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508260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类型及其分布。 3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说明:本章是继人体组成概况、运动功能、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以此统领各节教学。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此确定上述目标。 目标1即要求

2、理解机体各部分活动的协调统一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就是调节功能的意义和表现;在认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神经调节的基本理解 目标2是实现目标1与目标3的必要知识基础; 目标3是理解神经调节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另外,不能认为“目标”只是对知识结构提出要求,因为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此必须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互动等都必须采用教与学的适宜方法,必须体现对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并使知识掌握与思想观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互相包容。 难点、重点分

3、析 1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关于神经元的功能,教材中的表述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显然,“刺激”是指什么?“兴奋”又是什么?兴奋怎么传导?“冲动”又是怎么回事?由于这些概念在教材中缺少直观材料,学生的认识难以具体化,也就必然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于神经元的分布,由于脑脊髓、神经等的结构了解还很少,对灰质、白质、神经节等也需要认识的直观性,所以难于较明确地把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相应结构一一对位。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

4、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2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于神经元的认识,则是理解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首先要注意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注意及时从直观材料中抽提出概念并使概念具体化。具体讲,需要从神经调节的简单实例中分析调节的具体作用,归纳过程和规律,建立反射概念;从对于

5、神经系统组成及神经元模式结构的直观材料的观察出发,突出结构特点的分析,重点讲解神经元的功能;从具体反射实例出发,观察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模式图,建立反射弧的认识。 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参考课时为2课时。 教学媒体: 神经系统挂图,神经元模式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基本内容与程序】 神经调节的作用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已知认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各有其特殊功能活动出发,提出:在整体活动中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出对神经调节基本作用的认识: 要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幅插图(图64、65),边看边想:图中表现了什么情

6、景? 请学生发言,教师插以适当交谈引导之。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语句,如:运动中出汗,说明身体产热和散热多了;呼吸加强,说明体内利用O2和产生CO2多了等等。总结归纳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体各种活动具有协调性和适应性的结论。 教师提出,人体为什么能够实现这种协调与适应呢?这是机体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果,而神经调节就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从而引出本章节课题,并明确指出,神经调节的基本作用是:使体内各部分活动相配合,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 2初步建立“反射”的概念: 教师提出,神经调节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可举例描述发生神经调节的现象,或请某些同学来配合,实际表现一下调节现象。例如“针刺缩

7、手”的反应,或者是“立正前倾失去平衡平衡调整动作”的反应过程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神经调节现象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表现上可解释为:反应发生及时而迅速;反应动作准确而有效;反应过程规律而稳定。)这同调节作用的要求是相适应的。教师可以提出,由于神经调节的这样一些特点,人们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意思是说,当机体感受一定刺激后,会在体内沿一定结构传送信息,然后产生一定反应。其实,机体能够将某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可以在体内传送的信息,并发出反应指令的,正是神经系统。 3了解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况: 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挂图(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教师

8、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先后介绍: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然后指出,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可能是怎样适合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的?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教师提出,神经系统具体是怎样实现调节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 4认识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第一章学习中应有的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知识:神经细胞形态结

9、构特点是,具有胞体和突起,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送信息,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形态神经元图:脑脊神经节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小脑浦肯野氏神经元、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等。请学生观察、比较,并对照教材中图67,指出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讲解: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它传送的一种信息形式,实为一种生物电现象。兴奋若沿神经元传导,就叫做冲动。在体内,神经元上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确定的:有的突起将冲动传向胞体,称之为树突;有的突起将冲动传离胞体,称之为轴突。一个神经元常有许多树突,而由胞体发出的轴突则只有一个。 教师做如上讲解时要同时配合适当的板图,用“”在板图上表示冲动传导方向,并注示树突与轴突。 接着请学生再观察图67,先后讲解髓鞘、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等概念。 然后指出,神经元发生兴奋是缘于受到某种形式作用。凡是能引发神经元兴奋的作用因素都叫做刺激。 最后教师提出,根据前面对于“反射”的理解和对神经系统结构的认识,要同学们讨论:使用神经元、树突、轴突、末梢、兴奋、冲动刺激、反应等概念,设想一个反射发生时,信息会怎样在神经系统内传送?并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表述时有关概念使用是否得当,并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设想的整体思路可不做具体评价,但要适当、充分地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为下一课教学作好认识上的过渡准备。 【板书设计】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