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486255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 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 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 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 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 落,流离南方,境遇

2、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杰出女词人一一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 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作,形 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 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 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 的变化而变化。所作

3、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 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 民族的灾难,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 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 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崭露头角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神宗年间的一个士大夫家庭里。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是个 有名的学者,母亲王氏,也善于作诗词写文章。在李清照家里,常常是贵客盈门, 高朋满座,这些饱学多才的文人墨客往往饮酒赋诗,议论纵横。少年时期的李清 照,受家庭浓郁的文学空气的影响,对吟诗作词也产生了

4、极大的兴趣。一日傍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似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独居闺房,透 过重重竹帘,只见屋外洁白的梨花飘然落地,稀疏的竹影摇曳多姿,她突然生发出 一种寂寞情绪,为了排遣心中的清冷,李清照握管填词,作浣溪沙一首。作完 后,她轻拨瑶琴,开口吟唱起来。此时,客厅内正高朋满座,宾客们一听到这美妙的乐曲,立时停住谈笑,侧耳 细听: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宾客听罢,频频赞叹,其词精美,其音妙绝,真是珠润声圆,惊心动魄。其中 有个叫晁补之这首浣溪沙可是令爱所作?”李格非笑道:“小女信口胡诌,的客人问李 清照父亲李格非:“何足道

5、哉。”晁补之惊喜地说:“信口一唱,即成佳作,宇字清新奇拔,真了 不起呀。”李格非见客人赞叹不绝,一时高兴,拿出李清照平时写的一些诗词,故意说这 是女儿不知从何处找来学习的,请朋友们指出优劣。客人们看罢,又无不啧啧称赞,尤其是其中一首如梦令,更是让人惊叹,那上面写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好一个“绿肥红瘦”,立意清新,妙不可言。晁补之反复吟咏着这首小词,末 了回头对李格非说:“这首词,问得极有情,答得似无意,字少意多,含蓄曲折, 必出自名家高手,敢问这词是哪位老前辈所作,”这一说,倒把李清照一家三口逗乐了。宾客们也在这一家人的笑声

6、中突然顿悟 李家出人才了,日后必然名扬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的人。李清照和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李清照18岁那年,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李清照和 赵明诚,可谓中国历史文坛上的同志爱人,人称赵、李“夫妇擅朋友胜场”。李清照少女时,词名轰动京师,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 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 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 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 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 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虽说是传说,但也表

7、明李清照在当时的 气之大,赵家父子对这位女词人的倾慕之情。1107年,赵明诚夫妇回到青州故居,过上了十年乡居生活。他们将书房称作“归来堂”,易安室”。明诚致力于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他整理校勘,他们孜孜不 倦,把内室命名为夜以继日地工作,常以“尽一烛为率”。十年之间,所收金石书画、文物古 籍,竞达十余屋之多。其中包括北宋书法家蔡襄所写的进谢御赐诗卷、南唐徐 铉所写的小篆千字文真迹。除治金石之学外,夫妇二人在归来堂上饮茶逗趣, 相从赋诗。时常于饭后,他们一边在归来堂上烹茶小憩,一边玩一种游戏,规则是 一人说一史事,另一人要说出此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对者就先饮茶,充 满了文人雅兴。同甘共

8、苦夫妻情1107年3月,赵明诚在朝廷担任宰相职务的父亲突然病逝了,这时,奸恶的宰 相蔡京便暗下杀机,污蔑赵明诚父亲对皇室不忠。昏庸的徽宗听信谗言,立即追回 了他对赵明诚父亲的各种赠官和所加称号,赵明诚兄弟三人,也因为“父罪”而统 统免职。在蔡京的迫害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回到家乡青州去住。由于官场 的倾轧,连累李清照也遭此不幸。赵明诚内心深感不安,一天,他说:“看来我们夫妻两个要在此白头到老了。”李清照笑道:“你以为我是羡慕荣华富贵的人吗?我才不是呢!咱们的日子是清 苦一点,可是苦中也有甜。我们应该像桂花那样:悄悄躲在绿叶丛中,暗淡清黄, 甘为寂寞。从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

9、究金石,吟诗作词,以慰生 平。赵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又叹道:“不做官,无薪俸,坐吃山空, 纵然粗茶淡饭:也难长期维持,收藏书画碑帖,更是不易。”李清照说:“财源枯竭,更应当一切从俭。我想,从今日起,咱吃的饭菜,可减去肉类;穿的衣服,可减去贵重的绸绢。我头上戴的翡翠、明珠、(金钗、银簪等等,统统可以去掉。咱 家中的涂金器具,贵重摆设,刺绣之类,也可以变卖典当,一句话,除了碑帖、书 画、百家书史,全都可以变卖。”赵明诚听罢,深为感动:“贤妻所言,正合我意,翠难相随,情同手足,真是 千金难买呀。天下知己,你我而已。”后来,在李清照的协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金石录两千 卷。作词祭

10、亡夫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徽宗、钦宗被俘北去,康 王赵构即位,史称“靖康之耻”。李清照夫妇先后南下,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 接任了湖州太守,但在赴任途中,不幸得病,死于建康 (今南京)。这年,李清照 46岁。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 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 的大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 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液落的分明;巨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 哭,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用寻常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语调,自然动人地抒写出她孤独的处境和凄 凉的心情,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词人心中怅然若失,到处寻觅感情的寄托和精神 的慰藉,但眼前的景物晚风中的孤雁,满地憔悴的黄花,雨帘笼罩的梧桐,构 成了触目生愁的凄冷画面,更加深了这位伟大词人的悲苦感,她心中巨大的痛苦和 复杂的人间况味,使她陷入了愁愁愁的境地,然而,回顾往昔,面对今朝,遥想明 天,一个愁字怎说得出她心头之情,苦难的后半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