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486667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摘要: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导致城市地域特征与文化多元性不断弱化甚至丧失,景观 趋同现象尤为严重,世界各国的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景观危机。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 飞速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城市景观变得越来越特色缺失、干景一面,其根本原因在 T,城市景观规划忽略了本地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创新基地生态核 心区景观规划为例,以“自然生态”和“科技创新”为切入点,促使两者有机生长。从基地 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两个层面人手,旨在通过具体的表现手法和方案特点的总结,探讨城市 景观规划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径。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创新;文化脉络:地域特征1引

2、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与白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越来越被忽视,掠夺式开发的 弊病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使得世界 各地的距离大大缩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到极大加强。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的 “拿来主义”往往使我们的城市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单一性和趋同性日 益成为当前城市景观的通病。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决定城市。如果一个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失落了 “自我”, 他说:“造出来的城是空的,有躯壳在,却没有人气。”由此可见,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城市公共景观片区已成为人们认知一个城市、体 验其空间的主要领域。其表达的城市景观不仅是

3、地域文化的教体,承教着文化继承和传播 的责任,而且其对地域特征的表达更是形成城市特色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延续”与。创新设计”两个切入点,坚持整体性、生态性和创 新性的设计原则,探讨景观规划如何保持地域特征,延续历史文脉,同时反映时代特征,营造 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实现“人、自然、科技”的和谐共生。2目标定位DOD背景解读项目所在地的杭州余杭是杭州“在和谐中创业,以创新创业嬴得和谐”的发展积聚地。 生态景观核心区作为余杭创新基地”生态引领和谐?科技改变生活的展示窗口,将成为杭州 市创新产业的希望所在。规划区所处的生态景观核心区位于创新基地核心区块内,规划范 围南起文一西路,

4、北至海曙路,东、西至规划城市支路,总规划面积31. 20hm/o在“旅游西进”的战略背景下,本项目是杭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同时,作 为余杭生态?科技岛空间结构“三带”之DOD南北湿地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地 核心区块“一轴一网”之“中央生态绿轴”北片区可依托其生态基底,作为生态子系统维 持地区生态平衡。综上所述,作为杭州西大门的景观门户、创新基地风貌展示的启动区块,本项目凝聚着 整个创新基地的精华,扮演着新城中心的角色,集中体现了 “生态?科技”的规划理念OD,D是创新基地核心区中的“核心”。本项目以观光体验、创意文化、景观展示为主体 功能,旨在【精品文档】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塑

5、造多样的空间体验,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集自然、人文和 艺术、创新于一体的生态核心和科技绿洲。3现状特征DOD基地感知基于对规划背景和基地现状有的放矢的解读,我们形成了对基地特征的基本感知。“虽无弱水三千,不是仙人不来”。水是余杭的灵魂。规划区北侧的余杭塘河是杭州主要 的水上旅游通道,东侧的闲林港为主干河道,区内红卫港、姚家港、汪桥港等河流纵横交汇, 分布着众多的港汉和鱼鳞状河塘,形成了塘漾棋布、阡陌纵横的水网肌理。区内色碧似染、 错如棋盘的农川肌理多呈南北或东西走向;而冷、野、淡、雅的生态湿地则区别于农田呈 现有趣的无方向,形成边界柔和的天然肌理。民居建筑以村落为单位布局,基本为沿路和河

6、带型发展方式,虽然经过上千年的变迁过程,却始终表现出择水而居、依水而筑,四合院落、 街巷串联的村落肌理。一座座粉墙黛瓦坐落在溪影桑阴中,与山水共同描绘出“一曲溪流 一曲烟”的江南水乡景致。农耕文化和水乡湿地构成了规划区相承共生的文化脉络和地域 特征,也是本次景观规划中关注的要点所在。同时,我们充分发掘了基地的优势潜力:项目位于创新基地核心区启动区块,区位特征- -显著,周边建设日趋成熟,余杭组团的总体开发带来了项目的建设契机。同时,基地的限制 因素也很明显:平坦的地势虽然适宜开发各类项目,但消减了核心区立体形象;纯粹的生态 功能易形成较为单一的绿化景观而缺乏引人参与的吸引度,而文一西路乂将生态

7、绿轴南北 割裂,一分为二;河道防洪及污水处理也对景观塑造形成影响。在对基地优劣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形成对本次景观规划方向的初步判断:展 现创新特色的城市风貌窗口: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生态功能核心区:连续而系统化的城市空间 及景观系统。4景观对策一方案构思本次景观规划,我们对巴窒罗那达尔哥诺-玛公园Diagonal Mar Park, Barcelona和巴 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Paris两个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解析。达尔哥诺?玛公园利用延伸到不同地方的树状道路系统把这片14hm/的场地组织起来。水元素遍布 公园中,在道路交叉处、与公园的连接点形成一系列小空

8、间。设计者运用蒙太奇软硬对比 并置的手法产生戏剧性效果,在一个中心被强化的同时,多个“中心”之间剧烈作用控制全 园的整体性,让周边楼群成为背景,公园成为城市主体。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将网格节点上的亭子作为控制点,使公园结构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 而保持自身协调性,具有伸缩性,使公园的林荫道延伸到城市之中,形成。园在域中、城在 园中”的城市公园模式和可塑性空间公园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 “昼夜公园”的设计理念 0D0D借助美丽的夜景吸引公众到公园中来,提高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安。通过案例研究的启示,本次景观规划提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多功能复合的现代公 园,不同中心的相互作用,立体化和连续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科技的环境整治手段和充 分弹性的园区开发策略六大规划理念。同时,规划形成了本次景观设计的原则:利用现有水 系组织景观空间,以现有的生态元素为基础串连基地人文记忆,让人们深深地体验场地所特 有魅力的同时,公园作为城市大绿轴的核心以突出其展示和带动功能。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