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486752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79单元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9单元 7、集市和超市单元说明本单元为开放性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使学生增长一些社会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表达,学习交往,提高相应的语文能力。本单元由两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集市与超市图,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集市与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2、在单元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4、阅读第一次买东西

2、,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5、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活动重难点通过观察集市与超市图,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集市与超市,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建议实践并快乐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3、的规律。”因此,在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购物”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一、初次购物,熟悉购物环境。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从学习“语文天地7”中的自读课文第一次买东西开始。首先通过阅读文章第一次买东西,帮助学生掌握独自买东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购物实践;之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购物的经过,并着重说一说“你是去什么地方购的物?那里有什么显著特点?”因为学生去购物的地方无非就是露天的集贸市场、小商店或者超市,这样,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板书,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第66页和第67页的两幅图,比较集市与

4、超市的区别并完成表格:区别名称集 市超 市所在地商品摆放形式购物形式 销售形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不同交易场所的所在地、主要商品及其摆放形式、购物形式、销售形式等方面的区别,并经过最后的整合,完成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集市与超市的区别。二、二次购物,认识不同的商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购物,认识各种商品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避免学生进了集贸市场或超市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一通。因此,我们可安排学生进行二次购物实践,让学生去集市或超市买一至两件自己最需要的商品,并观察商场或超市中的标示牌或者有礼貌地问营业员,这件商品属于哪一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商品,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学生进

5、行了二次购物实践后,布置学生用大卡片的形式写出自己购买的商品数量、名称及它的类别(比如:一支钢笔,文具类),再组织学生一边交流“自己在什么地方买了什么商品,这件商品属于哪一类”,一边把制作好的卡片张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认读。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商品,而且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性识字活动,使学生掌握常用商品的正确数量搭配关系。之后,教师可利用学生制作的卡片,引导学生对商品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了解与他们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日常商品。总之,学生通过二次购物实践,提高了购物的能力,也提高了购物的效率。三、三次购物,实施购物计划。购物应该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这样才能合理使

6、用资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使钱花在自己需要的商品上并物有所值。因此,在学生第三次购物前,我们可先通过“初显身手”这一个版块,教会学生如何与家长共同制定购物计划,然后请他们去集市或超市购物,并要求学生在购物活动结束后,认真制作一张家庭购物清单,以感受家用的多少,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使学生自觉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关于语文天地中的几道题关于语文天地中一些题目已渗透在以上教学中。我们来看一看另外的几道题。第一题:写出同类的商品。这是练习归类的题。是在认识集市与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商品的归类练习,从而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这种归类练习不应局限学生的认识范围,也就是在小组或全班口头交流时,应

7、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广泛地认识交流,而落实在笔头上时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没有必要会说的一定要会写。可以让学生写出会写的或者自己喜欢、熟悉的商品,最后,再将自己写出的商品介绍给周围的或全班同学。这样就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达到了一种资源共享。建议进行此项练习时,可以再次出示前边集市和超市的画面,在交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例:粮油类:面粉、玉米粉、小米、大豆、绿豆副食类:醋、盐、花椒、味精文具类:钢笔、橡皮、直尺、本子生活用品类:洗衣粉、牙膏、毛巾、杯子家电类:电视机、冰箱、台灯、洗衣机、电脑第二题:照样子说一说。本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词。在认识、介绍各种商品的同时学生会接触到与物品名称

8、密不可分的量词,而它又是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最易混淆使用的。因此,此项练习要帮助学生在广泛交流的同时把握其准确性,然后再说一说,再巩固,再记忆。例:帽子 一顶帽子 一打帽子 一箱帽子 一摞帽子笔 一枝笔 一杆笔 一筒笔 一袋笔衣服 一件衣服 一套衣服 一包衣服 一箱衣服第三题:读一读本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商业活动术语,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上小组合作,初步理解商业道德的要求:“买卖公平、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童叟无欺”都是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应让学生读一读,记住它,还应该与学生互相讲一讲知道的有关故事,通过故事明白其含义及道理:自古以来,做买卖都把信誉视作商业的生

9、命。童叟无欺,是说做事情,对待儿童和老人都一样,不欺骗,被视为做生意的关键。中国传统的交易习惯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说的是经常交易的双方基于信赖关系,即使双方的买卖没做成,也不影响双方将来的生意,不成交的生意受损失方也不会让对方赔偿全部损失。这一交易习惯一直被传统的中国商人们保持着。一个商店,有了良好的信誉,做到买卖公平,优质服务,顾客就会互相传颂,远近闻名。“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有了诚与信,顾客就会慕名而来,企业就会兴旺发达,生意就会兴隆,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这些都是商业活动中的起码要求,是商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教育学生,“童叟无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10、德,公平诚信是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大道理对于我们做小事情也很重要,它们是做人做事成功的根本。学生理解了,才能真正地积累,运用这些词语,才能成为学生今后商业活动中行为的道德指导标准。第四题: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本题的这些词语、符号都是学生在实际商业活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商业专用语或专用符号,因此学生并不陌生,只是它们所表示的意思还不够明确。这也就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还应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之上,再进一步明确其意思,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而一味地灌输也就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打了折扣。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畅所欲言”:介绍一种你买的商品,

11、想一想,怎样把它介绍清楚。介绍自己买的一种东西,要注意提示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要抓住这个物品的形状、大小、质地及特点等。可以先请一位学生介绍,然后大家评议他的表达是否清楚、有序,再分成小组交流,之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还可以请学生将自己要介绍的物品带到学校,或者边展示边介绍,或者介绍后展示,使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个客观的评价。为分散此题的难度,可以先设计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的训练,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毛病,二是知道说话有序的重要性。整理好顺序后,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并让学生总结:说话要有顺序,才能让人听懂,听明白。此参考训练可以安排在学生的说话前,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安排在学生说话练习以

12、后,纠正巩固学生有序思维。让学生把他们想好的内容说出来,怎么想的说怎么说,我口说我心。为了在短时间内全班同学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可以分小组说或者同桌互说互听。要求学生:(1)说话的声音要适中。(2)把商品介绍清楚,话要说得完整连贯。(3)说话要有顺序。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语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说话训练应贯穿我们语文学习的始终,如果学生这一次训练没能达到以上要求,不应着急,因为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笔下生花:这次习作要求是记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目的是训练学生能够按先后顺序,把印象最深的一次购物的过程记下来。提示:1、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已进行了多次购物实践,

1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买东西时的经历和体验。2、说说自己的做法,有什么感受,周围人有什么反应等。3、先说一说,然后用笔记下来。注意:三年级只要求写一段话,不提倡必须加上开头和结尾,变成完整的文章。但也不能严格禁止,限制学生的发展。金钥匙:阅读说明书。阅读说明书,应是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看说明书,可以先动学生带些说明书到校,互相交流,按“金钥匙”中的提示: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看清食品的物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说说读说明书的必要性,同时体会说明书的语言特点。“开放性单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每个教师认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一定可以创造出多种有效的教学

14、方法,使开放性单元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8、成长的经历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3篇主体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反映了孩子们的生活,展示了必然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荡起双桨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叙述的是一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的过程中长大,变成一个善良、能干的漂亮姑娘;丑小鸭以童话的形式写了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懂得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健康成长。在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除了要继续积累词句、古诗词外,开始学习查词典,还要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

15、活中表达有顺序。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诗歌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歌颂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党。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全诗共有3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诗歌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最后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具体来说:第一小节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加上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第二小节写阳光明媚,我们心情舒畅,尽情歌唱;抒发了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