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49026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0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六市联考)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年份1927192819291930离婚率/%1015123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解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美国1927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后资本主义大

2、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答案:D2(2018洛阳模拟)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人们用如下情景讽刺胡佛总统。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派的驴子则在一旁叫卖着关于“美好的过去”的歌曲。以下对该情景解读正确的是()A说明美国的共和党在美国不得人心B表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竞争激烈C说明“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D胡佛的执政能力较差解析: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表明胡佛政府没有解决好经济危机问题,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3(2017海口调研)罗斯福在签署国家工业复兴

3、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解析: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烟台模拟)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

4、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得出非自由放任即干预经济,同时强制干预又带来负面问题,得出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答案:B5(2017太原模拟)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1937年

5、的25.9%,提高到1975年的57.9%;政府雇员从1931年的59.1万人,提高到1975年的7 212万人。对此撒切尔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据此推断,保守党政府在这一时期主张()A努力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B彻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制度C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虽然英国在19371975年期间,进行国家干预经济,加大政府开支,但撒切尔首相表示“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其实是想放手去发展经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并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彻

6、底改变”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首相的观点不是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C项错误。答案:D6(2017临沂模拟)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兴起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题干中“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故A项正确;20世纪80

7、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建立的,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答案:A7(2017长沙模拟)在19世纪末的德国财税学家瓦格纳看来,赋税就是“满足财政必要的同时,纠正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国民财富分配,以矫正个人所得与消费”;20世纪中期的英国学者贝弗里奇则进一步主张由国家代替传统家庭来直接承担非劳动人口的赡养责任。这些理论的实践导致()A英国与德国的贸易矛盾激化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D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一时解析:德国学者要求政府利用赋税政策调解社会财富再分配,英国学者要求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这就推动第二次世

8、界大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答案:C8(2017武汉调研)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解析: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A项正确;“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故B项错误;192

9、1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解决住房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新余二模)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解析:材料中的三位苏共早期的领导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实际都是在将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故D项正确;斯大

10、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是强化而非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故A项错误;托洛茨基的观点与斯大林理论是截然对立的,故B项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非一致,故C项错误。答案:D10(2018洛阳模拟)在某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场景。这一时期苏联集体农庄的建立()A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C推动了工农业协调发展D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集体农庄实行高度的公有制经济,这一先进的生产关系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德阳模拟)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

11、中体现了苏联()年份粮食产量/亿千克粮食出口/亿千克1930835.44831931694.8518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下降,但是粮食的出口却增加了,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C项最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A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A项错误;B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B项错误;苏联与西方大国仍然是处于敌对关系,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临沂模拟)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

12、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中的经济区的划分前后变化很大,管理这些经济区的部门也在变化,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3、,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

14、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卢文璞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

15、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1分)解析:第(1)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比较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