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48345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实习报告(共25页)(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煤集团三矿扩二区毕业实习报告 目 录目录1前言3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4 第一节 矿井概况 4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点4 第三节 矿井基本情况6第二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8 第一节 矿井开拓部署8 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8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10 第四节 工作面掘进工艺 10 第五节 采煤方法 13 第六节 工作面回采工艺 13第三章 矿井通风 16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16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16 第三节 掘进通风 16 第四节 矿井风量计算 16第四章 矿井安全技术 20 第一节 矿井瓦斯治理 20 第二节 矿尘防治20 第三节 矿井防灭火21 第四节 矿井防治水21 第五节

2、顶板灾害防治22 第六节 提升运输与机电设备安全22第五章 实习收获、体会及建议24前 言一、实习目的:1、积极参与煤矿生产中“采、掘、机、运、通”各环节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了解和学习矿井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进一步充实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加深和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组织指挥生产的能力和素质。2、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研究矿井各个生产环节存在问题,增强分析和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3、收集、整理毕业设计所需资料,选择设计课题,并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探讨初步拟定设计方案。二、实习时间:2016年6月12日6月26日(两周)三、实习地点:阳煤集团三矿四、实习的主要内容:1、三矿地质概况

3、 2、三矿开拓情况 3、扩二区巷道布置 4、K8205工作面回采工艺 5、K8203回风掘进工艺 6、三矿通风情况 7、扩二区通风 8、其他生产系统 9、安全技术本次实习重点是以现场搜集资料为主,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地理概况及交通情况阳泉煤业集团三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部的矿区,距阳泉市中心7.5km,覆盖阳泉市郊区平坦镇的14个自然村庄。交通:往西有石太线沿桃河南岸横穿整个矿区直达太原,与南北同浦线接轨,往东至石家庄与京汉、石德线接轨,井田南部有307国道和太旧高速公路,东至石家庄(112k

4、m),西至太原(119km)。矿区四周均有公路直通各个乡镇,形成网状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条件及其便利。二 、井田范围 北部以矿区独立坐标系纬线为界(人为边界)与国阳新能一矿相连;南部以桃河为界(自然边界)与国阳新能二矿相望;西部以矿区独立坐标系经线86600为界(人为边界)与阳煤集团新景矿相连;东部为以蒙村河为界(自然边界)与阳煤集团四矿(报废)相望(自然边界),井田面积29.16 km2。竖井扩二区是阳泉煤业集团三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采区之一。第二节 采区地质特征一、地层情况本区15#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煤层。地层厚约126米,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细一粗粒砂岩、灰岩、泥岩及各煤层。15#煤

5、层为稳定可采煤层。二、煤层及顶底情况本区煤层总厚3.538.37m,平均6.27m,净煤厚3.36m8.03m,平均厚6.31m15煤煤层结构复杂,主要含三层结石:上部距顶板0.70m左右的八寸石,层位较稳定,厚约0.08m:八寸石下方1.57m附近,发育一层稳定性差的夹石,厚约0.07m;距煤层地板平均1.59m附近的连岩石,层位较稳定,平均厚约0.12m。另外,在本区南部距地板0.7m范围内,发育煤与夹石互层现象(俗称驴石),属原生沉积所致。综观本区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最大标高606m,最低标高446m,高差140m,煤层倾角213,平均6左右。顶板:老顶为四节石,厚度:5.70m

6、18.51m,平均厚度11.82m;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由两层泥岩、三层灰岩组成局部赋水。直接顶为泥岩,厚度:0m4.88m;主要岩性特征:黑色,局部相变为粉沙质泥岩。根据区内钻孔分析,直接顶中部分布较普遍,且向西呈增厚趋势,其它地区仅零星分布;老顶四节石灰岩由东到西呈变薄趋势,但幅度较小,西南部厚度最薄。直接顶中部较厚,向东、向西变薄,西南部局部缺失。底板:直接底为粉沙质泥岩,厚度:0m4.37m;平均厚度:2.28m;主要岩性特征:灰黑色,局部有高岭石泥岩。老底为细砂岩,厚度:1.40m5.30m;主要岩性特征:灰白色,含水性弱。三、煤质物理特征:颜色:钢灰色;光泽:金属光泽;硬度:2

7、3;容重:1.435;煤岩类型:光亮、半光亮型为主。工业指标:水分(M)1.04;灰分:(A)17.4;挥发分(V):8.55;硫分:(S);发热量(Q):35.7MJ;工业牌号:WY-3.15#煤呈钢灰色,有金属光泽,硬度为2-3,容重1.435,呈光亮、半光亮型。其主要工业指标为:煤层MAVFCSPQY工业牌号15#1.4019.398.552.3236.09MJ/KgWY-3四、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及古河床、冲刷等):综观本区15煤层有三个构造形态复合而成,西部为轴向NE的向斜,两翼倾角311;中部为驼峰构造形态(穹窿盆地穹窿),煤层倾角36;东部为走向NE,倾向SE的单斜

8、形态,煤层倾角27之间。预计中部驼峰构造一带及西部向斜两翼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本区上覆仅裕公井3#煤扩二区开采,根据3#煤扩二区及15#煤层邻近采区分析,在东南地带陷落柱较发育(上方3#煤共揭露7个陷落柱),其中,预计长轴在50120 m不等,短轴4070m之间,其他地段陷落柱发育较差。五、 其他影响因素(1)本区瓦斯主要来自其上部邻近煤岩层(特别是12#煤层,与15#煤层平均层间距约40.06m)。当15#煤层开采时,受采动影响,在矿井的负压下上部邻近层瓦斯沿采动裂隙大量下行。建议开采时间利用高抽巷等形式,加强瓦斯抽放工作及监测。预 计本层涌出量邻近层涌出量涌出总量绝对涌出量(m3/min)6

9、3541相对涌出量(m m3/min)317.520.5(2) 扩二区平均盖山厚度500 m左右,15#煤层埋藏较深,地温地压相对较高,采掘期间应加强管理。同时,受采动影响,裂隙发育,透气性较好,供氧充分,在采掘时,应加强煤层自燃的防治工作。第三节 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储量及其分布情况1、总储量(包括弃采后未报损储量)矿井主要可采煤层有3、12和15煤层,6、8、9煤为局部可采煤层。现开采煤层为3、15煤,截止2008年6月底全矿剩余地质储量19327.5万吨;实际可以采出的储量5242.17万吨(包括可布置正规工作面的储量及煤柱、边角煤可回收储量)。2、具备大规模开采条件的储量及其分布目前,

10、具备大规模开采条件的可采储量为3337.365万吨,分布在3煤裕公井扩二区、竖井15煤扩一区、扩二区、扩三区和扩四区。二、采掘队组的配置目前,我矿有三个综采队和一个生产准备队、三个开拓队、三个掘进队、一个技措队。其中裕公井一个综采队,竖井有二个综放队,一个生产准备队,三个开拓队和三个掘进队,技措队担负全矿的工程准备工作。三、分阶段原煤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由“十二五”煤炭专项规划资料显示:根据我矿煤炭资源储备情况和现有队组配备情况,将我矿产能规划分为五个阶段。1、2008年07月2011年12月底,矿井生产年能力为420万吨/年。2、2012年01月2014年07月底,矿井生产年能力为350万吨/

11、年。3、2014年08月2018年05月底,矿井生产能力为280万吨/年。4、2018年06月2021年02月底,矿井生产年能力为120万吨/年。5、2021年03月2028年08月,矿井平均年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边角煤及煤柱的回收阶段)。第二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第一节 矿井开拓部署一、开采水平 三矿竖井主采15#煤,采用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现有二个生产水平,606m生产水平即竖井九采区、十一采区、扩四区,560m生产水平即扩一区、扩二区、扩三区、高抽巷。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一、主、副井提升竖井主井提升形式包括主井箕斗提升、钢绳芯胶带输送机(主皮带)、运输、(裕公井)三吨底卸车。竖井副井

12、提升为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采用一对3吨普通罐笼提升,电机为ATB1020M,550KW,配交流提升机电控装置,PLC控制系统.副井提升机主要担负提升矸石、上下材料和升降人员任务。绞车型号为2JK-4/11.5。二、井下排水系统三矿竖井主水平(602m)峒底中央泵房安装MD155-307型离心式水泵三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沿副立井井筒安装250mm排水管路两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排水高度为146m。2009年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37.243m3/h,实际最大涌水量为75.399m3/h。矿井设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为1400m3。三、瓦斯抽放三矿地面建有大脑沟和神堂嘴两个抽放泵站,大脑沟抽放站安装罗茨型干式抽放泵4台,其中1台运行,3台备用。神堂嘴抽放站安装煤矿用湿式罗茨真空泵2台,水环真空泵2台,其中1台运行,3台备用。四、供电系统三矿地面供电系统是由三个35KV变电站为中心,包括六个6KV配电室组成。三个35KV变电站的供电方式为环形供电,其电源由矿区110KV/35KV变电站331号、332号配电盘,采用LGJ240型架空线送至蒙村站,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