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1091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研究报告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 袁若稼 杨 军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还有陈文俊、储丽华、黄蓓莉。 一、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中国教育鼻祖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认为:“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生活习惯在整个习惯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生活习惯一旦发生偏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及其一生的发展。目

2、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在整体上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从小生长在蜜罐里,接受的完全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就连上学、放学的书包,都是由家人包办收拾、整理,往返的路途上都是专人接送的。因此,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普遍出现生活无规律、不懂礼貌、丢三落四、磨蹭

3、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良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德育为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关注时代发展在学生身心的投影,更能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心渴求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大力塑造具有现代文明教养、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

4、惯的现代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是寄宿制小学,住校生远离父母,需要自己独立生活,他们在家里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使全校学生养成和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基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本着纲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紧扣行为规范要求,我校进行了“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二、课题内涵界定“生活习惯”:指个人的生活行为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习惯方式。“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5、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本课题中“健康生活习惯”的核心内涵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的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起居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身心健康习惯、安全自护习惯”等四个方面。三、研究假设假如对学生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研究,就能发现造成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习习惯及道德习惯的提升。本课题研究,还是主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6、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作为一所现代寄宿制小学实践办学理念,积淀与传承校风、校训,实现培养目标与办学目标的内在需要。四、课题实施情况介绍(一)前期调研为了切实了解当前对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及我校学生生活习惯养成的现状,我们学习了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大调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等大量的文献资料,编印了三期科研情报,并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组织了问卷调查,从中寻求实施课题的突破口。(二)实践活动由于现成的经验较少,我们一直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点,辐射到生活起居习惯、身心健康习惯和安全自护习惯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研究。1、

7、“332”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及生活起居的要求加以整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逐步摸索出“332”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即3项培养内容、3个培养方法、2种评价激励)。培养内容针对性强洗、穿、理 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住宿等客观条件,合理地确定了生活起居习惯培养的内容: “洗”包括:会洗脸、刷牙、洗手、洗澡、洗小件物品。洗脸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洗脸的同时也要洗耳朵、洗脖子;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洗手的方法;自己用的手帕、红领巾、袜子、背心、短裤等小件物品,要尽量自己洗。“穿”包括:会穿衣服、系鞋带、戴红领巾。穿衣要注意顺序和方法,系好扣子,做到衣着洁净整齐、搭配有品位;鞋带不宜过长,

8、防止摔跤;戴红领巾时注意两端留的长短要相宜。“理”包括:会叠被子衣服、整理床铺,会整理拉杆箱、书包、学具和桌肚、橱柜。起床之后要把被子叠整齐,晚上脱下的衣服和洗后晾干的衣服都要自己先叠好,摆放整齐;拉杆箱和书包内的物品要分类放置,桌肚要清、橱柜要洁。培养方法科学系统榜样示范法、纪念节日法、家校互动法 我们借鉴著名的赫尔巴特模式“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在生活起居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提炼出以下三种方法:榜样示范法(“明了”)生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高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学生的榜样、自理能力强的学生是同伴们的榜样。通过示范,使全体学生明确了解正确习惯的要领,并加以练习、逐步掌握,直至习惯成自然。我

9、校经常开展“快乐小当家”活动,让学生走进食堂做一名小厨师,学包馄饨、学做汤圆。每次活动时,食堂阿姨和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小巧玲珑的馄饨、大大小小的汤圆煮熟后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学生们会为之兴奋、激动。同时,我们利用儿歌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自理能力的教育,便于学生接受并牢记。 纪念节日法(“联合+系统”)我校牢牢抓住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全球洗手日、世界睡眠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等纪念日契机,强化生活习惯细节训练,不断刺激学生“衣食住行要规范”。今年刚过去的“全球洗手日”,我校在每个厕所张贴了“六步洗手法”,提醒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每

10、个教室张贴了正确洗手倡议书;组织洗手日宣传海报设计;并由大队候选人设计主题十分钟队会,作为候选人资格审核的重要参考。家校互动法(“方法”)我们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利用飞信、告家长书、校园网、校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训练内容,以求家长的配合与督促,促使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持之以恒地养成好习惯。 评价激励操作可行个体擂台赛、集体温馨奖 我校屏弃了固有的“自评、互评”评价模式,通过极富挑战的竞赛和评比来考量学生个体和集体生活起居习惯的养成情况。个体擂台赛 我校从生活小事做起,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生活的本领,塑造优雅的形象。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特别对女生来说,要学会梳头是一件非常艰

11、难的事。为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的积极性,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生活技能擂台赛,以班级为单位初赛、以年级为单位决赛,擂台赛的项目分别为:第一学期9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1月份刷牙二年级(全国爱牙日)洗手三年级(全球洗手日)梳头一年级叠衣被四年级整理拉杆箱五年级第二学期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整理书包一年级摆放餐具三年级扫地四年级戴红领巾二年级(少先队入队)眼保健操五年级(全国爱眼日) 每当擂台赛时,台上的学生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全力投入,尽自己的所能把自己最优雅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台下同学为台上的学生加油鼓劲,气氛相当热烈。擂台赛情况直接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并作为评优参考:初赛

12、未胜出初赛三等奖初赛二等奖初赛一等奖决赛三等奖决赛二等奖决赛一等奖集体温馨奖 集体温馨奖包括温馨寝室和温馨教室两大评比。 温馨寝室的评比要求为:被子叠方正,枕头一律放在被子上面,被子一律放在朝墙(内)的一端。床单铺平整,床上不堆放衣服、书本等物品。鞋子摆放一条线,鞋尖朝内。拉杆箱中衣服、物品整洁,摆放有序。勤剪指甲,个人卫生做得好。室内地面干净、无痰迹、无纸屑果皮、无杂物垃圾。脸盆、牙刷、牙杯等生活用具放在规定的地点,摆放整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温馨教室的评比内容主要为“三清三齐”:地面清、桌肚清、黑板槽清;课桌椅整齐、图书角整齐、生活柜内物品整齐。这些指标占温馨教室评比权重的30%,由生活

13、老师及保洁阿姨评估、提供分值数据。2、国防(民防)宣传教育周活动我校抓住9月17日我国第十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及本市组织开展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的有利契机,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人民防空意识”为主题,以紧急疏散演练为主要途径,于9月14日20日期间组织了国防(民防)宣传教育周活动,全面渗透对学生安全自护习惯的培养。组织保障我们成立了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袁若稼及书记王伟任组长,德育教导杨军为副组长,组员由工会主席沈吟、教导主任李嬿、大队辅导员黄蓓莉及总务主任龚国志组成。该领导小组将直接成为我校国防(民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确保我校国防(民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14、 活动情况 宣传氛围 我们利用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口号“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意识”及“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建设国防就是建设家园”,引导学生在周五放学时向家长宣传。 我们在校园网发布了“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通知”;链接了市民防办“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活动专栏”;并且上传了防空知识展版小样,全方位向家长宣传防空警报试鸣的注意事项及防空知识。 我们从网络搜集了小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动画、防空警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蟾童等资料,初步构建了校国防(民防)媒体资源库,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生动形象的动画片,让全体师生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民防)教育。 教学设计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从教材中挖掘国防(民

15、防)知识渗透点,填写课堂教学国防(民防)知识渗透一览表,并精心设计一课时渗透方案。经汇总,全校各学科共挖掘含渗透点的教材近200篇(课时),设计渗透教案15篇(课时)。 知识竞赛 我们从三四五年级抽取50名学生进行国防(民防)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艘核潜艇”及国防名人、国防名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经过检测,正确率为90%,主要问题是“我国对台湾行使行政管理的时间”与“我国向台湾驻军的时间”混淆。在9月16日的全教会上,我校工会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国防(民防)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国防教育法、我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的核心、人民防空基本技能教育”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的知识。通过竞赛,我校教师对“国防教育的原则、人民防空政策、心理防护”等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次竞赛,工会拨出了专款用于竞赛获胜教师的奖励。 疏散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