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509060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2二、专业建设基础5(一)专业基本情况5(二)专业优势与特色6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一)专业发展目标9(二)人才培养目标12四、建设思路与内容13(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13(二)师资队伍建设14(三)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17(四)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18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预算19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进度20七、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4八、预期绩效2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1.行业背景

2、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南昌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南昌早就提出要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如今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95以上。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南昌诞生。南昌有着厚重的制造业基础,汽车、电子信息、现代中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新材料等30多个行业,构筑了南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机电制造产业是南昌的传统优势产业。南昌先后引进了印度马恒达、台湾东元电机

3、、德国格特拉克、瑞士ABB等国际机电制造业巨头,同时南昌本土的机电制造企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江西东元电机、泰豪科技、凯马机电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的动力机械制造业集群雏形。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产业集群。要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有色金属、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竹木食品加工、电子信息、通讯终端和机械制

4、造等产业。其中南昌市要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家电、电子信息、优质钢材、食品加工、光电等产业。国家和江西省“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将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江西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江西计划做强做大泰豪科技、江西东元电机、凯马机电工业园、南昌凯马柴油机、江西变压器等龙头企业,延伸动力机械制造业、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形成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将南昌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的机电制造产业基地。为了满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江西省需要大批的机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需要,采取订单式

5、、定向式培训,调整职业学校的教育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工业园区的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通在机电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瓶颈”。2.专业人才需求通过对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变压器集团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二十余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的要求是“基础扎实,会操作新设备,维修能力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调查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有: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质量管理员、工艺员、设计辅助员、产线调度员、产品营销员等。大多数

6、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能力,熟悉设备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机电设备的机电联调,掌握设备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具有生产管理知识,有一定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独立完成设备元器件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精度优化,具有设备的设计改造能力;要求毕业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接口技术、PLC技术、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设备操作、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当前是企业极需人才,待遇较高。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管理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最受中小企业欢迎。3.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发展。机电专业群还包括机械制造

7、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护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6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05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79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26万元。资金用途如下: 112万元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47万元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351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于1978年成立,是我省机械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1988年,为适应江西制造业发展需求

8、,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制造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原机械厅下属国有企业强大的实训场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这些学生活跃在江西工业的各条战线上,不少人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江西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1992年开始,学校分别与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进行机电一体化普通专科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教育。学校依托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两校的教育资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习实验设置得到进一步的改善。2004年江西省机械科研所并入我院,促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为学院

9、实施“立足培养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特色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度,专业口径宽度适当,我们的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2%,年底就业率为95%,新生平均报到率94.83%,现有在校生889人。2008年12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称号。2009年我院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获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师资条件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占58.2%;

10、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1人,占教师的31.2%,;双师型教师17人,占53%;外聘教师1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7.5。本专业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功能,本专业建有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类机床、仿真软件、仪器设备总价值930多万元。与之配套的建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CAD/CAM 仿真实训室,机电液气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场所,功能齐备,软、硬件配套,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这些实验实训场所可以开

11、展职业技能训练、外协加工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等产学研活动,可满足本专业的学生接受机电操作技术的基本技能、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可开出26个技术领先的实验、实训项目;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10项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项目。本专业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广开渠道,加大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现与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车桥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江重机床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着互助共赢的原则,在学生顶岗实习、毕

12、业生就业、技术服务与研发等多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每年大约有100150名学生前往这些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岗位培训。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应用为主线,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课程结构更具职业针对性和市场针对性。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准则,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大胆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2)加强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

13、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从2005 年以来,本专业以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重点建设课程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在重点课程的引领下,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有了较快的进展。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本专业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重点课程建设,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3)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本专业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等方法,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按模块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

14、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分为基本作业和扩展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学习好的学生严格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鼓励,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4.社会服务能力本专业通过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协作生产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提高,实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以及设备资源,积极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拓展服务渠道,为企业和社会开展产品开发、技术合作以及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服务,积极为合作企业承接了科研技术攻关、产品协作等任务。其中,省级课题“智能化球墨铸铁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对提高我国球墨铸铁件的质量,提升球铁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省科技攻关课题“基于欧标准的汽车尾气净化器蜂窝陶瓷挤压模具研制”项目完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学院与南昌卷烟厂和兴国卷烟厂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培训协议,两年来为两个企业的职工开展了11轮次机电技能的培训,累计700多人次,我院现己成为江西中烟公司指定的机电操作技能培训和比赛基地。本专业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和各类培训,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增加了学院的知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