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液免疫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5108900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体液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节 体液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节 体液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节 体液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节 体液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体液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体液免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免疫应答第二节体液免疫一、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应答过程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B细胞通 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来实现的,因 此,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效应的效应分子。B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一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抗原受 体,可以和大量的抗原分子相结合而被选择性地激活。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视抗原不同而异。由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需要抗 原递呈细胞和Th细胞的协助,抗原能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 引起B细胞活化。而由TD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抗原必须经过抗原递呈细胞的 捕捉、吞噬、处理,然后后把含有抗

2、原决定簇的片段呈送到抗原递呈细胞表面。 只有Th细胞识别带有抗原决定簇的抗原递呈细胞后,B细胞才能与抗原结合被激 活。B细胞被激活后,代谢增强,体积增大,处于母细胞化,然后增殖、分化为 浆母细胞(体积较小,胞体为球形),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卵圆形或圆 形,胞核偏于一侧),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球蛋白(浆细胞寿命一般只有2d, 每秒钟可合成300个抗体球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产生后很快排出细胞外, 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发挥免疫效应。由TD抗原激活的B细胞,一小部分在分化过程中停留下来不再继续分化, 成为记忆性B细胞。当记忆性B细胞再次遇到同种抗原时,可迅速分裂,形成众 多的浆细胞,表现快

3、速免疫应答。而由TI抗原活化的B细胞,不能形成记忆细 胞,并且只产生IgM抗体,不产生IgG。二、体液免疫的效应物质抗体(一)抗体(antibody,Ab)的概念 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 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 白(Ig)。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它是机体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产 物,具有各种免疫功能。根据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和抗原性不同可分为IgG、 IgM、IgA、IgE、IgD五种,家畜主要以前四种为主。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 于血液(血清)、淋巴液、组织液和其他外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 为体液免疫。含有免疫球

4、蛋白的血清称免疫血清或抗血清。有的抗体可与细胞结 合,如IgG可与T、B淋巴细胞、K细胞、巨噬细胞等结合,IgE可与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结合,这类抗体称为亲细胞性抗体。免疫球蛋白是蛋白质,因此一种动物的免疫球蛋白对另一种动物而言是良好 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这种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二)免疫球蛋白(Ig)的分子结构 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 都是相似的,IgG、血清型IgA、IgE、IgD均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的,IgM是 以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的IgA是以两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二聚体。 每个单体Ig分子均是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其中两条较大的相同分子量的肽链称 为重

5、链(H链),两条较小的相同分子量的肽链称为轻链(L链),肽链间靠二硫 键连接构成“Y”字形分子(图 堂、8-3)。轻链大约由213214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约22500,重链约含420440个氨基酸,为轻链的2倍,分子量55000 75000。四条多肽链的氨基和羧基方向具有一致性,由氨基端(N端)指向羧基端(C 端)。从N端开始,轻链最初的109个氨基酸,重链是110个氨基酸,其排列顺 序及结构是随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一区域称为可变区(V区), 其余的氨基酸比较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V区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在轻链可变区(匕)、重链可变区(vh)的某些局部区域中,氨基

6、酸的组成和排列 顺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称为高变区;其余氨基酸变化较小的区域,称为骨架 区。VL中的高变区有三个,通常分别位于第2632、4855、9095位氨基酸; VH中高变区有四个,通常分别位于第3137、5158、8491、101110位氨 基酸。高变区也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主要存在的部位。Ig的多肽链分子可折叠形成几个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环状球形结构, 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IgG、IgA、IgD的重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称、 C、C,IgM、IgE有五个功能区,多了一个C。轻链有两个功能区,即V /C H2 H3H4L L(图 8-2)。在重链和Ch2之间有一个绞链区,能使Ig分

7、子活动自如,呈“T”或“Y” 字形。当Ig分子与抗原决定簇发生结合时,可由“T”字形变成“Y”字形,暴 露了 Ig分子上的补体结合点,由此结合并激活补体,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一个Ig单体分子具有2个抗原结合位点,分泌型IgA是Ig单体分子的二聚 体,具有4个抗原结合位点,IgM是Ig单体分子的五聚体,有10个抗原结合位 点。IgG分子用木瓜蛋白酶在链区重链间的二硫键近氨基端切断,可水解成大小 相似的三个片段,其中两个相同片段,可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称抗原结合片段 (Fab),另一个片段可形成结晶,称为可结晶片段(Fc (图 明)。用胃蛋白酶 在IgG分子绞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切断,可水解

8、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 具有双价抗体活性大片段,称F(ab )2片段,小片段类似Fc段,称为pFc片 段,pFc片段可继续被胃蛋白酶水解成更小的片段,无任何生物学活性。(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1. IgG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 的75%80%IgG是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抗体,以单体形式存在,分子量为 160000180000Ig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大部分存在于血浆 中,其余存在于组织液和淋巴液中。IgG是动物自然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后,机 体所产生的主要抗体,因此是动物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也是血清学诊断和疫 苗免疫后监测的主要抗体。

9、IgG在动物体内不仅含量高,而且持续时间长,可发 挥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以及抗肿瘤等作用,也能调理、凝集和沉淀抗原。IgG 是唯一能通过人(和兔)胎盘的抗体,因此在新生儿的抗感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此外,IgG还参与II、III型变态反应。2. IgM是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含量仅占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10%左右,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存在于血液 中。IgM是由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图8-5),分子量达900000,是所有 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因此又称巨球蛋白。IgM在体内产生最早,但持续 时间短,因此不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但在抗感染免疫早

10、期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也可通过检测IgM抗体进行疫病的血清学早期诊断。IgM具有抗菌、抗病 毒,中和毒素等免疫活性,由于其分子上含有多个抗原结合位点,所以IgM是一 种高效能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调理及凝集作用均比IgG高。IgM也有 抗肿瘤作用。此外,IgM也参与II、III型变态反应。3. IgA以单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单体IgA存在于血清中,称为血清 型IgA,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10%20%;二聚体为分泌型IgA(图8-6、8-7) 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部位的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因此分 泌型的IgA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的外分泌液以及初乳、唾液、

11、泪 液中,此外在脑脊液、羊水、腹水、胸膜液中也含有IgA。分泌型IgA对机体呼 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机体黏膜免疫的一道“屏 障”,可抵御经黏膜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的作用。 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经滴鼻、点眼、饮水及喷雾途径免疫,均可产生分泌型 IgA而建立相应的黏膜免疫力。4. IgE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分子量为200000IgE的产生部位与分泌 型IgA的相似,是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在血清中 的含量甚微。IgE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易与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血液中的嗜 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介导I型过敏反应。

12、此外IgE在抗寄生虫及某 些真菌感染中也起重要作用。5. IgD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分子量为170000200000,在血清中含 量极低,不稳定,易被降解。目前认为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是作为成 熟B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受体,而且与免疫记忆有关。有报道认为,IgD与某 些过敏反应有关。(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1. 初次应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 的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初次应答。抗原初次进入动物机体后,在一定时期内体 内查不到抗体或抗体产生很少,称这一时期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视抗原的种 类而异,如初次注射的是菌苗,需经57d血液中有抗体出现;若初次注射

13、的是 类毒素,则需经23周才出现抗体。潜伏期之后为抗体的对数上升期,抗体含 量直线上升,抗体达到高峰需710天,然后为高峰持续期,抗体产生和排出相 对平衡,最后为下降期。初次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可在几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接 着才产生IgG,IgA常在IgG出现后2周至12月才能在血液中查出,而且含量 少。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总量较低,维持时间也较短。其中IgM的维持时间最短, IgG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其含量也比IgM高。2. 再次应答 动物机体第二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引起的抗体产生的过程, 称为再次应答。初次应答产生抗体量为下降期时,再次用相同抗原免疫,发现机 体产生抗

14、体的潜伏期显著缩短,如细菌抗原仅23d,起初原有抗体量略显下降, 随后抗体量迅速升高,多达几倍至几十倍,维持时间较长,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 IgG,IgM则很少,如果再次应答间隔的时间越长,产生的IgM就越少(图8-8 8-9)3. 回忆应答动物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时间后在体内 逐渐消失,此时如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可使己消失的抗体迅速回升,称此为抗体 的回忆应答。再次应答和回忆应答取决于体内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的存在。记 忆性T细胞保留了对抗原分子载体决定簇的记忆,在再次应答中,记忆性T细胞 可被诱导很快增殖分化成Th细胞,对B细胞的增殖和产生抗体起辅助作用。记 忆性B细胞为长寿细

15、胞,可分为IgG记忆细胞、IgM记忆细胞和IgA记忆细胞, 此类细胞可以再循环。当机体与抗原物质再次接触时,各类记忆细胞均可被激活, 迅速增殖分化成产生IgG和IgM的浆细胞。因IgM记忆细胞寿命较短,所以,再 次应答间隔的时间越长,机体越倾向产生IgG,而不产生IgM。再次应答和回忆应答提示我们,在预防接种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再次免疫, 可起到强化免疫的功效。(五)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 因此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就在于抗原和机体两个方面。1. 抗原方面(1) 抗原的性质 由于抗原的物理性状、化学结构及毒力的不同,产生的 免疫效果也不一样。如给动物机体注射颗

16、粒性抗原,只需25d血液中就有抗体 出现,而注射可溶性抗原类毒素则需23周才出现抗毒素;活苗与死苗相比, 活苗的免疫效果好,因为在活的微生物刺激下,机体产生抗体较快。(2) 抗原的用量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生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抗原用量过多,超过了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称此为免疫麻 痹。而抗原用量过少,又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在预防接种时,疫苗 的用量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得随意增减。一般活苗用量较小,灭活苗用量较大。(3) 免疫次数及间隔时间 为使机体获得较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往往需要 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活疫苗因为在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增殖,只需免疫一次 即可,而灭活苗和类毒素通常需要连续免疫23次,灭活疫苗间隔710d、类 毒素需间隔6周左右。(4) 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的选择以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为原则, 不一定是自然感染的侵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