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95331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的预设____有效的生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的预设 有效的生成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8年下省“领雁工程”数学班学员 姜爱军浙江省江山市坛石初中学校 324100摘要:“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它与课前教学预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本文从常规预设、情境预设、调节预设及创设和谐教学环境促进生成四个方面探索了从预成到生成的课堂教学构建。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预设 有效生成“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对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形态,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关于“动态生成”的数学

2、课堂成为一种时髦的追求。与此同时,众多一线教师也产生了困惑: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否就不必进行教学预设或淡化教学预设呢?甚至,不少人在评课中拿“预设”问罪,只要课堂有人工设计的痕迹,通通以为违背了课改的精神,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从目前一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素质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等实际来考虑,如果我们一线教师不在教学预设上下功夫,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要求我们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呢?一、常规预设,启动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

3、、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游刃有余。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根据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预设它应凸显出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预设学情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需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千差万别,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整齐划一,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教学现实

4、,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二)立足文本,预设内容教师要把握必须提前预设的内容。一般地说,教师要在课前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清晰、理性地思考与安排:预设教学目标。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都必须在课前预设好,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来体现。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规定性预设,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把学生可能达成的结

5、果表述出来,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可能部分学生目标要随时调整,比如提高要求或降低水平。预设教学内容。一堂课要让学生学什么,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选择,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促使课堂教学离学生比较近并富有亲和力。预设教学环节。对于课堂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衔接、过渡、延伸、拓展;怎样实现信息流动通畅,反馈及时;怎样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索、研究,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心所欲。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或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几个步骤完成。可能每个教学步骤并不会完全照着老师的意愿去实现,但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必须

6、提前设计,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预设学习方式。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老师要提前考虑到。“放大于收”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不高、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不仅不能起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作用,还有可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因此,教师清晰明白地要求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达到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是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老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当然,学习方式的选择也要考虑学生实际,而且要灵活多样,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预设教学手段。借用什么样的手段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只能提前设计,精心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

7、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因此,媒体如何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发挥作用,也应该提前预设,精心准备。二、情境预设,体验生成(一)“生活化”情境预设,期待精彩生成 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个创设过程,同时

8、也是一个预设过程。案例:2008年,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探研活动中,其中有4.3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消元法)一课。课前,执教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课间5分钟及进入课堂后3分钟这一时间段,请同学们观看木偶剧。师问:这个故事大家熟悉吗?生答:曹冲称象(学生情绪高涨)师问:大象的重量与什么重量相等?生1答:石头的重量生2答:石头的重量与曹冲的重量之和。师总结:这种思想方法是我们初中数学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叫等量代换。而后教师又给出一个生活场景:上一课时所学的天平称梨问题,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质量合计200克(如图1),这个苹果的质量加上一个10克砝码恰好与这个梨的质量相等(如图2)设梨重量为

9、X,苹果重量为Y,根据上一节课,可 图1梨换成苹果和法码图2图3得方程组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问: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生观察发现:(学生反应热烈,积极参与)用 x+10代替y,二元一次方程可变形成一元一次方程x+(x+10)=200,从而形成“代入消元法”概念。开课部分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沉着稳定、游刃有余。引入部分显得非常有新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涨,参与度很高,引起学生共鸣,就连在座的听课教师都觉得耳目一新。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应该说,基本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之所以很快进入角色,形成新知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前备“教案”与“心案”过程中,从学生们熟知的、感兴趣的生

10、活场景入手进行精心预设情境,抽取出数学思想,建立知识模型。教师课前对初一学生的学情作了一定分析,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问题有了一定的预见,设置的几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有实效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二)“阶梯式”问题预设,为生成而起航问题情境,是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于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的一种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起点较高的问题,知识生成遭遇障碍时,就应当在问题预设上下功夫,通过降低起点、层层递进方式,为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牵线搭桥”。案例:(浙教版)八年级上册3.2直

1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书中引例:想挑战世纪谜题吗?【杜登尼(Dudeney,1857-1930年)是19世纪英国知名的谜题创作者“蜘蛛和苍蝇”问题最早出现在1903年的英国报纸上,它是杜登尼最有名的谜题之一它对全世界难题爱好者的挑战,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学生一片哗然,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心中疑惑是什么样问题这么难啊?)“蜘蛛和苍蝇”问题:在一个长方形长、宽、高 分别为3米,2米,2米长方体房间内,一只蜘蛛在一面的中间,离天花板0.1米处(A点),苍蝇在对面墙的中间,离地面0.1米处(B点),试问:蜘蛛去捉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AB由于书本中设置问题颇具悬念,问题起点偏高,学生以现有知识水平

12、不能解决,觉得非常困惑,但同时也觉得很有挑战。于是教师则考虑引导学生把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来解决,以降低问题难度。教师预设问题如下:(如图)AABABBCABACAC B B 1、步步为营提出问题:(1)热身探索一:如图,有一边长4米立方体形的房间,一只蜘蛛在A处,一只苍蝇在B处。试问,蜘蛛去抓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若苍蝇在C处,则最短路程是多少?师:请画出AB最短路线图,你借助什么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生: AB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学生很快有了结论)师:AC之间最短又如何画? 生:开始设计线路图,给出几个方案。经过一番探讨保留几个较佳方案。师:点A点C在同一个面上

13、吗?如何验证你的方案确实有效可行呢?生:有学生提出把立方体剪开转化成平面来做。师:肯定学生的思路。提出怎么剪,有几种不同拆图方法。(进入动手操作环节)2、师生活动:动手操作与展示(1)小组合作,探索展图:师:把你们小组所做的立方体纸盒沿着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把你所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数一数剪了几刀?并比一比,有何异同?(2)学生风采展示:立方体展开图的全部可能情况。在平面图形中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中发现蜘蛛爬行几条不同路线,AC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上前前前前右下右 C C C A A A路线分成:前上或下后型;前右或左后型;下右或左上型等三大类。在预设问题情境时,教师

14、考虑将问题进行解剖。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及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将立体(转化)-平面。有了前面的一系列的工作,学生已经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策略,此时可以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解决第二层难度的问题。当课堂快结束,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了导课中的杜登尼的著名谜题“蛛蝇问题”。(2)热身探索二:梯度变式如图,有一长方体形的房间,地面为边长4米的正方形,房间高3米。一只蜘蛛在A处,一只苍蝇在C处。试问,蜘蛛去抓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CBCADBCACFALBCA生答案展示: 4 3 7 7 8 4下右或左上型 前右或左后型 前上或下后型从课堂反应看,学生也完全置于问题的情境中,导课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时,他们的兴奋程度,已溢于言表。如果说,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事件和趣闻轶事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体验知识生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