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493166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干燥教案Word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燥概述和湿空气的性质教 案 内 容备 注*一 教学目的1 了解几种干燥方式和干燥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2 掌握湿空气的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二 教学内容干燥概念和分类、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空气的湿含量、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焓和湿质量热容、湿比容、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 重点湿空气的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空气的湿球温度三 教学方法、手段讲解、实物演示、照片、动画四 板式设计第 O节 干燥概述一、干燥定义在化工生产中,一些固体物料可能混有大量的湿分,将湿分从物料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去湿。去湿的分类:机械去湿:用机械方法去湿。(省能。)热能去湿(即:干燥):借热能汽化物

2、料中湿分的单元操作(耗能!)二、干燥分类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干燥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对流干燥:干燥介质(通常是空气)与湿物料直接接触,以对流方式加热湿物料,使湿分(水分)汽化,并带走所产生蒸汽。教材: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2006参考书:姚玉英编著化工原理新版2003年王志魁 主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2003年刘佩茹 编著化工过程与设备整理为word格式传导干燥: 热能通过壁面以传导方式加热物料。辐射干燥: 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湿物料。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使其被加热。三、干燥目的便于贮存运输满足工艺要求四、干燥实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专业举例。第一节 湿空气的性质与湿度图一

3、、湿空气的性质(一)水分含量1.湿度(湿含量)定义: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2.水汽分压与关系: 当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恰好等于同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 时,则表明湿空气达到饱和,此时的湿度为饱和湿度3.相对湿度j定义: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整理为word格式当 =1时:= ,湿空气达饱和,不可作为干燥介质;当 1时: ,tw tas当空气为不饱和状态: t tw (= tas) td;当空气为饱和状态: t = tw (= tas) = td。4. 露点温度露点温度一定压力下,将不饱和空气等湿(不变)降温至饱和(=1)时的温度。

4、湿度H与露点 的关系:下的饱和蒸汽压。二、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图示空气的湿度图的绘制和用法(图133,134,135)相律: F = C + 2 = 3 = 2; 知道2个量可求其他量。整理为word格式t-H图五条线:1.等 H 线; 2.等 t 线; 3.等 线;(*) 4.等 tas(tW)(*) 5.cH线。等线之做法某(如0.5): 任意 t 查ps H 可得t-H关系并画图。等tas线做法:某: 查, ().-可得关系并作图线。【例】在总压为101.3kpa下,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 kg水/kg干气。试求:1. 、;2. 总压P与湿度H不变,将空气温度提高至50时的;3

5、. 温度t与湿度H不变,将空气总压提高至120kPa时的;结合湿度图,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此题。六 思考题七 作业 13-2(5), 13-3, 13-4, 13-9整理为word格式第三授课单元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和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教 案 内 容备 注*一 教学目的1. 熟悉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和干燥过程的图示2. 掌握空气干燥器的热效率和等焓干燥过程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空气干燥器的物料、热量衡算、热效率、理想干燥、非理想干燥、干燥过程的图示三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 重点等焓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和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热量衡算的能量去向。 采用图示解决此难点。四 教学方法、

6、手段讲解为主五 板式设计第二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连续干燥过程:整理为word格式一、湿物料中含水率的表示方法(一)湿基含水率(二)干基含水率两种含水率之间的换算关系:,二、物料衡算求解: 干燥介质用量,蒸发的水分量等蒸发的水分量:,GC = G1 (1-w1) = G2 (1-w2) 绝干空气用量:比干空气用量:二、热量衡算(一)热量衡算整理为word格式进出LI0 (注:I = cHt + r0H)G2cM2tM1 (注:0 C物料焓为0)WcltM1 (注:0 C液态水焓为0)QpQd (最后两项为”支付”热)LI2 G2cM2tM2Ql由上列衡算表得:Qp+Qd=L(I2-I

7、0) + G2cM2(tM2-tM1) -WcMltM1 + Ql另一表示法:加入干燥系统的全部能量有四个用途:加热空气、蒸发水分、加热物料和热损失。(二)干燥设备的热效率思考:一般,h=3060%; 那么,损失到哪里去了?如何减小损失,提高热效率?(用上图)影响热效率的因素:提高、提高、降低,则提高。此外,尽量利用废气中的热量,例如用废气预热冷空气或湿物料,或将废气循环使用,也将有助于热效率的提高。(三)理想干燥过程和实际干燥过程理想干燥过程(又称等焓干燥过程) 整理为word格式通常=0、=0、物料带进、带出的热量均可忽略不计。故有实际干燥过程(1) I2I1(2) I2I1上图为干燥过程

8、的图示。BC、BC、BC”各线斜率的确定:针对蒸发的每1kg水作物料衡算:由:则有: 将(代入上式得整理为word格式所以斜率: 据此可作出BC等线。由该线可确定干燥介质出口状态。六 思考题七 作业 整理为word格式第四授课单元水分在空气与物料间的平衡关系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教 案 内 容备 注*一 教学目的1 了解各种形式的干燥器及其适用场合2 掌握水分在空气与物料间的平衡关系,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速度曲线,恒速阶段与降速阶段的特征,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干燥时间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平衡水分、自由水分、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恒定干燥条件、干燥速度曲线、恒速阶段、降速阶段、临界水

9、分、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干燥时间的计算、各种形式的干燥器三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 重点平衡水分、自由水分、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的划分;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曲线;恒速阶段与降速阶段的特征和干燥时间的计算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四 教学方法、手段讲解五 板式设计第三节 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一、水分在空气与物料间的平衡关系(一)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平衡水分(X*)不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X* = f(物料种类、空气性质);自由水分(XX*)可用干燥方法除去的那部分水分。X - X*【例】在常压25下,水分在ZnO与空气间的平衡关系为:整理为word格式相对湿度 100%-,平衡含水量X*0.02 kg水/kg干料相对湿度 40%,平衡含水量X*0.007 kg水/kg干料现ZnO的含水量为0.025 kg水/kg干料,令其与25, 40%的空气接触,求物料的自由水分、平衡水分、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