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876811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会计造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其次对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进展分析,折射出会计造假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种种动因,解析会计造假的根源,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整顿会计造假、杜绝会计造假。再次,本文揭露了上市公司进展会计造假的多种手段,主要有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利用收入信息造假、利用费用或损失的待处理造假、利用应收账款和资产减值准备进展造假。最后,本文针对这些手段提出了股权多元化、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统一处分标准、加大惩罚力度等六条治理措施。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关联方交易AbstractAbove al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

2、e accounting fraud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of listed panies in China. Secondly,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oblem, which reflects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problem.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reasons and the root of accounting fraud, thus can fundamentally rectification accounti

3、ng fraud. Thirdly, the article e*pose that accounting fraud of listed panys mainly means are using transactions of affiliated party, ine information, process of cost or loss, receivables and assets impairment.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ubstan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anaging

4、this problem, like equity diversification, regulate the assessment method for intangible assets value,unified punishments standard, increase penalty and so on.Key Words:Listed panies; Accounting fraud; Affiliated party transactions. .目 录一、引言1二、会计造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一会计造假的概念2二其他相关概念2三、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一我国会计造假的现

5、状2二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3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5一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5二利用收入信息造假6三利用费用或损失的待处理造假7四利用应收账款造假7五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造假8五、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治理措施与建议8一股权多元化8二强化审计监视8三统一处分标准9四加大处分力度9五将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业绩评价相联系10六利用网络的互通性确保信息对称10六、完毕语10参考文献12致14. .一、引言上市公司进展会计造假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已然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在21世纪初期,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

6、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同时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而缺乏投资的平安感。同样,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也是屡见不鲜。首先是90年代初期的长城机电、原野、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紧接着,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一轮的三大案件 锅炉、红光实业、琼民源。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事件被挖掘。2000年黎明股份、猴王股份、百文案件的余震还没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了麦科特造假案,紧随其后的银广夏案更是将会计造假推到了高潮。自蓝田、银广厦等会计造假事件

7、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曝光的会计丑闻不断,这些会计造假事件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同时引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不仅危害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开展,还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已然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和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由l项根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围进展了扩大,从而更加符合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中也包括了规财务报告类的准则,扩大了财务报表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数量以及涉及的围,要求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是高质

8、量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的公布实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并且完全符合了我国市场经济开展的现实需求。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我国证券市场的日趋开展与成熟严重不符,投资者们要求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围和数量进展扩大,并且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展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其投资决策的需要。二、会计造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要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定义会计造假的概念,以及相关或者相似的概念。一会计造假的概念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信息生成行为主体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为特定利益团体或个人谋求不当利益的犯罪行为。1二其他相关

9、概念1、舞弊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成心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成心行为。22、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可分为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指由币值变动、物价指数变动或者会计人员失误引起的会计失真,它是无法防止的。主观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3三、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上市公司业绩骗局,我国一些企业曾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

10、37。2000年11月25日,ST包装以4800万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长信40的股权转让给尚未入主的潜在大股东泰港集团,并且确认4800万元的投资收益,当年的利润总额仅为1622万元,这占到了当年利润总额的295.9。假设将其剔除,则其实际亏损3178万元。同在这一天,ST包装收到了来自泰港集团的一份厚礼神岩风景区旅游公司95股权评估值18943万元,并且是无偿赠送。ST包装由此确认了资本公积12692万元,每股净资产由1999年末的0.308元猛增至2000年末的 2.74元,ST包装如愿以偿地摘掉了ST的帽子。2007年,如意上市之前的IPO报表及2007年报被疑心有严重的财务包装。如意是家

11、毛纺公司,2007年10月过会,上市之前的06年底,欠税余额高达2776万元,07年年报附注说明,这其中有2298万元企业所得税,06年比05年收入及利润涨幅不大的背景下,支付税费178%,这似乎有违常理。上市之后,预付账款科目仍不正常,预付账款从06年中期的0.86亿元增加至08年第一季末的2.32亿元,根据07年年报附注,预付账款增加主要是预付募资工程的设备款及工程款,而在建工程发生额竟然是零,也许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如意以预付募资工程设备款及工程款的名义挪用资金。2009年,立思辰科技股份的预收账款从2008年度的33553489.80元猛然下降到11419454.44元,该公司在以前年

12、度推迟确认设备收入,上市前将设备销售收入转化为管理外包效劳收入提前确认效劳收入,通过财务包装塑造其虚假形象。从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进展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并且伪造的数额较大,运用的手段也十分丰富,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治理会计信息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刻不容缓。二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会计造假事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而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展会计造假的源动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源动力证监会规定连续三年盈利的公司才有上市的资格,可是事实上许多想要上市的公司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会计造假这一个途径来粉饰报表,发行股票,从而解决资金短

13、缺的问题。同样的,有许多已经上市的公司为了保住上市的资格而造假,因为证监会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暂时停顿其股票。一旦被摘牌了,这种损失将是致命的。所以为了保住上市资格,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编制假账这些途径也就成了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2、两权别离所有权跟经营权的两权别离使得出资人跟代理人的出发点不同,利益关系不一致,就使得造假成为了可能。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是冲突的。而经营者拥有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投资者是很难识别和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的,投资人对经营者的监管难度很大。3、管理层施压其实就财务人员来说,其工作很单纯,只要客观公正地记录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跟经营成果就可

14、以了。可是管理层人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要考虑公司的预期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公司的良好形象是否维持得下去等。有些时候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则理想,也正是这种时候,管理人员出于上述的种种考虑,会暗示会计人员对财务数据进展相应调整。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经理阶层完全控制了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当然也会受到影响。4、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很多学者认为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力,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注册会计师就能做到客观公正了。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注册会计师会选择做出一定的让步是因为那些他无法防止的压力,而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缺失。当一个人在处理一件与自己完全没

15、有利益关系的事情的时候,总能保持其公正性;但是当他处于*些制约中的时侯,保持这种公正性是很困难的。当今的注册会计师便处于这种为难境地。一般来说,选择注册会计师的实际控制权是在经理人手中的。很多情况下,公司所有者与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系不一致,有时还会有很大的冲突,经理人希望自己公司的报表看上去很漂亮,公司的效益很好,而公司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他无暇顾及。则,他在选择注册会计师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能够为自己的利益效劳的。而且,经营者在拥有选择权的同时,还掌握了注册会计师们的收入。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实际上其实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到底还能不能得到保障,可想而知。5、执法力度不够我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刑法等。可是法律虽多,却普遍存在着惩治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我国目前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手段以刑事处分和行政处分为主,对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