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511140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方程教学方案(活动za)(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等式与方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备课日期:执教日期:教学内容:教材例、例、练一练及练习一的第题。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操作中抽象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正确判别方程和等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一架天平和一些砝码,简单介绍天平的相关知识。天平左右盘分别让入克和克的砝码,提问: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课件分别演示两种不同情况。当左盘放克、右盘放克时,提问:左盘中再放几克砝码,天平就会平衡?课件出示:再添克砝码,左右重量相等,天平平衡。二、

2、认识等式、教学例出示例图,提出要求: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三、认识方程、教学例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学生自学要求: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提问: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标准分成两类。()按照等式和不是等式分成两类。()按照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分成两类。()找出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的“、200”。介绍: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那、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

3、定是方程。(用图形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题。要求学生先在等式下面画线,再把方程圈出来。集体交流: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追问:、为什么也是方程?(说明:未知数可以用表示,也可用等其它字母表示。)、为什么不是方程?、完成练一练第题。()说明:每个等式中的图形表示的是未知数,能改写成字母表示吗?集体交流:你写出怎样的方程?还能用什么字母?()让学生举一些方程的例子。追问:方程是怎样的式子?说明:方程是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式子,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完成练习一第题。让学生看题,想想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看线段图列出方程。集体交流。、完成练习一第题。

4、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数量关系,并集体交流。引导:会用方程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看图写方程。集体交流,追问:你觉得看图正确列方程的关键在哪里?指出:方程表示的是具体情境里的数量关系,所以关键是找准其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依照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五、课堂汇总报告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内容?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备课日期:执教日期:教学内容:教材例、例、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的第题。教学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利

5、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回顾一下,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等式和方程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出示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个克的砝码,师问: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生:两边一样重,会平衡。)师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一下天平平衡吗?(学生写完后板书:()师操作:只在天平的一边放上一个克的砝码。问:天平还会平衡吗?怎样才能恢复天平的平衡呢?生:不会平衡,在另一边也加上一个克的砝码。()师在天平的另一边加上一个克的

6、砝码,问:现在天平会平衡吗?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一下现在天平两边重量的关系吗?(板书:)强调:如果只在天平的一边加上砝码,天平就不会平衡。也就是不等于。()(初步归纳等式的性质)指着等式和问: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紧)()依次出示第二、三、四组天平图,师:观察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重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完成图上的填空吗?师:同桌讨论一下。板书:师指着板书问: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讨论一下。、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指导归纳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板书并让学生齐读。(板书课题:等式性质)()问:你觉得这个等式性质

7、里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重要的词:两边、同时、同一个数。并强调这些词为什么重要。()让学生模仿例题写两组等式。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教学例。()问:你能知道图中的克是多少克吗?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根据等式的性质让学生学生说出:把方程两边都拿掉克。然后问:你能用一组等式来表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吗?板书:补上“解”后指出:问:为什么要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为什么可以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依据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例,介绍检验。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完成练一练第、题。第一题

8、提醒学生检验,(强调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在里填运算符号,在上填数。()解:()解:、在里填上“”、“”或“”。()当时,()当时,、完成练习一第题。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图意,明确付出的元减去元,还剩下元。米加上米等于米。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练习一第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二课时)(总第课时)备课日期:执教日期:教学内容:教材例、例,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的第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

9、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哪位同学说说看?、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图,并看图填空。、集体核对、通过这些

10、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吗?、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初步汇总报告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行吗?、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完成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出示例。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计算出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

11、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填写完整。、小结:在刚才计算例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等式仍成立?、完成练一练。解方程: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四、巩固练习、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方程两边应同时方程两边应同时、化简下列各式3、完成第题。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交流。4、完成第题。(加的要求检验)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练习一第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练习课(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备课日期:执教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练习

12、一第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什么是方程?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字。()()解:解:()()解:解: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一第题。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交流:每题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按的值计算结果

13、,这里哪几个是不等式,哪几个是等式?追问:如果要使这里等于,等于,那各要等于几呢?你能解决吗?学生解答,教师巡视。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2、完成练习一第题。让学生说说两幅图里各知道什么,表示的是什么数量。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后交流:求长方形的长是根据什么列出方程的?检查解方程的过程,确认结果。继续交流:求正方形边长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检查解方程的过程和结果。追问:解决像这两道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根据什么列方程?、完成练习一第题。让学生说说从表里知道了哪些条件,各求什么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4、完成练习一第题。让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里知道什么。板书:本练习本的钱支铅笔的钱支铅笔的钱提问:你能知道本练习本的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钱吗?怎样想的?说明:按等式的性质,把吴伟兵和张欣兰两人都去掉支铅笔,剩下的本练习本的钱就等于支铅笔的钱。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练习一第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列方程解简单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备课日期:执教日期:教学内容:教材例、练一练,练习二第题。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