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赏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485166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赏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秋?赏析 朱庭玉或作朱廷玉。生平不详。存世散曲小令四首,套数二十二套。或写景抒怀,或描摹男女之情。今天,特意为大家推荐?天净沙秋?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赏析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

2、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那么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