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国家:一种理论范式的批评性考察 摘 要:“发展型国家”是对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先性、产业政策的策略性、官僚的有效性、公私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独特性等这种理论范式既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批判,又是对特定时期东亚发展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大解释力但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该理论范式固有的国家主义、经济主义和权威合作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触发了批判和反思发展型国家的浪潮关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引导人们通过重构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来超越国家主义,推进政策规制的国际化;通过重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来超越发展主义,把改善公众福利置于更优先地位;通过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超越传统的二分法,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而这三种转变推动着发展型国家的角色转型,即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关键词:发展型国家;国家主义;经济主义;权威合作主义;服务型政府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Johnson)出版《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一书在书中,约翰逊提出“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这一概念,作为对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
在约翰逊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东北亚国家进行了研究,由此形成一种发展型国家理论范式该理论范式批判了战后流行的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抓住了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本质特征,具有较大的解释力但该理论范式也存在诸多局限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发展型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该理论范式的局限性日益暴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造成了发展理论的转折,超越发展型国家成为热门议题本文结合发展型国家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发展型国家理论范式的主要内容,它所具有的解释力及其限度,并对超越发展型国家的几种路径进行了评论我们相信,这样的工作,对于认真反思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意义一、发展型国家理论范式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二战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独立民族国家,形成所谓第三世界国家,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走向,为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素材和展现自己理论成果的机会,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现代化理论,是人类以“现代性”为价值目标、以西方发达社会及其走过的路程为参照而对非西方欠发达社会的展望和规划。
这幅在进步主义信念支撑之下描绘的现代社会“蓝图”,充满了乐观情调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主持下现代化理论在第三世界得以流行和实践但现代化理论的乐观预言并没有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在这些国家,尽管国民生产总值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很多问题却更加恶化了: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债台高筑,经济进一步受制于西方,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经济的波动导致政治局势的混乱,等等这些情况说明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对欠发达国家是不适用的,它导致欠发达国家对西方的进一步依附在60年代,现代化理论受到来自学术界的连续的批评而没落,以悲观主义为色彩的依附理论取而代之,并成为解释第三世界(尤其是拉美国家)发展的主要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将一些国家的不发达归因于内部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不同,依附理论将不发达归因于外部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解救之道在于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行必要的“决裂”或“脱钩”依附理论观察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西方现代化的剥削特征,但它“将独立于美国(或)资本主义国际体系之外的好处看得太多了”①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和东亚四小龙的崛起,暴露了依附理论的缺陷,世界体系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扬弃了依附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自由主义实现了当代复兴。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俨然成为了主流思想,该理论“把东亚有活力的发展归因于‘市场的魔力’———放任主义和一个开放的经济如果存在某种国家干预的话,它是为市场服务的,它旨在使市场‘获得基本的权利’”②作为对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回应,一些发展理论家通过对东北亚国家的经验考察指出,新自由主义无法正确解释东亚经济奇迹,东亚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亦非新自由主义模式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查默斯•约翰逊出版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约翰逊认为,日本信奉的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国家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德国历史学派一脉相承③约翰逊就是试图从这种“经济国家主义”视角阐明日本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独特制度结构在对日本通产省历史和结构的考察中,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这一概念在约翰逊的基础上,许多发展理论家开展了对东北亚国家的研究,由此形成一种发展型国家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主要包括如下特点:第一,强调从国情出发,超越共产主义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约翰逊指出,引入“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概念,主要目的是“超越美国和苏联经济的对立”④在他看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是顺应形势的产物。
第二,发展主义把发展明确作为优先目标,实行策略性产业政策由发展、生产力和竞争力定义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国家优先考虑的目标通过对任何平等和社会福利不做出承诺,避免了目标的冲突⑤这是发展型国家的主要特点此外,高度选择性的产业政策是发展型国家的重要特征罗伯特•韦德(RobertWade)提出了东亚工业化的管制市场理论⑥爱丽斯•阿姆斯顿(AliceHof2fenbergAmsden)把韩国定义为引导型市场经济⑦在这些学者看来,政府在驯服国内外市场力量并使之服从国家经济利益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理性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某些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并通过这些行业带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干预产业政策,其“主要方面是提供这样一种景象,以使经济免受因不确定性和碎片性而导致均衡的破坏,避免经济行为者共同利用经济外部性,为此目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并且调解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冲突”⑧迈克尔•罗瑞奥克斯(MichaelLoriaux)从一种更抽象的道德角度理解发展型国家,把它看作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家利益的道德雄心①第三,紧密的公私合作约翰逊指出,在日本,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企业家不承受单独追求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压力,因而有足够的余地考虑国家长远利益②在对这种公私合作关系作出详尽考察后,他更是断言: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济成就都依赖于官僚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③康普斯(Campos)和洛特(Root)也认为亚洲奇迹的关键是铸造了一个“共享发展”的契约这个契约把商业、劳动力、消费者和政府联合在一个合作计划中,从而确保了发展策略的成功④韦德认为,正是一种阶级合作主义为东亚国家指导市场提供了基础⑤第四,相对自主、有效的官僚和官僚机构约翰逊《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一书指出了通产省对于日本发展的作用金弘基(KimHyungKi)等编辑的《日本文官制度和经济发展》一书则对日本官僚在政策上的角色转变,进行了比较综合的评价⑥国家主义在发展型国家体现为:可以抵御近视的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寻租行为,以及克服集体行动的问题,把自身与特殊利益相隔绝,使其可以发展和实施一种国家发展计划⑦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精干的官僚队伍;二是官僚机构的相对自主性,统治权和治理权相分离⑧;三是官僚理性,这是保持发展型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使得发展型国家可以避免掠夺性行为和资源浪费⑨此外,这种官僚理性还受到来自经济优先目标的制约。
第五,革命国家主义是发展型国家获得和巩固合法性的基础约翰逊在《农民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权力》一书中就已阐明现代东亚国家主义的本质,它包括战争在建立社会动员制度(中国共产党和日本通产省)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形态在革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瑏瑠这种独特的国家主义赋予东亚发展型国家以合法性他说,日本是“一个为战争而动员、但在和平时期从不复员的经济”瑏瑡而对韩国来说,正是日本殖民主义把日本发展模式移殖到了韩国瑏瑢同时,这种革命国家主义也巩固了发展型国家的合法性一方面,它影响着发展型国家官僚的思维方式这些官僚的战争逻辑决定了这些国家的“赶超”逻辑,从而把经济发展作为优先目标另一方面,革命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东亚根深蒂固,以革命国家主义思维方式推行的发展型战略易于在人民群众中获得认同而这种以经济为优先目标的发展战略在东亚所取得的成就,使经济国家主义成为革命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形态正如约翰逊所指出,“发展型国家的权威资源并不是韦伯‘神圣三位一体’(传统权威、理性-法律权威和魅力权威)中的一个,而是一种革命权威:一个人对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转型的忠诚而产生的权威合法性从国家的生成中出现,而不是来自它进入权力的方式”①。
可见,发展型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这种具有革命色彩的经济国家主义之上,只有成功的经济绩效才能获得和巩固合法性二、发展型国家范式的解释力及其限度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发展型国家”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发展型国家范式基于东亚国家的现实发展,批判了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新自由主义;它对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批判,暗示了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型国家理论对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回应现代化理论传统认为,第三世界的政治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对立,要在第三世界建立企业家文化、发展市场经济是困难的发展型国家理论通过对东亚奇迹的研究表明,现代化并不一定只在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具有新教伦理精神的国家)才能发生,它在资本主义不发达且缺乏新教伦理精神的国家里亦有可能出现发展型国家理论对依附理论也作出了回应依附理论只看到国内外权力资源的局限性,看不到边缘国家的创造性和对危机的适应性,把世界看作是一种可随时间进行自我复制的等级秩序发展型国家理论研究则表明,依附性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国际结构,而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约束,在这种约束下个体民族国家有其驾驭的空间②当然,发展型国家理论更对新自由主义反革命作出了回应:发展并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消极结果,官僚政治权力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③。
自由市场并非某种普遍有效的科学原则,它实质上是一种“市场意识形态”④发展型国家理论对西方中心主义、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批判,暗示了多种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发展型国家理论家指出,并不是所有采取相似历史道路的国家都朝向相似的目的论目标⑤在发展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是多元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道路在现实中呈现出多元性⑥约翰逊在《日本:谁统治?发展型国家的兴起》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不是单一的(将来也不会是),它也不是由单一的、高度概括性的理论就能轻易解释的……寻求描述历史和社会变量与政治经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政治经济’,才是理解复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⑦可以看到,发展型国家理论的解释看起来比新自由主义的、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更接近现实⑧其次,以发展为优先目标和独特的产业政策,确实是东亚发展型国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其经济奇迹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很多理论试图作出解释,但是它们大多不能全文未完,若需全文,请联系客服论文发表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