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科研团队 (共3篇) 如何管理科研团队职能、项目制直线管理,权责清晰职能制是以各个职能科室进行直线管理,研究院根据研究需要下设药物信息、化学合成、药理、毒理、药物分析、药剂、注册等科室,每个科室设科室主任,对下属成员进行全面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由于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科室,各科室的专业性较强,有利于各科室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只存在一个维度的管理,管理相对简单但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科室进行管理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即该类组织体系的设计中很难进行项目管控,对于项目的责权分配不清,一旦出了问题,各科室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现象因此这种职能制的组织管理方式多用于研究机构和一些事业性单位之中而为解决项目中的责权分配问题,就诞生了第二种研发组织管理方式,即项目制项目制是以各个项目组进行直线管理的一种方式研究院根据项目的数量和工作量的大小设适宜个数和人数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设项目组长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全面管理一般来说,一个项目的工作由一个项目组来全部承接,因此这种方式的权责分配最为清晰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每个项目组可能都需要化学合成、药理、毒理、药剂、药物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要做到满足每个项目组的全部要求需要较充足的资源来支撑,资源的共享程度较差。
同时每个项目组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项目组之间分割严重,不利于知识的共享此外,由于各个项目组的项目经理需要对药品研发的全部流程进行管控,因此这对项目经理的跨专业要求非常高项目制常见于一些研发的CRO公司和一些研发专业性有限的中小型药企矩阵制双线模式,提升效率以上两种方式,一个侧重于项目,一个侧重于专业科室,由于两种都只从一个维度进行了考虑,因此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矩阵式制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因此应运而生矩阵式制是将项目制和职能制有效结合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分为项目组合职能科室两个维度进行双线管理,既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职能科室,又根据项目设置项目组每个成员既归科室主任管,又归项目组管根据主导管理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强矩阵式和弱矩阵式两种方式在强矩阵式的管理当中,以项目组的管理为主体,主导管理者为项目组长也就是说每个成员的主导管理者都是项目组长,包括工作安排、进度考核、薪酬绩效都由项目组长管理,而不同专业性的项目组成员又分属于不同的专业科室,由科室主任进行专业的指导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形象的说,项目组长就像是班主任,而科室主任则更像是不同科目的老师由于以项目组为管理主体,因此强矩阵式有利于项目运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项目经理对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由于科室主任的存在,也有利于各个成员专业性的培养。
但是没有一种方式是完美的,由于管理是双线的,会带来跨项目沟通的问题,项目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可能带来效率的降低在弱矩阵式的管理当中,以职能科室的管理为主体,主导管理者为科室主任也就是每个成员的主导管理者都是科室主任,包括职称晋级、薪酬考核都与科室主任来管理和决定,而每个成员由于承接的项目不同又分属于不同的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的工作在这种方式中,科室成员相对固定,而项目组的组成更多是按照项目的特点和需要临时组成甚至对于那些专业方面有特长和特殊技能的人,可以同时做2-3个项目,归属于2-3个项目组在项目结束之后,项目组自动解散,又按照新项目的特点组成新的项目组这种方式同样具备项目制和职能制的优点,尤其有利于培养专业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但是缺点就在于,尽管大家是合作做事,但是由于成员的主导管理者是科室主任,因此在实际操作是项目经理对于项目中人员的调配和工作安排都需要与科室主任来协调,较难真正发挥作用,项目运行的效率不易控制而且过多的内部沟通会带来系统的内耗问题,降低项目研发的效率三种方式都各有优劣,至于药企经理人到底应该选择何种方式,还要视药企研发系统的具体情况来定由于管理都是人来完成,每个药企研发系统的人文环境对研发组织管理方式的选取和研发效率的影响也都需要药企来做考虑。
研发人员都是高层次,高智商的知识管理者,管理他们的难度,相信药企经理人更有体会,这其中的管理艺术又岂是单靠组织管理方式的设定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可能地选取一种适合企业的研发组织管理体系,至于究竟如何对待这些“矫情”的读书人,还要靠每个管研发的经理人自己的本事2楼回目录管理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如何管理科研团队 | 2015-10-29 19:40首先声明,我不是资深科研工作者,只是一学生,这里的见解只是自己在不同实验室的感受本科在一个二流学校,那时实验室新组建,招来一批博士做讲师,并带我们毕业设计当时可谓初入实验室,一切都如此新鲜,大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所以天天很积 极主动去实验室,等待着老师安排些实验做然老师经费有限,学校能给提供的经费更是少之甚少,每次去实验室,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对 于新进的多个博士们来说,成了竞争的主要动力而如果是良性竞争,倒也无可厚非,最怕恶性竞争,最终结果,老师的大部分心思不在学生身上学生去了实验 室,感觉没有实验做,碍手碍脚,不去吧,又成了他们的把柄,认为学生懒惰有一老师更为过分,211新毕业的博士而已,盛气凌人,常骂学生是猪,我常想, 如果学生是猪,你干嘛要来这个猪圈里混?后来,毕业论文是一个老师的实验结果,然后照抄一下。
答辩的时候,老师们根本不问实验结果,而是问一些题外的东 西因为他们知道实验学生没有做过庆幸自己很快离开了这个地方!后来读研,在一个节奏慢的城市,老板很开明,实验室环境总体不错感觉这个老板的管理风格很适合我他从不骂学生,很替学生着想,做事说话很谦逊每次开 例会,总是说,你们认为怎样?是不是可行?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这至少充分调动了我的积极性每天在很轻松的环境里坐着紧张 的实验体会到了累并快乐着后来,由于实验需要,他送我去了中科院的一个实验室在那里呆了一年,换了新的环境起初对这个环境并不适应,天天早起晚睡,中午没有午休不过,老板倒是很nice,说话低声细语,很少骂学生经常主动找 学生聊天,问学生实验情况,而且每月的实验室大扫除,有时间的时候也会和学生一起劳动虽然很少发脾气,却每周都找学生聊实验情况,虽然没有进展也不会挨 骂,可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压力现在想来,这位老师是适合做科研的,他来中科院4年没有发pa-pe-r,竟然能耐住性子,持之以恒, 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总体来说还是很淡定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获得了大丰收值得佩服现在换了新的环境,老板很牛,可那种主动做实验的欲望却不再强烈!#3楼回目录管理科研团队要懂得的定律如何管理科研团队 | 2015-10-29 20:12前言这些定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名字中往往有一个不相关的名词,什么“时钟”、“鳄鱼”、“鲶鱼”。
如果不知其意,第一次听别人提起,空虚忐忑的感觉油然而生所以非管理学科人士提前补充一下相关知识,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尴尬局面如果阁下有科研团队要管理,想必更有益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依靠自己来决定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青蛙现象】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启示之一是: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启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启示之三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启示之四是: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鳄鱼法则】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