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课稿 文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508472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课稿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课稿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课稿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课稿 文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革命的精神来工作! http:/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二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学生上网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初中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三 、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音乐教学

2、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四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六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学生实践、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自然嗓音很纯、很亮

3、、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七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4、。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

5、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老师指正。用革命的精神来工作! http:/ http:/ QQ:2839878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