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要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493191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网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组网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组网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组网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组网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网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网技术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局域网是由分布在几百米内的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互连组成 的网络2、局域网典型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形、星形、树形3、总线型优点:简单,容易扩展,某个计算机的故障不会影响其 他计算机的工作岌点:共用一条通信介质,可以随意发送数据,同时发送 数据时会导致数据“碰撞”,存在信道争用问题。计算机与总线的连 接比较笨拙,可靠性不高。环形优点:是没有信道冲突问题; 缺点:网络管理比较复杂, 网络吞吐量小、不适合大信息流量的应用。星形优点:使用双绞线作为通信介质,便于网络布线,而且成本 较低,便于管理,计算机之间互不影响。缺点:汇接设备出故障时 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4、网络服务器的作用:文件服务、打印服务

2、、通信服务、电子邮 件服务、WWW服务5、网络适配器是主机系统与局域网之间的硬件接口,因此,网络 适配器又称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它的基本作用是把主 机系统总线与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在主机和通信介质之间发送和 接收数据。6、集线器的两个功能:实现中继功能,汇接多台主机7、集线器的类型:独立式集线器、可堆叠集线器、模块式集线器8、网桥的作用:互连两个局域网9、以太网交换结构3类:总线结构、共享存储器结构、交换矩阵 结构10、 交换机分类:桌面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部门交换机、园区 交换机、企业交换机11、 路由器可以检查第三层(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2。)头部 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优先级

3、以及生存时间等信息;交换机工 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12、 按用途的不同把路由器分成:内部路由器、接入路由器、汇聚 路由器、核心路由器(骨十路由器)13、根据数据发送和接收方式的不同,局域网可以分为:共享式局 域网、交换式局域网14、共享式局域网是指:采用共享信道的局域网,或采用共享式连 网设备的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是指:采用交换信道的局域网, 或采用交换机等连网设备的局域网15、协议是:通信双方遵守的约定16、 OSI模型7个功能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7、 TCP称为:传输控制协议 IP:互联网协议18、 TCP/UDP:传输层IP

4、 /ARP/RARP/ICMP:网际层19、DNS的功能:是进行域名解析。域名解析的作用:由计算机 的名字求解该计算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20、顶级域分为两大类:通用域和国家域21、域名解析方式:反复解析、递归解析22、传输层的核心功能:是要在计算机之间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服务。换句话说,接收方传输层交给高层的数据必须是没有差错 的。23、 传输层采取的措施:编号排序、确认、超时重传、流控制、差 错控制24、 路由选择策略两大类:静态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25、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由两个子层实现:逻辑链路控制 (LLC)子层、介质存取控制(MAC)子层26、CSMA :载波侦听多路存取27、

5、帧结构:源地址/目的地址、长度、数据、填充、帧校验序列28、MAC地址分为三类:单个通用MAC地址、广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29、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在发送有效数据之前,先把它编码,然 后再发送。编码以后,数据中包含了若干位的监督比特。接收方 收到编码数据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判断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是否发 生了错误,如果没发生差错,就进行编码,把有效数据从编码中 还原出来30、 5-4-3规则:(1 “5”指网段的最大个数。(2 “4”指连接网 段的中继器的最大个数。(3)“3”是指只有3个网段上有主机31、 快速以太网中定义了两类中继器:I类和II类中继器;这两类中继器本质的区别是中继器延

6、时,即从第一比特到达到第一比特离开的时间。I类中继器延时是140比特时间,11类中继器延时是46到67比特时间32、以太网升级的原因(1)网络应用对网络宽带的要求越来越高, 早期以太网的功能指标不能很好低满足许多新型应用的要求(2) 参加连网的局域网的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骨干承受的通信压力 越来越大,导致网络性能显著下降。因此,需要对作为互连骨干 的以太网升级33、 为什么要划分VLAN (1)安全管理方面的需要。(2)节省布 线成本的需要 (3) VLAN可以限制LAN中的广播通信量34、 VLAN的主要类型:基于端口分类、基于MAC地址分类、基 于IP地址分类35、VLAN标签交换的含义:

7、VLAN帧在网络互连设备中的转发根 据VLAN标签中的寻址结构VID进行36、VLAN标签交换包括3个基本方面工作:(1)网络互连设备要 给物理LAN帧贴上标签(2)网络互连设备建立和维护VID与端 口的关联。(3)网络互连设备根据VID与端口的关联,把携带某 个VID的VLAN帧从与该VID关联的端口转发。37、WLAN包括两种组网方式:分布式方式和集中控制方式。38、AP:无线访问接入点。AP设备具有与主机无线网卡通信、桥 接以及介质转换功能。包括AP接入点和LAN-LAN无线网桥。39、适用于VLAN的电磁波主要包括:微波和红外线。40、IEEE802.11标准描述了 IEEE WLAN

8、体系结构。41、CA:避免冲突42、PPP:点到点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43、IP协议主要功能是:数据封装拆装以及路由选择。44、IP协议数据单元叫做IP数据报。IP数据报由头部和数据两部 分组成。45、IP地址是IP协议规定的地址,它用于标识参与IP数据报通信 的协议实体,例如主机和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46、IP地址分为A、B、C、D、E类。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47、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的个 数等于网络号和子网号比特数之和,“0”的个数等于主机号比特数。48、路由器对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处理分为4中情况:直接路由 选择、特定主机路由选择、特定网络路由选择、

9、默认路由选择。49、ICMP协议的作用是报告IP数据报转发过程中出现的差错。50、UDP的PDU称为用户数据报。51、TCP的控制功能包括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它提供流量控制的 办法是滑动窗口,它提供差错控制的办法有确认、超时、重传机 制。52、TCP连接建立由三向握手法完成;终止连接的过程由四项握手法完成。53、TCP采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TCP窗口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拥塞窗口大小由网络拥塞程度决定。54、内部网关协议(IGP)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 择协议,它不受其他自治系统的内部网关协议和自治系统之间路 由选择协议的影响。外部网关协议(EGP)是指自治系统之间使 用的路由

10、选择协议。55、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是广泛使用的内部路由选择协议。56、BGP:边界网关协议。57、通信技术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接入 网技术和传输网技术。58、接入网技术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 据网、数字用户线路。59、 传输网技术包括: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式多兆位 数据服务、异步传输模式。60、ATM传输技术与早期的传输网技术相比有诸多不同,其中显 著一点就是ATM的数据单元的长度短且固定,由5B的头部和48B 的净负荷字段组成。ATM层PDU称为ATM信元(cell)。61、ATM信元交换使用的信道包括两个:虚通路VC和虚通道

11、VP。62、第三层交换的实质含义是:基于第三层协议地址来建立第二层 的数据通路,交换看起来是在第三层进行的,而且第三层协议数 据流被映射为第二层数据流。63、局域网物理结构设计是要确定局域网内部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的功能、类型、标准或者配置。局域网逻辑结 构设计是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逻辑子网等内容。64、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钎、无线介质。65、按照电缆直径大小,基带同轴电缆可以分为粗同轴电缆(直径 是10mm特性阻抗是50欧)和细同轴电缆(直径是5mm,特性阻 抗是50欧)。66、光缆主要用于网络设备的互连,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主要用于网 络设备到桌面主机的连接。同轴电缆用于

12、总线型局域网布线,双 绞线用于星形局域网布线。67、通信介质在局域网中分布原则:双绞线用于桌面和同一楼内的 布线,光缆用于楼之间布线。68、拓扑结构设计三层结构法:指把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 入层。69、核心层处理高速数据流,主要任务是数据的交换;汇聚层负责 聚合路由路径,收敛数据流量;接入层负责将流量导入网络,执 行网络访问控制等网络边缘服务。70、三个与IP子网有关的重要设计:划分IP子网、分配IP地址 和在路由器上配置IP路由表。71、 划分IP子网的作用:(1)对用户进行分组,隔离不同用户组 之间的通信。(2)利于分层结构设计(3)利于地址分配。(4)利 于流量聚合。72、路由表可

13、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73、静态路由表的配置采用手工方式,一旦指定就不再变化。动态路由表由路由协议自动配置,定期刷新。74、常用的冗余设计方法:备用设备和备用路由。75、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删除和 窃取。76、数据加密是指将明文信息经过加密密钥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 与明文真实含义没有关系的密文信息。方法:DES算法和IDEA 算法。77、 防火墙是一种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 实施存取控制策略。防火墙可以是安装了专用软件的计算机、路 由器、或者是计算机、路由器及局域网的组合。78、 防火墙的两个基本功能:阻止数据的通过、允许数据的通过。7

14、9、 防火墙分为网络级防火墙、应用级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 混合型防火墙和流过滤防火墙。80、典型身份鉴别技术:RSA算法和Hash函数。81、AH有两种使用模式: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82、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构成了检测系统。83、 典型的IDS系统包括以下实现模块:(1)探测模块(2)IDS 控制台(3)扫描器。84、IDS基本分为两大类:面向主机的IDS和面向网络的IDS85、 软件系统的安全包括:(1)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2)数据库 管理系统DBMS的安全(3)Web服务器的安全性(4)应用系统 的安全。86、设计防火墙方案遵守原则:(1)防火墙必须具备适用性(2) 防火墙必

15、须满足功能要求(3)防火墙必须是经过权威认证的合法 产品。87、防火墙的管理方式:(1) Web用户界面方式(2)图形用户界 面方式(3)基于命令行的方式。88、结构化布线一般采用树形拓扑结构,它把整个网络布线系统划 分为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89、结构化布线3个等级: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90、干线子系统设计:垂直干线方法:电缆孔方法、电缆井方法水平十线方法:管道方法、托架方法。91、结构化布线中建筑物之间的走线方式主要3种:架空法、直埋 法和地下管道法。92、设备连接应遵守的设计原则:(1)连接到端口数据率不同的交 换机(2)性能不同的交换机之间的连接(3)10Base-T共享集线 器的连接(4)100Base-TX共享集线器的连接(5)100Base-TX与 10Base-T共享集线器的连接(6)交换机与集线器的连接(7)采 用直通线还是交叉线。93、Windows2000网络组网方式包括:域方式和工作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