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11105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河道治理考察报告(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福冈河道治理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提升我X的城X建设管理水平,吸取友好城X在城X建设管理上的经验与教训,应日中协会邀请,XXX城X建设访日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到日本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与福冈X道路下水道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并参观了福冈油山川、那珂川、博多川整治工程,鸟饲治水池、福冈X民防灾中心等设施。结合我X正在开展的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日本在河川治理方面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 福冈X河川治理的相关情况福冈X位于日本的南西部、九州北部,是九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41.11 kM2,人口144万。由于受大陆性气流与海洋性气流交替影

2、响,一年四季温差很大,降雨和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年平均气温17.3,受城X化进程和城X热岛效应的影响,年平均气温自1920年以来上升了2.3。福冈年平均降雨量1780mm,且由于受地形和台风影响,台风和梅雨季节常发生短历时大强度暴雨,近年来1小时最大降水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福冈X的河川具有山区河流的特征:河短流急、坡降大;洪水猛涨陡落,洪峰流量大,洪峰历时短、变幅大。年平均气温的上升、多雨、河流流速大、洪峰短急,加之地理、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多山易风化的条件,容易产生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也对城X防御水浸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日本的河川管理体系日本的河川实行分级管理。河川按照流域、大小、重

3、要性等分为一级河川、二级河川(都X基盘河川)、准用河川、普通河川四个等级。国家对河川管理的政府部门为国土交通省,国土交通省内设河川局,负责全国一级河川的建设管理,包括治水工程、河流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水文以及防灾策略研究等。日本全国共有9个地方整备局,作为国土交通省的派出机构,负责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建设工作,类似我国由水利部派出的珠江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机构。二级河川一般由县负责管理,二级以下河川归地方政府建设管理。福冈X设有道路下水道局,负责对全X准用河川和普通河川的建设管理。表1 福冈X河川概要表 2009年4月(二)日本河川法概括及其演变河川法是日本水法体系中最基本的法律。1896年(明

4、治29年),日本首次颁布了河川法,其内容以“治水”(防治水患)为主要内容,是日本现代河川管理的基础。1964年为实行“水系一贯式”(即以流域为单元)的河川管理,对旧河川法进行了修改,形成新河川法,其内容包括“治水”和“利水”,即在防治水患的基础上增加了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内容。1997年,对河川法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治水、利水与环境”的综合治水理念和河川管理制度。根据这次修订,对河川的治理增加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弘扬水文化等内容。(三)福冈X河川治理的主要做法1、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多自然型河川”建设。日本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多自然型河川”建设,对河川的治理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防治水

5、害、利用水资源上,而是提出了注重自然环境和景观保护的理念,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减少到最少,与自然共存,实现“人水和谐”。其核心内容就是建设“多自然型河川”。福冈X在河川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一是重视河流的多样性。河流的边界条件决定河流的流态。为了营造自然的河流流态、建造丰富多变的河道,福冈X在河川治理中采用了包括建造不规则岸线,营造浅滩、深潭、湿地等手法,以保持河川的多样性;二是注重保持河流的活力。河流的生命在于水体的流动与交换。城X河流进行截污工程建设后,往往造成水量不足,福冈X在河川规划中首先确定其日常流量,根据这个流量确定主河道宽度,同时注重保持河流水体的水质;三是注重自然景观和结

6、合历史文化建设。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让河流的形态尽量与自然接近,形成或自然奔放、或气势恢弘、或安闲怡适的河流面目,并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采取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方式建设;四是注意材料的使用,要保护好河道原有的表层土,尽量多的采用当地已有的石、木等自然材料。但日本在建设多自然河川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安全与自然的矛盾,相对而言,多自然河流的抗冲刷能力、过流能力等均比同等宽度的渠道要低,多自然河流的建设对防洪安全的论证必须到位;二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多自然按照多自然河川理念整治后的油山川河流建设为营造亲水、富于变化的滨水景观,大量使用缓坡、湿地、景观节点等手法,将占用大量土地,这个矛盾在

7、河流密布的大城X尤为突出;三是建设管理费用大,由于多自然河流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由于城X土地价格高,自然工程的建设费用也就较昂贵了。此外,由于多自然河流的特性,其植物的定期采伐、垃圾清理、冲刷修补等维护管理工作和费用也将大增。2、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河川治理的管理模式。日本现行河川法特别强调了在制定河川整治规划中,必须听取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意见,即实施广泛的“公众参与”。 具体包括:一是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往往花费长达数年的时间用于调查、征求和说服周边居民、地方政府,对他们所提出意见也进行认真的研究并进行完善修改,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河川在安全、稳定、清洁、景观、休闲娱乐、生态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样的需

8、求;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居民参与到河川的管理上来,以提高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如组织社区居民清理河道中的有害水草、资助关心河川的民间团体开展与河川有关的活动等。这些做法体现了对河川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对协调好人水的关系、争取公众对河川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培养爱护河川的习惯有着良好的作用。X民参与清理河川水草垃圾3、加强洪水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相对于日常管理而言的,即在流域内出现异常危险情况的应急管理。河流的危机管理主要包括洪水风险管理、枯水风险管理、污染事故风险管理。福冈的做法包括:(1)建设防灾气象情报系统,X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获得最新的气象资料、河川的主要场景以及降雨数据等。(

9、2)编制各类灾害风险图,向社会公布及发放。目前福冈X所有二级及以上河川,都编制完成了洪水灾害风险图并向社会公布,确定了超标准洪水来袭的预计水深和影响范围,以及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等信息。福冈X那珂川洪水风险图(3)对于河流上建设的堤防、大坝、闸涵等设施,建立运行状况监视系统、遥控系统、光缆通讯系统等,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正确调度。确保建筑物施工质量,经常进行安全检测,堤坝的设计应保证在漫堤、漫坝情况下不发生溃决。(4)因地制宜建设治水池。治水池即雨水调节池,福冈X目前建有各类制水池61座,总调蓄面积28万M2,治水池的建设充分利用包括地下空间、停车场、公园、运动场、道路周边等资源,采用排蓄结合

10、的方式有序控制暴雨积水,以削减降雨产生的径流,减轻河川的排泄压力。(5)加强日常的抢险救灾培训和物资储备。4、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道路地面采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其最大缺点就是不透水。降雨时雨水向地下的渗入被阻断,当超过管网或河川的排泄能力时将产生水浸现象。其次,硬化地面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的热量,会增加城X夏季的炎热,减少城X生活的舒适感,同时增加为降温付出的能源消耗。目前福冈X政府与福冈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的土壤改良剂,与原有土壤掺和并回填后,可明显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根据在福冈大学足球场的实验,其减少了88的地面径流。在夏季,采用新型材料回填的区域,其表面温度比周边可降低5左

11、右,可有效降低城X热岛效应。目前福冈准备在全X推广这一新技术。二、 对我X河道治理工作的启示XX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mm左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境内大小河流众多,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全X水域面积7.44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10%。北部以丘陵区河流为主;南部为三角洲网河区,水道交错、水网密布。中心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913公里。这些河涌均属感潮河道,汛期既受来自XX河、X江及X江的洪水影响,又受东江洪水的顶托,更受来自伶仃洋的潮汐吐纳作用,大部分河涌与珠江连通,水流双向流动,洪潮混杂

12、,流态复杂。与福冈相比,两地在气候和自然条件下有许多相似之处:年降雨量接近且多集中在夏季,易受台风影响产生暴雨灾害,南部和中心城区属网河区感潮河流,中心城区人口稠密,对水环境要求较高。但XX河流总量较福冈多并流态更加复杂。且福冈经过近40年的系统建设,城X发展已基本定型,河道防洪问题已基本解决,绝大部分区域实现了雨污分流,河川水质稳定良好,预防和控制洪水的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程度高。而我X目前处于城X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河流的整治建设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XXX委、X政府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整治建设,历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启动全X河涌综合整治,举全X之力开展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到目前为止

13、,已建立了初步的防洪排涝体系,抵御了多次台风暴潮和洪水灾害的侵袭。水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我是X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但是与建设现代化水务的发展目标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城X水务建设和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X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防洪排涝体系尚未完善;规划滞后,城X水系综合治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率低,水质污染严重;占用、填埋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日本河川治理可供XX借鉴的几个方面从日本近几年河道治理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可以给我们整治河涌提供很好的借鉴。河道整治必须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放在首位,尊重千百年的自然形成,遵循治理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流态河流的具体情况,因地制

14、宜,制定适宜的河道治理规划,决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人为地拉直河道,统一断面,这样有可能短期内解决河道的泄水问题,但不可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不会有可持续发展。1、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在过去的河道整治中,为了快速宣泄洪水和防止冲刷,往往采取了大量的混凝土或圬工设计。日本在80年代以前,基本也是采用这种做法,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多自然型河川”建设,对河川的治理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防治水害、利用水资源上,而是提出了注重自然环境和景观保护的理念,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减少到最少,与自然共存,实现“人水和谐”。结合我X具体情况,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是水环境的改善,可在不削减过流能

15、力和满足抗冲刷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对部分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岸进行必要的改造,拆除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岸的上半部分,改用土料筑堤,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可以考虑自然草皮护坡,或者采用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特殊结构护岸;允许河岸和河底出现自然侵蚀、冲刷淤积等现象,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河道形成浅滩、深潭自然分布,宽窄结合、弯曲兼顾的水路自然衔接,陡峭、平缓的多种构造、多种材料的堤岸浑然一体,营造出生境丰富的多样性空间。2、 还原水面、营造沿河“绿道”。在以往的城X建设中,填平池塘、洼地、河汊,甚至将河涌覆盖,或利用河涌过水断面布设大量桥梁墩台的现象较多。这样虽然扩大了土地空间,避免了污水的臭气散发,却减

16、少了水面面积,失去了水边景观。随着雨污分流和截污工程的实施,有必要适当还原部分水面,打开覆盖的河涌恢复原有河道,建设水边景观,改善城X环境。在非汛期,可以考虑利用滩地建设停车场、露天球场等为社会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为了补充截污后的水源,可以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引到河道上游排放,增加河道中的基础流量。可以沿河建设景观绿化带,使河流、绿地、树木之间形成网络,并与湖泊等水域周边的绿化连接,形成风景优美、富有生机的水边“绿道”网络。福冈那珂川生态整治情况3、 结合土地条件和历史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大城X中心寸土寸金,河流治理与经济建设的矛盾确实存在。福冈以及东京等大城X,往往在中心城区采用直立堤岸和圬工结构,在远郊或具备条件的河段采用以营造多自然河流为目的的缓坡、浅滩、湿地、深潭等方式。且在断面布置上,往往注重结合周边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