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03792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法律思想史填空题、选择题单选 1. 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 2. 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 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4. 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殷商)。 5. 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 周公制礼,采用了与前朝不同的统治方式,礼治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 7. 西周的王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8. 主张用贤能,并创立“三选”制度的是(管仲)。 9. 春秋时期,(子产)提出为政“宽猛”的主张。 10. 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案是(无为而治)。 11. (商鞅)

2、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12. 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13. 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李斯)。 14. (董仲舒)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15.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6.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嵇康)。17. 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18. 为尽量避免冤狱,明确规定地方无杀人权,首创“九卿评议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19.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20. 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势)。21. 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

3、上为(主张恢复肉刑)。22. 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23. 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 24. (王夫之)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 25. 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26. 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重刑) 27. “立法以便民为本”是(丘濬)提出的主张。 28. 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王安石) 29. 元朝耶律楚材主张治国用(儒术) 30. 魏源的变法主张是“(变古愈尽,便民愈甚)”。31. 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

4、自珍) 32. 洪秀全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 33. 下列人物,属于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 34.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5. 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36. 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37. 在中国近代,主张兼重法治与人治的学者是(沈家本)。 38.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39.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考试)。 4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 41. “犯罪不论新旧,断罪自当一律”是(沈家本)提出的法须统一的主张。 42

5、、引经决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董仲舒)。4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董仲舒新儒学)44、孙中山有关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民生主义)45、康有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是(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46、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47、(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原则。48、墨子认为法起源于(神),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49、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50、“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 )的思想。51、孔子强调先教后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 C)。1、“有扈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出于(B)之口。A禹B启C商

6、纣王D子产2、夏、商的法律思想是(A)。A“天命”、“天罚” B“以德配天” C“明德慎罚” D“仁、义、礼、智、信”3、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ABC)。A卜 B巫 C祝 D士4、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C)。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继承制 D分封制5、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B)。A鲍叔牙B管仲C子产D邓析6、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C)。A邓析B孔子C子产D荀子7、“竹刑”的作者是(C)。A子产B墨翟C邓析D庄子8、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AC)。A求上帝的保佑 B上帝立周

7、C动摇了神权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9、“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A)的思想。A邓析 B老子 C子产 D孔子10、孔丘的法律思想以(C)为核心。A“仁”、“义” B“人治” C“仁”、“礼”D“法治”11、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B)。A子产强调以宽为主,孔丘则以猛为主 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则以宽为主C子产宽“少数”,猛“少数” D孔丘宽“众人”,猛“众人”12、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AB)。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13、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4、墨翟认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A神B天志C上

8、帝D人性15、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A礼 B义 C仁 D利1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D)。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7、法家提出的口号是(B),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A依法治国B法治C礼法合一D变法18、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D)。A申不害B慎到C商鞅D韩非19、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C)。A李俚B王安石C商鞅D龚自珍20、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A)。A商鞅B王安石C洪仁轩D康有为21、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是(C)。A韩非B商鞅C李

9、斯D申不害22、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改革,历史上首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B)。A周公B汉文帝C汉景帝D刘邦23、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C)的法律思想。A儒法合一B道家C黄老学派D法家24、“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BCD)。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 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D刑罚适中25、管仲把(ABC)视为“国之四维”。A礼B义C廉D耻26、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B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27、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ABCD)。A冲破了秘密刑思

10、想的束缚 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28、新儒学的缔造者是(D)。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29、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A)。A董仲舒 B萧何 C贾谊 D刘安30、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C)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亲亲”、“尊尊”C三纲五常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1、为泰始律做注的是(B)。A丁仪、刘邵 B张斐、杜预 C刘颂、傅干 D王充、仲长统32、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A)。A杜预B王充C张斐D仲长统33、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则

11、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放在律首。对这一重大改革作出理论说明的是(A)。A张斐 B杜预 C刘颂 D丁仪34、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C)。A秦始皇B刘邦C李世民D杨坚35、主张“道统论的是(D)。A王弼 B鲍敬言 C嵇康 D韩愈3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A)。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范仲淹37、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D)。A礼 B权 C术 D势38、儒家的法律观包含(ABC)。A维护礼治 B重视德治 C强调人治 D突出法治39、儒家“礼治”的内容主要有(ABC)。A以“五伦”为中心B以家族为本位C以等差为继承D以法治为保障40

12、、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ACD)。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B以“宽”、“猛”服民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41、理学产生于(D)。A秦B汉C唐D宋42、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C)。A规范化B平民化C哲理化D合理化43、按朱熹的逻辑,可以把常人分成“气禀”最厚、厚、薄、最薄四类,对气禀薄者要导之以(A)。A政B礼C德D刑44、主张废除肉刑的是(D)。A朱熹B刘颂C仲长统D白居易4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C)。A朱熹B韩愈C董仲舒D柳宗元46、理学的集大成者是(D)。A陆九渊B程颢、程颐C王守仁D朱熹47、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A)的神学目

13、的论。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B春秋大一统C三纲五常D原心论罪48、“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C)的主张。A朱熹B阮籍C董仲舒D丘睿49、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A“存天理,灭人欲”B“大德而小刑”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D“以公理而灭私情”50、“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B)提出的。A阮籍B范仲淹C丘睿D王安石51、孔子“仁”论的实质内容是(ABCD)。A以“爱人”为中心 B以孝悌为根本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 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52、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ABC)。A正经界B薄税敛 C省刑罚D法先王53、荀况认为礼法起源的前提是(CD)。A天人合一B阶级分

14、划 C明分使群D化性起伪54、儒、墨两家在法律思想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BCD)。A儒家“尚贤”,墨家“尚同” B儒家“别贵贱”,墨家“兼相爱”C儒家“义”字当头,墨家“义”、“利”合一D儒家以“爱人”为核心,墨家以“兼爱”为核心55、法家把法解释为(ABCD)。A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B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56、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BCD)。A强制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57、法家认为法具有(ABCD)的作用。A“禁恶止乱”,“民治国安”B“定赏分财”、“定分止争”C以法胜民,“一民使下”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

15、58、法家把法比作(ABCD),揭示法的客观公正。A尺寸B绳墨C斗斛D规矩59、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ABCD)。A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礼治”代表封建贵族利益C“法治”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礼治”维护家族宗法制度D“法治”与“礼治”是两种制度的对立60、法家提出的“壹法”指的是(ABCD)。A统一立法权B统一法令的内容C统一人们的思想D执法的主张61、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D)。A“革故鼎新”B“大德而小刑”C“存天理,灭人欲”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62、“信赏罚,一号令”是(C)的法律思想。A阮籍B王安石C张居正D韩愈63、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