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想录读后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025573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回想录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回想录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回想录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回想录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回想录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回想录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回想录读后感 偶然知道了木心这个人,木心在大陆仿佛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港台的读者中早已著名。在网上看了木心追思会的视频后,就买了她的几本书。她的文学回想录一书,读起来真的令人爱不释手。文学回想录原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能够用她这么的方法来讲,和通常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一样。她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看法,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她们的作品的了解和见解。即使她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看法,但正是因为这么,才使得她的看法愈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了解和见解原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因此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么。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

2、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分,大量的篇幅是在论述作者的出色看法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最为出色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看法,真是妙语连珠,到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索,读这么的书真是一个享受。文学回想录和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到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出色警句随地可见,其看法之鲜明,看法之深刻让人佩服。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她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她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她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沉醉其中。她的一生即使坎坷,但我相信她一定以为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

3、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用了8天一口气看完木心的文学回想录上下册,同时摘抄了部分精辟的语句,十来页笔记。感动还是感动。陈丹青在后记中说:“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她们的人。”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一个恳切的生命用一生所感受到的。在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研读过程中,木心在艺术的陪同下度过了她的一生,从艺术中取得生命的救赎。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或是瞬间的。对于一个人的本身,生命是个人全部意义的依靠。木心讲:“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最终一

4、课中的一句话,现实中为艺术的牺牲愈加沉重部分。真理就在那里,无法实现。或如书里所述:真理不存在,宇宙虚空。看到最终几课,尤其是后记,充满悲情、怜惜和感动。木心像一个植物,在宇宙中静静的生动开放。我想她的一生是圆满的,她认真的对待自己,一生和艺术为伴,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得,有所乐。艺术家必需真诚的面对艺术。假如一个人追求真,自然能多看清部分事,少上部分当,多识破些骗局,少受些迷惑。不论对错,我赞同认识真,真的东西有意义,假的东西没有意义,宅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实中说真话的好友极少,大家不愿意谈论思想,看法,目标,理想,梦想。木心提到“后门通,前门不通”。这是这个时

5、代的悲伤。木心逃到自己的世界里。木心提倡做“文艺复兴的个体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心存期望,不枉此行。我想世界上有没有数的木心,最少在人生的部分阶段。新年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木心回想录上下册,读到这么多真话,人生的警句,痛快!想来,在海外,木心对着一群中国画家讲世界文学史,历时5年,也是一个奇迹。人的一生中总有些经历,那些照亮生命的片段宛如奇迹。期望每个人全部能抓住生命中偶然发生的奇迹,或能将发生在生命中的部分事视为奇迹,那是一个奇妙力量。两大本的文学回想录最终读完了,长长舒一口气,我像走完了一场文学征途,内心思绪不已。这里现有木心这么的高人,也有陈丹青这么的幸

6、运儿,此刻我多向往自己也有机会围坐木心先生身旁,听她畅谈文学史,若如此,此身定不负遗憾!但我仍然能想象她们当年的情景,七八人围坐客厅,先生开讲,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堪比孔子讲学,千载之下令人神往。我以一个文学兴趣者的身份对此殊多羡慕,可惜自己连出国这个基础条件全部无法办到。我在心里埋怨这个党、这个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流氓十足;但和此同时,脑海里闪出书中的那句话“在你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实在佩服木心、陈丹青她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冲破高墙,呼吸这个时代本该有的自由空气。而我呢,想得多,做得少,思想的巨人算不上,但行动的矮子确实十足。回思自己,好好看书也已好几年,和木心和文学史上的那些巨人根本是没法比的,但自己对文学的一片热爱之心还是有的;我虽没那份才气和侍奉文学坚毅,但细水长流、点点滴滴的兴趣也还是有的;读书,唯求一“乐”字,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此为知己。骨子里我是一个不愿放弃世俗享受又想以读书为乐、偶然风雅一下的这么一个人,木心的侍奉艺术我做不到,那份才智和意志我也没有,但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她的丰采令我倾倒,我能做的就是在有时拿起书本时,能想到有这么一位先生,然后就能够安心扎实的继续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