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4835301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育种学绪论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1、概念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第二节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作物品种的概念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第三节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第一章育种目标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

2、状的要求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高产2、稳产3、优质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5、适合机械化作业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 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特点。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的遗传效应2、异交的遗传效应第三节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1、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2、作物品种类型3、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三章种质资源基本要求: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

3、源的保存、鉴定研究和利用。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难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1、种质资源的概念2、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1、选择的意义2、选择的基本原理3、选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性状鉴定的方法1、性状鉴定的作用与原则2、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3、性状鉴定的一般记载方法第三节选择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选择育种的意义2、选择育种的特点第四节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第五节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1、主要技术环节2、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第六章杂交育种基本要求:掌

4、握杂交育种的意义、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重点: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难点: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1、杂交育种的意义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1、杂交亲本选配工作的重要性2、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第三节杂交方式和技术1、杂交方式2、杂交技术第四节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1、系谱法2、混合法3、派生法第五节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1、杂交育种程序2、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第七章回交育种基本要求:掌握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回交育种方法、回交的特点。重点:回交育种方法和回交的特点,回交的用途。难点: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第一节 . 回

5、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1、回交育种的意义2、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第二节 . 回交育种方法1、亲本选择2、回交育种程序及要点3、回交育种的灵活运用第三节 . 回交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3、回交的用途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基本要求: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 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重点:杂种优势的概念、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难点: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表现1、杂种优势的概念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的度量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1、显性假说2、超显性

6、假说第三节杂交种品种的选育程序1、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2、亲本选配3、配合力及其测定4、杂交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5、杂交种品种类型第四节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和杂交制种技术1、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2、杂交制种技术第九章诱变育种基本要求:诱变育种的特点。重点:诱变的方法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难点:诱变的方法。第一节诱变育种的特点第二节诱变的方法1、物理诱变2、化学诱变第三节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1、处理材料的选择2、处理部位的选择3、诱变处理后的选育第四节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1、衡量诱变效果的指标2、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第十章 远缘杂交育种基本要求:远缘杂交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

7、克服的方法。重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难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第一节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1、远缘杂交的概念2、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1、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2、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3、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第十一章倍性育种基本要求: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和种类、多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重点: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难点: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一节多倍体育种1、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3、多倍体的育种意义4、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第二节单

8、倍体育种1、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2、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3、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基本要求:掌握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重点: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作物抗病虫育种的特点性;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鉴定方法。难点: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第一节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1、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2、抗病虫育种意义与作用3、抗病虫育种的特点第二节作物品种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1、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2、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3、作物抗病虫性的机制第三节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1、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2、基因对基因学说3、作物抗病性虫鉴定第三节抗病品种的

9、选育1、抗源的收集和创新2、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3、抗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基本要求:了解作物逆境种类,抗旱性、抗寒性的含义。重点:抗逆育种的特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难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第一节抗逆性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作物逆境种类2、抗逆育种的意义3、抗逆育种的特点第二节抗旱性育种1、抗旱性的含义2、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3、抗旱品种的选育第三节抗寒育种1、抗寒性的意义2、抗寒性鉴定技术和指标3、抗寒品种的选育第十四章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基本要求:了解群体、群体改良的概念。重点:轮回选择的方法、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难点:轮回选择的方法。第一节群体

10、改良的意义1、群体改良的概念2、群体改良的意义3、群体改良的途径第二节群体改良的原理1、群体的概念2、群体遗传学基因平衡定律3、群体进化的动力第三节基础群体的建立1、基础群体的选择2、基础群体的合成第四节轮回选择法1、轮回选择的意义2、轮回选择的作用3、基础群体的培育4、轮回选择的方法第五节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1、隐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显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第六节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1、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2、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第十五章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基本要求:田间试验和试验小区设计技术。重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难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

11、第一节田间试验技术的重要性1、田间试验设计技术2、试验小区设计技术3、不同育种阶段的试验技术第二节品种区域试验技术第三节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1、品种和环境的交互作用2、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第十六章种子生产与管理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重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种子生产程序。难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第一节品种审定与推广1、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2、国外现行的作物品种管理制度3、品种的推广第二节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止1、品种混杂、退化的涵义2、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第三节种子生产1、原种生产2、良种生产3、加速种子

12、繁殖植物育种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的生物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克隆、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传统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并形成一个以应用为主的新的研究领域。 因此,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是对传统育种学科的发展和延伸, 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植物育种学科。由于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手段在育种中的应用,因此,学生首先应具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育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各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途径。难点是许多技术的原理尚不清楚,同时缺乏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上所述,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育种学的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又可以深化对育种学知识的理解。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4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体细胞克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