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51078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培养观察能力,发现声音的不同。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与小朋友交流发出声音的方法。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寻找声音。活动难点:发出声音的方法。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宽敞、平整的野外场地。经验准备:有自然日出游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带领幼儿进行自然日出游,并交代任务,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今天的小任务就是去找一找哪里有声音。请小朋友仔细去听去寻找。(二)到大然中去寻找声音。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1.教师带幼儿边走边听,听一听有什么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提

2、问: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请你来学一学。3.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声音。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声音,它们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三)请幼儿自由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究。1.请幼儿想一想,怎样能发出声音。提问:这么多奇妙的声音,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能发出声音?2.请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工具,自己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3.将幼儿制造的声音对比,发现声音的不同。小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许多,利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四)游戏声音变变变,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发现声音变化的方法。1.请幼儿用小朋友介绍的方法再一次去制造声音。2试一试如何让声音变大、变小。3.分享交流自

3、己的好办法。(五)延伸: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声音,回去在表演区表演童话剧的时候就可以用到今天我们发现的好办法了,还可以制作乐器。活动总结1.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_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喜欢探究。我们每次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自然日活动的时候,孩子都有许多的发现个问题。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幼儿在大自然中的探索与发现,幼儿的兴趣很浓。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更加的亲近大自然,喜欢探究活动。2.活动形式和教育手段选择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幼儿更加的放松,有利于幼儿更加亲近大自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3.3

4、-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同伴,共同探究和交流。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4.内容的选择_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中去。通过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声音,并探究出发出声音的方法,更好的利用到游戏中,发挥活动真正的价值。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2.能够仔细听辨声音并尝试模仿。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活动准备1.各种乐器(碰铃、沙球、木鱼、小鼓等)。2.课件(附带各种各样的声音及保护耳

5、朵的图片)。3.教师资源光盘。活动过程1.通过辨别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出示小白兔图片)师: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与它一起庆祝生日,听,他们来了。放课件:狗、羊、鸟的叫声。让幼儿听一听并猜出动物的名字,师随之操作课件一一展示图片。2.出示乐器,感受声音的奇妙,并能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1)小动物们为小白兔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各种乐器)听小动物们说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奇妙的声音,那它们到底怎样发出的声音呢?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玩玩吧!教师一一讲解乐器的玩法并敲打乐器,请小朋友学一学乐器发出的声音。小结:每一种东西所发出的声音都

6、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当它们产生振动时,才能有了声音。(2)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奇妙。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到哪些声音?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3)现在我们玩“谁的耳朵灵”的游戏。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课件: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火车开声、消防车声、钟表声、琴声。自然界中的声音:雨声、雷声、小猪叫声、鸭子声、风声等。)看谁能猜出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3.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耳朵。(1)刚刚那些声音,你们是怎样听到的?如果我们没有耳朵会怎样?(到处一片安静,什么声音都听不到)那耳朵用处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结:不要随便挖耳朵,也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当听到声音大时,要张大嘴巴或捂住耳朵。

7、(2)引导幼儿辨别乐音和噪音。(放课件)提醒幼儿当听到噪音捂耳朵,好听的声音拍手。4.活动结束:感受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在好听的歌声中一起舞蹈。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3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而且喜欢摆弄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中去发现知识

8、、获得知识。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区角分组活动及本次正式活动来组成主题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活动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一、辨别声音: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幻灯片:听声音并以图片验证是否正确)2、幼儿猜声音二、初步感知声音1、这么多好听的声

9、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2、幼儿操作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4、为什么会有声音?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1、(请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放在椅子下)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幼儿操作交流: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

10、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幼儿集体演示)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幼儿猜测并摇一摇)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四、延伸活动: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教学反思:活动一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儿各种感官调

11、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环节二中是给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环节,孩子们摇一摇、听一听,寻找有声音的瓶子的举动和我预料中的一样,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也得出了结论,瓶子里有东西才会有声音;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声音。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环节三中是幼儿再次感知声音的环节,幼儿想办法给空瓶子发出声音。然而幼儿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来摇一摇,因此在介绍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时候,比较混淆。如果采用试教时候给有声音及没有声音的瓶子贴上不同颜色标签这样的环节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会清楚的知道哪个是自己制

12、作的有声音的瓶宝宝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东西放在瓶子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提升的环节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声音再次让幼儿兴奋不已,达到了活动的效果。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并得出结论。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4教案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教案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一、辨别声音: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2、幼儿猜声音二、初步感知声音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

13、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2、幼儿操作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4、为什么会有声音?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1、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_幼儿操作_交流: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

14、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四、延伸活动: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反思:活动一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儿各种感官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环节二中是给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环节,孩子们摇一摇、听一听,寻找有声音的瓶子的举动和我预料中的一样,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也得出了结论,瓶子里有东西才会有声音;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声音。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环节三中是幼儿再次感知声音的环节,幼儿想办法给空瓶子发出声音。然而幼儿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来摇一摇,因此在介绍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时候,比较混淆。如果采用试教时候给有声音及没有声音的瓶子贴上不同颜色标签这样的环节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