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486279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35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绵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导 言绵阳市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风景区总面积63k,其中水面面积6k,有大小岛屿40余座。风景区内林木繁多,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依此规划,风景区已开发面积25k,并开始接待游人。为了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更多资料在资料搜索网( ) 海量资料下载编制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旅游为核心,突出旅游观光、水利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居住四个重点,把风

2、景区建设成为湖光山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快速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西部著名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经济区。为此规划编制工作将整体分为三部分内容: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仙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次阶段。规划编制组已于2003年11月下旬对仙海风景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同时考察了周边县市的相关资源,现提交本次总体规划的概念性规划,重点将解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市场形象、产品开发与功能布局及相应的经营模式等问题。编制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与规划标准规范国家旅游局相关规范准则要求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

3、律条例与措施规定国家水利局关于水库风景区的相关规定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规定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绵阳市相关政策规定主要参考资料: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绵阳年鉴2003年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成都统计年鉴2003年四川统计年鉴2003年绵阳市志1999年绵阳市自然地理志1997年编制范围绵阳市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63?。其中包括沉抗水库库区土地及水面约12.8?、沉抗镇辖区47?和绵梓公路以南新桥镇和魏城镇部分村社共11.6?。开发区辖15个村,131个社,总人口19888人,耕地21579亩,林地42250亩,塘库堰437口。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

4、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现状分析发展回顾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丘陵区。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武都引水一期工程的骨干囤蓄水库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水利风景区,日前已批准为四川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沉抗水库工程位于绵阳市涪江支流芙蓉溪的支沟上,库区主要功能为控灌游仙、三台、射洪、盐亭四县区49.31万亩农田灌溉,同时承担城市供水、旅游、水产养殖、林果开发等多种功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坝顶长653米,宽10.8米,最大坝高55米)、泄洪放空隧洞、灌溉放水隧洞三部分。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29米,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水库从1997年开工建设,

5、1999年底全面建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3亿元,其中水库建设投资1.7亿元,景区基础设施投资6000万元。仙海风景区近五年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13万。2002年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列全市15个景区中的第8位。当年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300万元,景观大道、大坝广场、游船码头、园林苗圃已正式接待游客。区内现有国土培训中心、武引培训中心两座接待设施,床位数228张,年接待游客7万。景区内现有接待设施设施名称位置所属单位投资规模建筑面积床位数年接待量国土培训中心玉衡岛省国土厅2000万元27347M?1182万武引培训中心大坝右岸市武引管理局1100万元10000 M?1105万好

6、运俱乐部码头私人投资800万元2700 M?15万小吃街广场仙海管委会300万元2100 M?1万景区内现有基础设施位置最大容量配备变电站1水库东岸12000KVA2台6300KVA变压器变电站2魏城镇自来水厂日供水2000M?管网建设东至徐家桥村、西至青少年活动中心天然气站水库进水口50管道引入沉抗镇、魏城镇排污设施分布广场、西岸、沉抗镇2、区域背景 绵阳市是四川省中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内地九个开放城市之一。为一座新兴的科学城、电子城,是全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城市。绵阳是全省南北向经济走廊北端的重点城市,素有川北重镇之称,也是未来川北地区的中心城市。2002年四川省年末户籍总人口:8474.

7、46万人(非农业人口1677.58万人/农业人口6796.88万人);居民消费总额为2216.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4875.12亿元,人均GDP 5808元。三次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分别为21.1%,40.6%、38.3%。绵阳市历史悠久,科技力量强盛,全市各类科技人员达6万多人,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院所33个,独立科研所75个和大批的大中专技工学校等,为绵阳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市场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巨大潜力。2002年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析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

8、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工业(亿元)成都市1667101400875878598007682416277攀枝花市1388985095428276349713308德阳市3151169201378111982108108300绵阳市3697176701496011931143417097雅安市895221324263339525575895宜宾市258305281123371008682125053科学城、空气中心、长虹厂区现代的科学之城新兴的产业之城3、经济环境2002年,绵阳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37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值高1.9个百分点。全市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9、为20.6:40.5:3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绵阳市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8.2亿元,其中电子工业达到175.23亿元,占58.8%,其次为食品、机械冶金、建材和化学工业。绵阳科技城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52%,8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2亿元。绵阳市的高新技术区、科技创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科区等园区经济也在逐渐壮大。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势头强劲。根据绵阳市城市规划,到2010年全市人口规模将达到75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00亿元,人均GDP 21800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4。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90万,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10、60。 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预估表 单位:亿元、万人项目总人口非农业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9年基数52010231170.3133.10107.62005年540.17135.78565.52126.53250.82188.09年均增长速度(%)0.52%3.28%10.485.7312.7511.62结构比例17.3748.3536.262010年557.02169.44862.41117.3416.5328.6年均增长速度(%)0.79%6.58%8.813.618.789.57结构比例13.648.338.1 摘自2000年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路交通条件公路:2002年

11、底,绵阳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公里。公路密度为29.9公里/百平方公里。由绵阳市区到各县市均可在1小时内到达。铁路:绵阳火车站是集客运、货运、运转、装卸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等站。货场总面积87050平方米,装卸线7条,2781米,仓库15座10298平方米。长虹公司出口集装箱经铁路装运达30.5万吨。2002年旅客发送量为176.5万人,货物发送近90万吨。航空:绵阳南郊机场现为4C级,远期为4D级,目前尚无法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成都双流机场相距120公里,2002年游客吞吐量为754万人次,成为绵阳航空运力的有利补充。2002年,绵阳机场保障航班起降1

12、893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1.6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2768吨。在全力确保北京、上海、广州三条主营航线的基础上,相继开通长春、沈阳、贵阳和西安等航线,基本形成以绵阳为中心,辐射全国10个省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002年全年绵阳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662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外汇收入828.1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9%。接待国内旅游者467.1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34%,国内旅游收入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8%,全市旅游总收入2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8%。全市现有星级宾馆、饭店42家,旅行社39家,旅游景区(点)15个,旅游运输车队4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绵阳市现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大九寨旅游精品线路国内旅游单 位1999年到2005年到2010年到2015年人次数万人次5037309201110年均增长速度%6.394.733.83人均游览景点数处/人1.221.281.311.33总旅游人数万人413570702835人均停留天数天/人2.343.153.253.35人均天花费元/人天161285.22390.78498.74年均增长速度%106.55国内旅游收入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