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5052844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答案:A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为民主制打下坚实的阶级基础的是()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制C鼓励发展工商业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解析:发展工商业,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有利于多元化政治格局的稳固,为民主制奠定了阶级基础。答案:C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

2、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废除债务奴隶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以判断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答案:B4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采取发放津贴等措施,其直接意义在于()A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B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C体现了人民的权威性D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解析:B项是抽签或举手表决选举职官的意义;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的意义;D项是梭伦改革措施的意义。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

3、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不民主的基础”的内涵,在雅典生活的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其数量要远远大于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也是如此,B项正确。答案:B6阅读材料:材料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

4、识简评陶片放逐法。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评价陶片放逐法,特别要注意到材料中陶片放逐法局限性的信息。答案: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制度中,加强对城邦官员民主监督、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措施。上述材料提供了该法实行的有关信息,该法在手段和程序上有漏洞,存在弊端。如材料中出现了少数人刻写大量陶片的现象。基础巩固1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少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答案:D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执政

5、官。他上台后推行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公民法庭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解析:梭伦改革前,雅典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梭伦首先颁布了“解负令”。答案:A3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A公民与贵族B平民与公民C贵族与平民 D公民与外邦人解析:梭伦改革具有“中庸”特点,调停平民与贵族的关系,所以选C项。答案:C4关于梭伦改革的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梭伦临危受命,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B战神山议事会只保留有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的权力C雅典贵族大肆

6、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尖锐D国家被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解析:梭伦改革的背景应是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6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而B项内容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答案:B能力提升5摩尔根曾说:“当梭伦就任为执政官的时候,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已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了。”“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给雅典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雅典贵族随时有用暴力血洗平民的可能B外部城邦随时有消灭雅典的可能C雅典平民随时有用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D雅典城邦随时有发生改革的可能解析:梭伦是在雅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就任为执政官的。“恶弊”应是指债务奴隶制等社会问题,使贵族与平民对立,极易出现暴力反

7、抗贵族的可能。答案:C6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解析:A、B两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影响,可排除;D项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特征,可排除;从材料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旧氏族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

8、:C7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议事会与五百人议事会的区别是()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解析:梭伦改革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议事会”。克里斯提尼继续进行民主改革,将原有部落的地盘加以改造,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以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议事会”。答案:A8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不包

9、括()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C公民法庭 D战神山议事会解析:伯里克利时代,战神山议事会保留审判谋杀案和渎神案的职能。而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从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政治革命开始改革,到义无反顾地飘然出走,为雅典城邦修筑了一条通向稳定、民主、繁荣的大道。试论梭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材料二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里的几场议事会和大集会中,从未有过一次投票。但到了史料确凿的梭伦改革时代(公元前6世纪早期),投票显然已经出现了。梭伦将法官的选举从雅典石山的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的形式。在群众集会

10、上,投票应该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进行的。摘编自邓肯社会测量笔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政治革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义无反顾地飘然出走”有何意义。(2)依据材料二,梭伦改革时代法官的选举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侵犯财产所有权”“开始改革”,联系梭伦改革的措施及意义可分析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从雅典石山的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的形式”可得出答案。答案:(1)具体内容: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赎回

11、。意义:有利于政局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延续与发展。(2)变化:由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举手表决。意义:法官的选举更加公开、透明、公正,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和程度,有利于凝聚民心。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阿德柯克指出:“梭伦所歌颂的是优诺米亚法律的统治。”中国学者顾准

12、也认为,梭伦奠定了雅典城邦法治的基础。梭伦的改革均以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实施梭伦通过立法,赋予平民参加公民大会和充任陪审法官的政治权利,平民可以依法上诉到公民法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答案:(1)措施:实行“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影响: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2)特点:具有革命性;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贵族进行限制;利用平民作为平衡贵族的力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