是硫 磺博得一个光荣的称号 “脱焊剂”。也有人试用氯化物作为脱焊剂, 比不上硫磺。 有了这一层极薄的膜作为起点, 大家不断研究, 如何把它从铁屑底面搬上金属表 面,并且要由极薄的膜变成扩散

5、的深层。 在这方面的发展, 终于创造出许多成就, 钢铁渗硫就是其中之一 2. 法在法国问世以来,钢铁渗硫技术就以极其良好的减 摩、抗粘着性能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成为滑动零部件、 合金钢工模具 表面减摩、 耐磨处理的重要手段。 金属表面渗硫是一种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国 外的研究以法国为最早, 苏联于 1953-1955 年首先由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工程技 术人员们提出了完整的资料。他们指出:金属表面由于渗硫的结果, 得到了完 全新的性质, 使摩擦时不会产生“咬合”现象, 即改善了零件的抗“咬合”能 力, 降低了摩擦系数, 使能在不提高表面硬度的条件下增加耐磨性。因此, 它 为许多减摩材

6、料及有色金属(如青铜)的代用开辟了广阔的前途3 但效果1.3 渗硫层及其工艺特点(1) 处理温度低,应用的使用温度在 200C以下,不改变零件的组织和硬度,其变 形量颇小。(2) 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确保零件表面粗造度不改变,作为零件的最终工序处理 不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3) 采用专利技术,无污染排放,保证绿色环保的生产要求。(4) 根据使用要求,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达到满意的渗层质量。(5) 设备简捷,操控性优良,质量稳定可靠。渗碳,也称“硫化”,泛指硫与铁元素结合,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由几 个到几十个微米的硫铁化合物(FS和FeS2)。由于硫不固溶于a铁,且迄今尚 未证实渗硫工件的 Fe

7、膜内侧有硫的扩散层存在,故亦有称此工艺为硫化者。渗 硫技术属于化学处理、表面处理范畴。经研究发现:硫化物层中的 FS 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剪切强度低。在剪切 应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硫化物层质地疏松、多维孔, 有利于油脂的储藏,有利于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硫化物层硬度低(90100HV),可软化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减缓硬金属表面微凸体对软金属表面的犁削作用; 硫化物中的Fe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在大气环境下,600C也不会发生氧化分解, 可在高温工况下起到润滑作用;在受压和摩擦生热的条件下, Fe 发生再生,沿 着晶界向内扩散,使Fe层的润滑和防止粘着作用能够维持;零件表面形成硫

8、化 物层,其摩擦系数大幅度减少, 摩擦产生的温升明显下降, 可大大提高零件的使 用寿命和稳定性。渗硫处理温度低于 Ac1 温度,故而被称为低温化学热处理。 它具有如下特点 : 在保持基体材料强韧性的基础上赋予其表面耐磨损、抗擦伤、 抗咬合、抗疲劳、耐腐蚀与抗高温氧化等独特性能;处理温度低,基体材料无相变,工件的畸变小, 可进行精密化处理 ; 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潜力, 节省贵重材料, 能耗较低。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渗硫层是通过 Fe与S的置换生成的,因此该工艺不适 用于有色金属。对于表面具有铬氧化合物薄膜的金属材料 (如不锈钢等 ) ,则需先 去除钝化膜。此外,由于钢铁渗硫后表面硬度不高,为充分发挥

9、渗硫层的作用, 一般应在淬火、渗氮、高频淬火等表面强化处理后再进行渗硫。电解渗硫是目较多的渗硫方法, 法国的低温盐浴电解法及其改进后的各种方 法已被法、英、德、美、意、日等国广泛采用。一般摩擦系数是未处理试样的 30% 50% ,也有报导 20 号钢在室温电解渗硫时摩擦系数约为非渗硫10%20% 。中温渗硫是以硫酸钠作为含硫源, 外加一些化学腐蚀剂, 处理温度为 550C 左右,保温时间取决于渗层的深度 ;低温渗硫常以 (NH2)2CS 为主要试剂, 辅助试 剂有KSCN (NH2) 2CO等物质,处理温度低于200C,由于温度低,所需时间较 长。渗硫层易产生FeSO3,导致工件表面锈蚀,产生

10、氰盐试剂有毒,介质易老 化,造成环境污染,且工件的后道处理很麻烦,难以较好解决。总之,液体渗硫由于盐浴存在污染严重、易老化变质、成分和活性难以控制等问题,处理后工件的质量尚不够稳定。近年来在改进渗硫盐浴成分,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已有较大的进展 ,有的盐浴成分基本无毒性 ,为盐浴渗硫的广泛应用又称粉末渗硫, 一般以 Fe 粉为供硫剂,与适量的催化剂防粘接剂等制成50100目的细粉状混合物,在500C900E高温炉中向工件表面渗硫,工艺类似于固体渗碳,加热温度和保温 时间随工件材料不同而选择。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投资少,成本低,通用性好。 缺点是劳动条件差,温度高,工艺时间长,质量不稳定,目前在生产上已

11、应用不 多。即离子渗硫,是将含硫气体 (如 H2S, CS2 等)通入密闭炉中,加热使之分解 出活性原子 (离子)进行工件表面渗硫。离子渗硫是一个广义的工艺概念。实际应 用中,它包含了单纯的离子渗硫、离子硫氮共渗和离子硫氮碳共渗等多种工艺, 了有利条件。离子渗硫通常是在 160300r的低温下进行的,常用的离子渗硫温度为 180200r。供硫剂可采用二硫化碳(负压吸入,与丙酮的加入方式相似),也 可采用硫化氢气体。其中采用硫化氢作供渗硫源时,一般以H2SArH(99.999%)的Ar和H2 (比例为1:1)作为载体气,H2S的用量为总气体量的 3%。混合气的流量约为80120L/h (对LDM

12、C-75炉型而言)。离子渗氮气氛中加入适量的含硫气氛即可实现离子硫氮共渗。 高硬度渗氮层 的外表面的硫易沿密排面滑移 ,并具有低剪切强度和较高熔点 (1100r ),是优良的 固体润滑剂 .FeS2 为正交或立方结构 ,不具备自润滑性能 .在离子渗硫过程中 ,表面 微突体由于突出基体表面 ,受到离子轰击的几率大 ,渗硫深度较深 ;相反凹陷处渗 硫深度较浅 ,渗硫层硬度很低 ,仅为 50 100HV6. 因此微突体在受到“软化”的 同时,还被适度削峰 ,改善接触状态 ,这有利于磨合的进行 7.试验开始后 ,渗硫层被 碾压,粘附于摩擦表面 ,并填充于表面凹陷处 ,有效地阻碍了金属表面间的直接接 触

13、,避免了粘着 .另外,由于渗硫层疏松且多孔 ,在润滑条件下 ,也易于吸附润滑油并 形成油膜 .随着试验的进行 ,渗硫层逐渐被磨损 ,但仍有少量硫化物残留于表面而 继续发挥作用 .当硫化物过少而不能对摩擦表面起到有效保护时,才会导致擦伤 .在磨损过程中 ,摩擦表面在机械力和摩擦热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 学变化.硫化物会因受热而氧化,析出活性S原子.活性S原化物层能提高工件的减 磨、抗咬合能力 .离子硫氮共渗工艺中可使用硫化氢或二硫化碳作为供硫剂。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2作为渗硫气氛,高(99.999%)的Ar和H2 (比例为1:1 )作 为载体气,H2S的用量为总气体量的 3%混合气的流

14、量约为 80120L/h (对 LDMC-75 炉型而言)。保温时间依据不同渗层的要求, 可选用十几分钟至二小时, 所得到的渗层深 度从几微米至几十微米。渗层组织是以Fe为主的化合物层,无明显的扩散层。离子渗氮气氛中加入适量的含硫气氛即可实现离子硫氮共渗。 高硬度渗氮层 的外表面的硫化物层能提高工件的减磨、抗咬合能力。离子硫氮共渗工艺中可使用硫化氢或二硫化碳作为供硫剂。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二硫化碳不是直接通入炉内使用,而是使用二硫化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气, 因此,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故使用较少。渗氮气氛中通入适量的硫可以提高氮势,降低&相的形成温度,加速渗氮 过程,因而强烈影响渗层特征。 随着气

15、氛中含硫量的逐步提高, 渗层表面的含硫 量开始也随之增高, 总渗层也曾厚, 但气氛中含硫量增至一定值时, 渗层反而开 始减薄,尤其在共渗温度高、共渗时间长的条件下,气氛中硫含量过高,工件表 面易出现灰黑色粉末状沉积物,渗层脆性高,易剥落。反之,若气氛中含硫量太 低,则渗硫效果不明显且硫化物层结合不好。基于以上分析和试验,当以硫化氢为共渗剂时, NH3:H2S 以 1030:1 较适 宜。硫氮共渗的温度依据材料的不同,可在480570C范围内选用。硫氮共渗的时间依据对渗层的不同要求,多在两个小时之内。离子硫氮共渗层的组织为多层结构,最表层为硫化物层(硬度低),次表 层为氮的化合物层(高硬度区)。

16、在离子氮碳共渗气氛中加入含硫气体, 即可实现离子硫氮三元共渗。 研究认 为,在离子氮碳共渗气氛中加入少量含硫气体, 可提高氮和碳的活性, 在低温下 (如500C)也易形成&相(S、N、C的化合物),而且可提高&相中的含氮量。 因此,三元共渗的渗速更高,渗层质量相对更好,同样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抗 咬合能力和 疲劳 强度 。 常用 的 作为 硫氮碳 共渗 的气 体配比有 以下 两种 CH4:H2S:NH3=3:2:20, C2H5OH:CS2=2:1):NH3=1:20 散层。离子硫氮碳共渗有两种操作方式: 先进行氮碳共渗后再渗硫; 通入混合气氛 同时进行三元共渗。离子硫氮碳共渗的温度可参照离子氮碳共渗的温度选择,通常在550580C范围内。离子硫氮碳共渗的时间依据材料的不同而异,普通钢可选用570C, 23小时共渗;高速钢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