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48626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来源:浙发改规划2011843号发布日期:2011年8月24日关键词: 经济管理 规划 发展 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省属企业: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规划期为20112015年,是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在“十二五”时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国资监管和国企服务,引领国资国企全体干部职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2、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属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千方百计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千方百计加强资本、成本、人本管理,省属国有经济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

3、标。 省属企业“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5年 “十一五”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实际 年均增长 2010年目标 年均目标 资产总额 2413.4 5153.4 16.4% 4000 10.0% 净资产 934.4 1677.5 12.4% 1350 7.5% 国有净资产 643.0 1151.0 12.3% 850 5.5% 营业收入 1828.6 3938.1 16.6% 3500 13.0% 利润总额 108.1 196.9 12.7% 150 7.0% 1、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积极稳妥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集团层

4、面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有10户进行了合并重组,5户引进了战略投资者,3户企业实施了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1户进行了清算解散。全面确定省属企业主业,积极开展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和层级压缩,数百家主业关联度不大、缺乏竞争优势的下属企业退出管理层级。加强资本市场工作,股权分置改革圆满完成,2家企业通过借壳上市,控股上市公司达到9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章程全面修订,董、监事会建设不断加强,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和专职监事制度覆盖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试点工作取得成功。按同口径,省属企业减少了9户,但资产总量、质量和集中度得到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省属企业户均资产总额347.5亿元、销售收入279.1亿元

5、、利润总额13.4亿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3.5倍、3.7倍和3.0倍。 2、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以“六大”板块为抓手,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和主营业务集聚的产业布局结构基本形成。资源控制、电力做强、服务延伸的大能源格局初步形成,现代铁路跨越发展、高速公路网络完善、现代空港扩张提升的大交通格局基本构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金融、新能源、新材料和临港产业等培育效果显现。在现代金融业培育上,省属企业非银行金融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从2005年末的16.8亿元、3.7亿元和0.38亿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613.1亿元、55.4亿元和19.2亿元。到2010年末,

6、分布在能源、交通、商贸、钢铁等基础产业和优势行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4378.3亿元、3386.2亿元和174.1亿元,占省属企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5%、86%和88%。 3、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双千工程”,鼓励和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省属企业规模实力再上新台阶,优势企业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巩固。省交通集团实现资产规模超千亿,高速公路营运水平和海洋运输规模居全国前列;省能源集团实现资产规模超千亿,发电装机规模和供电煤耗水平在全国地方发电企业领先;省物产集团实现经营规模超千亿,物资流通规模和商业模式在全国领先。20

7、10年,7家省属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4、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投入逐步增加,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基础性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向上下游关键领域延伸拓展,提高了基础产业的保障能力;商贸企业创新经营业态,使传统商贸业向集成服务的现代流通业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装置、流程和技术工艺,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到2010年末,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7家成员企业列入浙江省创新试点企业,其中2家被授予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得专利17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1项,国家级品牌2个,省部级品牌17个。

8、5、监管制度日趋健全。加快构建主体明确、权责匹配、机制健全、运转顺畅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十一五”期间,建立完善了国有产权代表、重大财务事项、企业内审和外派监事会等报告制度,制定实施了布局结构调整、规范化公司制改革和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等指导意见,探索实践了经营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了企业国有产权规范交易和合理有序流转机制。具有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为省属企业平稳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6、企业党建切实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组织开展了党务公开

9、、“公推直选”试点活动,建立“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机制。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人才和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累计调配领导人员231人次,竞争性选聘高管12人,培养高管后备人员104人。重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初步形成具有国企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重视和谐企业建设,安全生产和稳定形势良好,职工权益得到维护,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十一五”时期,是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调整、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整体营运绩效屡创历史新高的时期,也是省属企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对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的时期。“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基本经

10、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二是始终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不断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保障;三是始终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导向的企业制度改革,不断为国资国企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始终坚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省属企业综合竞争力;五是始终坚持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加强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效落实省属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我省区

11、域经济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省属企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发生新的变化。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环境、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面对新的科技创新突破带来的发展格局和模式深刻调整,发达国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本国经济向实体转型,跨国公司以新兴国家大企业为战略对手开展逼迫式竞争。应对国际经济竞争新趋势,国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出台了一系列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如确定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形成竞争合作新格局,颁布非公36条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更广领域开放竞争等。国际、国

12、内发展环境变化形成的市场竞争新趋势,既使省属企业面临国内外优势企业更为直接和激烈的竞争挑战,又为省属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浙江省的发展阶段看,“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人均GDP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历史阶段。面对增长模式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和低碳环保的全球竞争合作趋势,面对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社会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我省将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海洋经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有利政策条件,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全面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

13、动发展模式从以往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省属企业是省政府出资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环境、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作为大企业大集团,省属企业还肩负着带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作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国有经济一翼,具有与非公经济加强合作、互为平台、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属企业必须牢牢把握我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四大”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以强为先,做强做大,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尽管“十一五”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清醒

14、地看到,省属企业自身依然面临着诸多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矛盾问题。一是产业布局仍然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比例偏低,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投资回报率不高,产业结构亟需加快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执行力较弱,内生动力不强,技术研发、业态创新和品牌建设投入偏低,战略引领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三是企业活力不强,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控体系不完善,管理模式“行政化”,内部机制不够活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四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负债扩张的经营模式,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性风险积累,资本运作能力亟待提高。上述矛盾问题揭示了省属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面临艰巨的任务和紧迫的挑战

15、。必须深化战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通过攻坚克难,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型,确立战略引领、创新驱动的强企之路,使省属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现代大企业集团。 二、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强体、创新强企”为核心,着力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增强集团管控能力,着力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协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贡献和薪酬水平,不断提升省属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发挥更加积极的骨干带头作用。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省属企业发展总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使省属企业整体发展成为实力强、产业优、业绩好、企业制度合理、经营机制灵活、综合竞争能力强,对我省经济发展更具骨干带头作用的国有经济群体。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利润总额和净资产年均增长8%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在7%以上,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